史学研究要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创始人
2025-08-06 12:32:22
0

2024年12月6日上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林》编辑部主办的“史学前沿问题沙龙”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学术沙龙特别结合了世界史与中国史学界的前沿问题,30余位受邀专家以“大变局时代中的世界历史书写”及“共时性思考下的中国路径展开”两大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西方史学研究已偏离正轨

《史林》主编郭长刚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现在历史学备受重视,说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需要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需要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和历史叙事。何为世界“大变局”?实际上就是自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需要进行革新,因此这个时代的历史书写必然要反映这种变化。在研讨中,复旦大学向荣教授批评了西方世界史研究过于关注少数群体和身份认同问题,这种研究趋势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应从实证研究开始积累,高度重视非英语国家的区域国别史。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从个体与社会、国别与全球、文明传统与现代秩序三个维度出发认为,我们要处理好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思考未来的全球秩序,以及理解文明传统与现代秩序的关系。

全球史研究要摆脱西方参照系

复旦大学黄洋教授提出我国的世界历史书写应从中国出发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来思考中国。要真正打破西方中心论,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应把中国文明纳入其中并作为一个参照系,而非仅仅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作为参照系。同时,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更好地建设中国,因而要带着这个关怀对世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上海大学郭丹彤教授介绍了自己从事全球史教学与埃及学研究的经验,认为“大变局”给全球史研究的转向,特别是数字化转向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表示,面对今天的世界变局,中国世界史书写必须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世界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知识的交流与融汇。华东师范大学孟钟捷教授提交书面发言,建议《史林》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谋划选题,同时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下历史学研究的挑战与变革等热门话题,并且加大对区域国别史研究的支持、加大跨学科研究力度。

上海史沟通世界史与中国史

上海交通大学李玉尚教授以医疗史的文化性与科学性矛盾为例,讲述了医疗史当下的问题、应用与思考,提出既要继承传统的社会思想文化,也要面对新问题做出调整。华东师范大学瞿骏教授认为,历史学要积极回应何为“世界”,“世界”为何和“世界”如何等时代大课题。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指出关于中国学术该走什么道路,以今日之视角,无疑要走自己的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秀莉研究员提出跨学科、跨地域、跨国别的研究,对于我们研究视野有很大的扩展。上海师范大学蒋杰副教授指出,上海史研究本身具有海内外的多重视野,没有世界史与中国史之间的壁垒,中国学者要主动“出海”,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提交会议的文稿认为中华文明探源与文明史研究、世界历史中的大变局、全球史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交融互动等,是当前史学理论热点话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