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淮南王刘安事件是汉武帝时期刘姓诸侯王与朝廷博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刘安有没有谋反不是重点,关键是,汉武帝必须得削藩。
元狩二年(前122),因为一次家庭内讧,淮南王刘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朝廷通过对淮南王的调查,判定刘安谋反罪名成立。最终,刘安畏罪自杀,衡山王刘赐被连带,也自杀了。
汉武帝通过刘安事件一次性解决了两个实力派诸侯。
至于刘安有没有谋反,其实不用看史书中那些冗长的记载,什么刘安日夜与门客谋划造反,曾多次试图举兵与朝廷作对,这些都只是表象。现实情况是,刘安造反准备时间长达十四年(前135—前122年)却根本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出过,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真相只能是,汉武帝必须要寻找到有力的“证据”将淮南国的编制从汉帝国的组织架构中撤销。
是的,诸侯王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汉家天子的一个痼疾,从刘邦到汉武帝,每一任皇帝在职业生涯内都要面对朝廷与藩王之间爆发的各种矛盾,汉景帝时由吴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更是将帝国的半壁江上都给点燃,这是汉朝皇帝处理诸侯王问题时遭遇的最大危机。
虽然历代皇帝都对诸侯王问题动了程度不同的手术,汉景帝更是对各诸侯的权力作出了全面限制,但诸侯王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原因嘛,汉帝国遍地都是诸侯,肯定不能做到一次性根除,更重要的是,汉家天子还得借助刘姓诸侯的力量来制衡庞大的军功派。
但是随着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藩王实力的削弱,以及军功派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藩王也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如果藩王问题得不到解决,汉武帝就不能集中所有力量对匈奴进行亮剑,也不能将汉家的影响力向四方辐射。
不管从哪个层面看,藩王问题都必须得在汉武帝手里得到解决,这是历史赋予汉武帝的使命。
对于削藩,汉武帝没有像先皇一样明着去削,而是秘制了“推恩令”的配方,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明面上是为诸侯考虑,其实是变了一个方式收割诸侯。
当然,汉武帝还有其它的办法——
如果诸侯绝嗣,朝廷直接将其封国收回;寻找诸侯的各种问题,然后以此为借口进行削藩;以诸侯给朝廷的贡金成色不足治他们的不敬治罪...
有的是办法。
结果是,广川国、清河国、燕国、齐国等诸侯都被汉武帝以各种各样的借口给削了。
所以,淮南王刘安注定会出现在削藩名单上。
对于淮南王,汉武帝与其不仅是皇帝与诸侯的矛盾,刘安的许多行为其实都在挑战着汉武帝的底线。
第一条就是:刘安大养门客。养门客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风,但却绝对不适合在汉朝这样的大一统帝国干这件事,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之死其实都和养门客有关,这也是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尊贵但却根本不敢养门客的核心原因。
而刘安却是一副折节下士的姿态,养了数百门客。可以想见,当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时,他肯定会对刘安产生疑问:“淮南王这是想干啥?”
从另一个层面看,刘安这也是与朝廷进行人才大战的行为。
汉武帝和刘安的另一个冲突就是思想的不同:汉武帝想利用汉朝强大的实力主动作为,但前提必须得削藩以将帝国的全部力量都聚焦到朝廷;而刘安呢,却主张清静无为,维持分封格局。
一部《淮南子》就是刘安的思想结晶,完全和汉武帝的想法背道而驰。
本来汉武帝就一力在削藩,如今淮南王又和朝廷有这么大的冲突,所以,淮南国必须得削。
最重要的是,刘安还对汉武帝的“推恩令”拒不执行,这就更挑动了汉武帝敏感的神经。
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明确规定,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封国土地的权力,但刘安却不想将淮南国进行拆分,这就引起了刘安庶子刘不害儿子刘建的严重不满。因为,如果刘不害分不到土地也就意味着刘建也什么都捞不到,当然不愿意了。
在内部争取无果后刘建直接就派人去长安,上告淮南王刘安以及太子刘迁谋反。在一个叫审卿的人的挑唆下,淮南王父子最终被判定为谋反之罪。(刘安的父亲刘长当年杀了审卿的爷爷审食其)
怎么说呢,刘安的家庭矛盾算是给汉武帝送的助攻,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所以呀,刘安不算冤,因为削藩本来就是汉武帝的既定政策。
当时,只要身上贴着诸侯王的标签,日子其实都不好过,那些被朝廷派到各诸侯国的官吏们是想尽办法揪出各诸侯的错误以期达到整治这个群体的目的。
有一年,中山王刘胜在长安参加汉武帝举办的宴会时,音乐一响,刘胜就借着酒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皇帝诉苦,那些官吏们平常都是怎么欺负他们的。
潜台词就是:“本来就已经没什么权力了,现在还要受这罪。”
当齐王刘次昌和燕王刘定国因罪自杀后,刘姓诸侯对朝廷的不满达到了高潮,汉武帝不得不以杀掉“推恩令”方案的制定者主父偃来缓解朝廷与诸侯的矛盾。
可见,即使到了汉武帝时,诸侯依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仍然能调动大量的资源,汉武帝削藩的路并不好走。
但不走也得走,没办法也要想办法。
所以,刘安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
总结一下,刘安事件是汉武帝时期最大的一桩诸侯谋反案,标志着汉帝国与诸侯的矛盾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至于之后的诸侯,则完全没有实力对朝廷造成威胁,海昏侯那么富有,不过也只是一个富家翁罢了。
是的,刘安的命运是和他“淮南王”的标签深度绑定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安禄山与大唐的矛盾,无解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上一篇:原创 “大树将军”——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