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列传
郦(lì)道元(466—527年),字善长,范阳郡涿县(今保定市涿州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名垂青史的地理学大家
郦道元的父亲在北魏担任地方官,郦道元少年时便跟随父亲游历了许多地方,因而养成了观察山川风貌的兴趣,激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游历山水的同时,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类奇书,尤其对地理方面的书籍爱不释手。
长大后,他不仅读遍了所有跟地理知识有关的书籍,而且深入研究书中的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了解透彻,因此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北魏孝文帝时期,郦道元的父亲去世,他便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有一年,郦道元跟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为执法公正严明,得到朝廷大臣的举荐,被提拔任用。几年后,当年举荐他的大臣被弹劾,郦道元也受到牵连被免职。
等到宣武帝时期,郦道元先后在多地担任地方官。所到之处,他都坚持秉公执法,为政严苛,百姓们对他又怕又敬,一些奸人盗贼纷纷逃离他的辖境,社会治安因此大为好转。与此同时,他还修建学校,推广教育,朝廷对他的做法大加表彰。
后来,郦道元被调到东荆州(今河南省泌阳县)担任长官,当地百姓嫌他执政过于严苛,便到朝廷告状,并请求前任长官回来复职。不久,这位前任官员和郦道元都因犯事被朝廷免职。
郦道元赋闲在家,决定完成少年时未完成的梦想,那就是为三百多年前的一部地理著作《水经》作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水系的专著,全书仅一万多字,简要概述了全国一百三十七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记述简略,而且地理情况也随着时间发生了很多变化。郦道元准备在《水经》的基础上再创作,以求真实反映地理面貌和历史的变迁。
郦道元在各地为官的这些年,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还经常向当地人请教,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及河流的源头所在和流经的地区。同时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书中引用的各类著述接近五百处。对于经过实地考察或研究资料后仍没有确切答案的,他都会在书中说明。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以《水经》为纲,详细记录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大小河流,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不仅是我国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水经注》的内容非常广博,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具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从地域上讲,书中不仅记录了超越北魏统治范围的全国河流的信息,而且涉及一些外国的河流。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描述了每条河流的干流、支流、宽度、深度等水文情况,而且还对每条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城镇、历史古迹等做了全面描述。除此之外,书中还记载了历史上三百次左右的大小战役,并对许多战役进行了详细的地形分析和描述。
《水经注》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书中不仅记录了许多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而且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惟妙惟肖,表达了郦道元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郦道元的创作中语言生动,文笔绚烂,文风清丽。尤为难得的是,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并特别指出不是自己的原创。
自从《水经注》问世,后世学者便不断加以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郦学。郦学研究先后出现了三个流派:考据派、词章派和地理学派,其中地理学派最晚出,其任务是如何让《水经注》发挥最大的实用价值。
等到孝明帝时期,当时投降北魏的南齐宗室萧宝夤(yín)意图谋反。孝明帝与朝臣商议后,决定派遣郦道元去安抚他,顺便探明虚实。
萧宝夤本来心有疑虑,又被记恨郦道元的人挑唆,于是将郦道元杀害。郦道元终年六十二岁。
因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郦道元在《魏书》中被写进了《酷吏传》。他的《水经注》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价值。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七册《魏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