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鄂妃:你只知顺治爱她,却不晓得她是顺治孝庄母子斗法的牺牲品
创始人
2025-08-06 04:32:49
0

导语:作为一国之君运筹帷幄,号令天下,是权利的象征。但作为一国之君有时候又很无奈,很多事情又不能自己做主,比如皇后的人选。在大清12位皇帝中,顺治帝是最典型的一位,他的第一位皇后是摄政王多尔衮给酿的苦酒,而第二位皇后是生母孝庄给种下的苦果。

顺治帝作为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接受的汉文化越来越多,随着自己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在男女关系上的问题也慢慢从“欲”走向“情”。但作为一国之君,注定了他的感情之路不会顺畅。好不容易经历多年感情困扰后遇到了董鄂氏,二人迅速坠入爱河。但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注定是得不到身边人祝福,尤其是董鄂妃的婆婆孝庄。

顺治帝从14岁亲政开始,与生母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严重,而董鄂妃的出现,让母子之前的矛盾达到了顶点。在孝庄母子斗法的过程中,董鄂妃与不到百天便夭折的孩子成为牺牲品,最终以悲剧收场。

01

顺治十一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一生的只爱董鄂妃病逝与承乾宫,只有22岁而已。董鄂妃死得时候俨如往常,很是安详;但不论董鄂妃如何安详,顺治帝仍旧掩饰不住自己无法名状的悲痛。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为董鄂妃自导自演了一场异常奇葩的葬礼,作为自己与生母孝庄最后的反抗。不管董鄂妃的葬礼如何“成功”,董鄂妃终究是回不来了。

在董鄂妃弥留之际时,顺治帝便因为过分悲痛,而精神有些恍惚,强行使用“蓝批”(清朝时期遇到国丧皇帝才会使用蓝批)批阅奏折,而且一直持续到了顺治帝病重,若不是顺治帝得了天花突然病逝,还不知道“蓝批”何时停止。

在董鄂妃刚病逝的几天,顺治帝异常悲痛,竟然不顾及一国之君的尊容寻死腻活。孝庄为了儿子不做傻事,派人昼夜看着顺治帝。从八月十九日,一直到九月初一董鄂妃的棺椁一直都在承乾宫,而顺治帝几乎也没有离开承乾宫一步。一直到了移棺到景山的那一天,顺治帝的神智才清醒许多,亲自导演了一场异常奇葩的葬礼。

首先,顺治帝下旨将心爱的董鄂妃追封为“端敬皇后”。

董鄂妃生前最高的位份是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但皇贵妃再尊贵终究不是皇后。顺治帝将董鄂妃追封为皇后以后,便让诸位大臣拟定端敬皇后的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在大清都是有严格字数限制的。

一开始大臣按照皇贵妃的登基,拟定了四字,顺治帝不同意;

大臣们便又增加到了六字,八字,最终增加到了十个字,顺治帝才满意。

最终端敬皇后的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样加上“端敬”二字便是十二个字,要知道清太宗皇太极的谥号才15个字,顺治帝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的谥号也只有十个字而已。

即便是如此,顺治帝还因为心爱的董鄂妃谥号中没有“天圣”二字而生气。

之后,便是为端敬皇后撰写《祭文》。

一群博读诗书的文臣们绞尽脑汁先后写了三篇,顺治帝都不满意。之后找来了一位了解顺治帝与董鄂妃二人之间感情的中书舍人张宸来撰写,张宸的文笔自然是一般,并不见得比那些博读诗书的文臣要好,但是张宸了解顺治帝与董鄂妃二人之间的感情,所以将顺治帝与董鄂妃二人的一些生活细节写成祭文,字里行间透露着哀情,尤其是那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周朝时期的姜太后)之后谁人”让顺治帝潸然泪下,触动很大。

因为董鄂妃在生前便处处以姜太后为楷模,如此触动心弦的几句话,让张宸一越升为兵部督捕主事,不得不说当真是“一字千金”。

董鄂妃其实本不信佛,但是在顺治帝的影响下,也开始笃信佛法,在董鄂妃卧病期间,不仅读了《心经》等很多地佛典,而且还整理了不少笔记。当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后,会想自己几年的宫廷生活,虽然没有辜负皇上与太后,但是不论自己如何积善行德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所以董鄂妃总是在研究一句话“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儿,所以董鄂妃便向神明问自己归宿究竟在哪儿?

董鄂妃在临死之前,也没有弄清楚究竟为何会受到这样残酷的惩罚。

所以在董鄂妃病逝以后,顺治帝总是对此事耿耿于怀,想要为自己的爱妃找寻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便决定为其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佛门法事。

所以在董鄂妃病逝的第四天,顺治帝便让人将茚溪森和尚请入宫中为董鄂妃主持葬礼。

等到景山大道场一切准备就绪后,茚溪森和尚便亲自前往指挥董鄂妃移棺的事情。等到了董鄂妃的棺椁钱,茚溪森和尚直接傻眼了,顺治帝皇帝亲自在场不说,那些为董鄂妃抬棺的全部都是二三品的旗人大臣。

棺椁非常的沉重,这些大臣们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抬起棺椁来非常吃力,而且这些位极人臣的大臣们从未做过这样有损颜面的累活,但在一国之君的威严面前,谁敢说不呢?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下旨,诸王大臣的命妇们都要前来哭丧,不仅要来哭丧,而且表现的不伤心还不行,若是哭的不伤心便要被顺治帝问罪。

孝庄太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出面劝说顺治帝。

但那一群朝廷命妇早就被吓得魂飞魄散,哪里是在为皇贵妃发丧,摆明是顺治帝在发泄自己心中的刻骨铭心的仇恨,不仅是向自己的母后孝庄,也是在向那一股顺治帝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势力。

茚溪森和尚得知顺治一直在为自己的爱妃找寻一出安身立命之处,所以便跟自己的弟子商量了一个计谋,在景山寿椿殿上唱了一计双簧,利用问答的方式告诉顺治帝:董皇后已经便龙女升天,您不必再为她的安身之处而忧心了。

就这样在董鄂妃“三七”时,举行火葬。

就这样年仅22岁便香消玉殒的董鄂妃,完成了自己隆重而奇葩的葬礼。

只能说在封建社会,顺治帝与董鄂妃二人之间的感情太渺小了,渺小到压根无法改变任何事情。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身上有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在封建社会、在皇位的逼迫下,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而在失去董鄂妃的同时,顺治帝又亲手制造了一个悲剧:让三十几位宫女太监殉葬,担心董鄂妃在另一个世界无人伺候。

董鄂妃的葬礼,耗费了大量的国库存银。

殉葬与葬礼的浪费直接责任者确实是顺治帝,但是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孝庄太后又怎么能脱得了干系呢?

其实董鄂妃原本可以成为一代贤后,但却成为孝庄与顺治帝母子之间斗法的牺牲品。

实在是可悲可叹,或许董鄂妃的出现从一开始便是错的。

02

顺治五年,摄政王多尔衮做好了取代顺治帝、篡位称帝的准备,甚至在自己的睿亲王府以“皇父”自居,并且以自己的名义下诏,提前过一过当皇帝的瘾。

顺治五年顺治帝虽然只有十一二岁,但是因为从小的经历,让顺治帝过早的成熟,有些超越同龄人的睿智与谋略,多尔衮担心若顺治帝再大一些更加不好控制,便加快自己称帝的步伐。

多尔衮的如意算盘是:

造一座新城,让顺治帝做新城的皇帝,笼中鸟。

而自己则直接占据紫禁城,掌握大清实权,做实际上的大清皇帝;

在造新城的同时,多尔衮帮顺治帝物色了一位皇后人选,这位皇后人选便是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孟古青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亲侄女。

顺治六年八月,多尔衮亲自将孟古青接到京城,准备帝后大婚的事情。

不过在顺治帝与孟古青大婚之前,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

其实多尔衮已经病逝,顺治帝完全可以更换新的皇后人选。但是多尔衮在挑选皇后人选时,为了讨孝庄欢心,特地选的孝庄的亲侄女。

即便是多尔衮病逝,顺治帝也不得不看在母后的面子上,迎娶孟古青,完成帝后大婚。

就这样,顺治八年八月,孟古青被正式册封为大清皇后。

可以这样说,多尔衮亲手酿了一杯苦酒,而真正逼着顺治帝喝下去的不是别人,而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

按理说孟古青与顺治帝是表兄妹关系,应该关系不错才是。毕竟孟古青出身高贵,而且长相出众,也当得起“母仪天下”的皇后。

但是孟古青有两个缺点,让顺治帝难以忍受:

孟古青非常善妒,不仅将教司坊中所有的女乐全部换成太监,而且动不动就吃醋,让顺治帝不厌其烦,干脆独居乾清宫,也不如入后宫。

作为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高贵公主,孟古青非常奢靡,吃饭所用的器具必须是金的;自己所穿的衣服全部需要用珠玉绮绣来点缀。

孟古青年轻、身体也没有问题,但是一直未有身孕,想必与顺治帝冷落她有关系。

仅仅两年的时间,顺治帝越来越憔悴,孝庄即便是再不情愿废后,也担心自己儿子的身体,所以便默许了顺治帝废后一事。

短短21天的时间,孟古青便从母仪天下的皇后降成了静妃,幽居冷宫。

03

本以为废后后,顺治帝可以自己选择皇后人选,但作为一国之君,便注定了有些事情不能自己做主:顺治十一年五月到六月,孝庄将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接入后宫,姐姐册封为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惠章皇后;妹妹则是被封为淑惠妃。

但不管生母册封再多的博尔济吉特氏公主为妃,顺治帝一个都不喜欢,也更不会去宠幸。

其实顺治帝并非是厌恶这些科尔沁的公主,而是厌恶生母的包办婚姻。

所以只要是来自科尔沁的妃嫔,顺治帝一律都不宠幸。

正当顺治帝为自己感情苦恼时,定南王孔有德女儿孔四贞入京,孔有德在与李定国农民军对战时战死,全家一百多口人被杀,只剩下孔四贞北上为父亲哭诉。

孔四贞不仅善于骑射功夫,而且长相俊美,顺治帝对其一见钟情,便想要将其纳为妃子。

奈何孔四贞早已有婚约在身,是孔有德部的部将孙延龄,为了朝政,孝庄反对将孔四贞纳入后宫;而是将孔四贞收入义女,封为和硕格格。

感情无处寄托的顺治帝,便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清朝初期朝廷有一个规定:朝中只要是遇到吉凶典礼,需要达官贵人的命妇入超;而且在顺治朝初期,有命妇入宫伺候后妃的规矩。

董鄂氏,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董鄂氏属于上三旗出身,通过选秀被指婚给顺治帝的异母弟博穆博果尔为嫡福晋。

博尔博果尔早就被封为襄亲王,那么董鄂氏便是襄亲王王妃。

作为襄亲王王妃自然有资格经常入宫,而且董鄂氏与襄亲王二人的性情不和,在加上襄亲王常年征战在外,二人之间没有什么实际的夫妻感情。

正是因为襄亲王夫妇二人之间的夫妻生活不美满,为日后二人感情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董鄂氏非常聪慧,擅长女红,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不仅如此董鄂氏还知书达理,雍容识度。正因为如此与众不同,成功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

一来二去,董鄂氏便与顺治帝产生了情愫,而且到了难舍难分的程度。

其实感情就是这样奇妙的东西,一旦遇到合适的人,很快便能爱的无法自拔。

顺治十一年四月,孝庄太后发现了二人之间的异常,便直接叫停命妇入宫的惯例。但董鄂氏与顺治帝之间的感情已经到了难舍难分的程度,即便是孝庄太后再采取措施也阻拦不住了。

甚至孝庄太后下旨将孔四贞册封为东宫妃,但已经为时已晚,爱上董鄂氏的顺治帝早就已经遗忘了孔四贞。而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去世,让孝庄的一切努力都白费。

根据一位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帝爱上了一位军人的夫人,二人处于热恋之中。这位军人因此而斥责自己的夫人,没想到被顺治帝得知后,顺治帝居然打了这位军人一巴掌。这位军人怨恨至极,自杀而死。

顺治帝便将这位军人的夫人,直接接入后宫封为贵妃。

汤若望所说的军人便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去世后仅27天,董鄂氏便被接入宫中,封为贤妃。

这年十二月,董鄂氏便被正式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并且按照册封皇后的规制“昭告天下”。要知道在大清,一般只要有皇后在,是不会册封皇贵妃的。除非妃子病重需要冲喜,才会将其册封为皇贵妃。毕竟皇贵妃位同副后,十分尊贵。

这是顺治帝对母后孝庄的第一宣战,而且顺治帝发誓一定要再次废后,将董鄂妃立为皇后

董鄂妃入宫仅四个月,便从贤妃一越升级为皇贵妃,其擢升的速度实在是令人咋舌。

04

很快,顺治帝与生母之间的第二次对战开始,而且让孝庄觉太后感觉到心惊肉跳。

董鄂妃册封皇贵妃的典礼不仅按照皇后的规制来办,而且顺治帝还下旨直接将太庙匾额上的蒙文给去掉,这让孝庄与顺治帝母子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太庙是清廷供奉祭祀祖先牌位的圣地,顺治帝一朝,中殿供奉着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的牌位,后殿则是供奉着清肇祖等人的牌位。

顺治帝将太庙匾额上的蒙文去掉,意味着蒙古科尔沁女人统治后宫的历史结束。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便非常重视与蒙古联姻,尤其是蒙古科尔沁草原。到了太宗皇太极一朝与蒙古联姻的次数便更多,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嫡母孝端文皇后、姨母宸妃海兰珠都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女子。

孝庄之所以坚持选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为皇后,就是为了维护科尔沁草原在满清后宫的利益。自己的儿子想要亲自结束科尔沁蒙古统治后宫的历史,这让孝庄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可能有人会问:顺治帝是孝庄一手扶持起来的幼帝,按理说应当是患难见真情,为何母子如此不和呢?

顺治帝年仅6岁登基,多尔衮摄政掌握大清的实权。顺治帝在多尔衮病逝前一直都是一个傀儡皇帝。孝庄虽然是巾帼英杰,但毕竟是后宫妇人,大清有明确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即便是孝庄再着急也不可能直接代替自己的儿子处理朝政。

所以朝中大小事都是多尔衮说了算,甚至多尔衮不让孝庄与年幼的儿子见面,所以顺治帝经常是大半年才能见生母一面。不能“朝夕相处”,母子之间的感情自然会淡。

而且关于生母孝庄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谣言四起,甚至传出“太后下嫁”的消息。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心里怎么能不介意呢?

正因为年少时经历的太多,慢慢地顺治帝养成了暴躁偏执的性格。

即便是后来顺治帝亲政,也非常介怀生母与多尔衮之间谣传。

而孝庄呢?

作为一个有谋略的女子,自然事事以朝政为主,不管是挑选皇后的人选,还是反对孔四贞入宫为妃,都是为了朝政着想。

但顺治帝偏执暴躁的性格,与生母的生疏,便决定了母子二人之间不可能和谐相处。

更何况随着接受汉文化越来越多,顺治帝的感情慢慢地由“欲”变为“情”,想要找寻一位自己真心喜欢的女子为后,而不是一切为了朝政而妥协。

05

太庙匾额上的蒙文被去掉,孝庄太后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明面上一句话都没说,而是在等待时机,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反击。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董鄂妃便成为孝庄不可能接受的仇人儿媳妇。

顺治十四年十月七日,居住在承乾宫的董鄂妃顺利生下一位皇子,序齿排行皇四子。

顺治帝独宠董鄂妃,皇四子的出生让顺治帝异常的高兴,便更加想要将皇后废掉,扶董鄂妃坐上后位,甚至想要将董鄂妃所生皇四子立为皇太子。

但事情往往发展的没有那么顺利,顺治帝更加低估了生母的手腕。

在董鄂妃怀孕的这半年灾情不断,夏天的时候接连下大雨,还下冰雹;到了秋天又有水患之灾,刚入冬天便冷的厉害。

在董鄂妃快要生产的时候,孝庄像是有意避开儿媳一样,直接去了京郊南苑。

京郊南苑在永定门外二十多里的地方,是皇家阅兵、狩猎等的地方。

在董鄂妃刚生产完不久还在月子中的时候,南苑突然传出“太后身体不适,卧病在床”的消息,并且让各宫的妃嫔以及亲王大臣都去问安。

虽然董鄂妃还在月中,但问安的消息还是一如既往地送到了承乾宫。

孝庄以及宫里的宫女自然很清楚董鄂妃是一个产妇,但既然消息传到承乾宫,便是孝庄想让董鄂妃也前去问安。

京郊南苑距离皇宫确实说远也不远,但是让一个产妇在寒冷的冬天做二十多里地的轿子,确实也有些难为人,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不过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董鄂妃不仅前去问安了,而且还被留了下来近身伺候太后。

还在月中的董鄂妃正是需要别人伺候的时候,却被留下来朝夕侍奉太后,衣不解带的端茶倒水、伺候饮食还有汤药,即便是晚上也要熬夜守在孝庄身边。

不管董鄂妃如何尽心尽力地伺候,孝庄始终没有安慰一句,以至于经此一劫,董鄂妃身体彻底垮掉了,勉强维持了三年的时间,便香消玉殒。

在董鄂妃尽心侍奉太后的时候,孝惠章皇后,孝庄的亲侄孙女,不仅没有亲自前往南苑,而且连问候一句都没有。如此鲜明的对比,不仅让人怀疑:

难不成皇后早就知道太后的是假病,所以才跟没事人一样的吗?

太后究竟是真的病了还是在装病?

是真病还是心病呢?

顺治帝自然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后“大病初愈”后,顺治帝下旨大赦天下。仅仅四天后,便直接对皇后兴师问罪。

皇后究竟是何罪?

大家是不言而喻的!

顺治帝以废后孟古青为例,指责皇后在太后生病期间没有问安照顾,实在是有违孝道。

直接下旨停了中宫皇后的中宫笺表(相当于皇帝下的诏书,皇后统摄六宫的权利),并直接下旨议政王大臣们给皇后议罪。顺治帝的目的很明显:想要再次废后。

顺治帝很明显已经察觉到了母后“生病”真实的目,所以想要以“再次废后”作为还击。

不管顺治帝做什么,孝庄就是不表态,其实不表态就是反对。

06

顺治帝在做这些的事情并没有跟董鄂妃商量,董鄂妃丝毫不知情。但是等董鄂妃知道消息以后,从太后冷漠的表情中便可以知道问题的可怕性,若当真废后后果有多严重。董鄂妃也很清楚,只要是太后在一天,她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皇后。

为了劝说顺治帝收回成命,董鄂妃哭着跪在夫君面前,求顺治帝不要废后。甚至为了劝夫君收回成命,董鄂妃以死相逼:若皇上当真废后,臣妾必不敢生;只要臣妾活着,便不可废后

顺治无可奈何,只能是暂且收回废后的决定。

但仅仅三个月以后,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突然夭折。

有这样一句话:黄粱未熟,美梦已醒。形容顺治帝最恰当不过了,在顺治帝反抗生母的过程中,最终以“妻病子亡”而终结。而顺治帝最后的抵抗,不过就是将近活了104天的皇四子追封为荣亲王,仅此而已。

在皇四子夭折,董鄂妃与顺治帝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孝庄下了一道懿旨:对皇后恢复一切旧制。也就是说孝庄不仅没有计较侄孙女的“不孝”,没有前往南苑问安伺候,反而护着侄孙女作为皇后的尊严与地位。

在顺治帝与母后斗法的过程中,其实受伤害最大的就是董鄂妃:

不仅身体垮掉了,丢了半条命

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夭折

能够再继续苟延残喘三年,她靠的不是自己的顽强,而是顺治帝对她的爱。

至此,孝庄太后可以完全放心了。

因为她很清楚董鄂妃不可能再生育子嗣,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果然顺治帝十七年八月,年仅22岁的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出...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攻占襄阳,曹仁退守樊城,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指派于禁为统帅前去解围,庞德自告...
原创 孙... 在我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曾出现过一座高山。他的崛起,为深陷苦难之中的国家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而他本人也...
原创 日...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街... 街亭之战,一场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小的战役,只不过是蜀汉和曹魏的一次简单攻防遭遇战,本来不足以在浩瀚的五...
原创 三... 三国演义里面吕布是第一这个没争议?因为是作者原话 吕布的个人战力还有人质疑啊?辕门射戟,陈寿称其有虓...
原创 殷... 2019年对于我来说真是个好年份,为啥呢?因为旅游,我这一年呐,出了一趟远门去了安阳和洛阳。这一趟是...
原创 谨... 我的父亲—李忠信 作者:秦华林、李斌 前言 我的父亲李忠信,1930年11月出生于华县瓜坡刘家沟村,...
原创 他... 在国民党第五代王牌军队中,第五军被称为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被称为“铁马雄师”,与日军硬碰硬也不会摔倒...
今天,我们如何铭记这段历史 凌厉的防空警报划过寂静寒冬,响彻南京上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
原创 清... 当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总是能被深宫院墙中的尔虞我诈和爱恨情仇所吸引,但是除了各种传奇故事之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