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第五代王牌军队中,第五军被称为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被称为“铁马雄师”,与日军硬碰硬也不会摔倒。
提到第五军的军长时,大家最熟悉的是杜聿明,但实际上第五军的创始人是别人,那就是徐庭瑶。
国军高级将领中徐政要的名声似乎不大,甚至远不如他当年的部下,那么他的手下都是谁呢?——杜允明、郑东国、辽阳、大安兰、九清川、黄杰。这种雷穿透耳朵的抗战名将都可以说是徐正耀带来的,但可以猜到他有多牛。
徐政要189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祖先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民国初年,刚刚成年的徐政要预感时局会动荡,预感会发生战乱,果断下笔考入军教第三期、白崇熙、张子中、蔡政仁、黄骚等地,成为同学。
保定军校毕业后,徐政要在安徽地方军阀聂时忠的部队效力,但这些军阀只知道抢地,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徐政要一气呵成,当上了校长。
在家呆了两年,徐政要应朋友邀请,被邀请到南下广州,加入了广东军许崇智的部队。这是徐政要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因为在这里他获得了蒋介石的评价,此后一直晋升。
值得注意的是,徐正耀担任第四师长时,杜正明还只是他手下的团长,而戴安兰、郑东国只是营长。
徐政略刚就任时,部队的纪律很差,唯独杜允明的团遵守他的命令,纪律严明,使得徐政要惠安认识人,此后对杜允明的提拔越来越多。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入侵长城,在蒋介石舆论的压力下,徐正耀带领第十七军北上支援,徐正耀的部队也成为当时长城附近唯一的国民党中央军。
3月,日军袭击高北区,徐政要命令杜政明25师抗击侵华日军,杜允明指挥部与日军展开为期3天的血战,打死日军2000多人,杜政明小富也损失惨重。高北区抗战是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不仅杜清明、郑东国、黛安、黄杰等名将参加了这场战役。
在这场战斗中,徐政要亲眼目睹了17军官兵抵抗用血肉武装的日军机械化部队,他建议蒋介石方面组建中国的机械化部队,为今后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做好准备。
他还高度赞扬了蒋介石徐政要的远见卓识。长城抗战结束后,派徐政要前往欧洲各国考察装甲兵建设。回国后,徐政要组建第一个装甲团和战车营,亲自担任机械化学校教育长,着手培养机械化部队后备人才。但是当时,蒋介石“安内”对西政要机械化部队建设的兴趣不大,当时中国没有能力建设机械化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苏联的帮助下,徐政要最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3354新编第11军(胡开浩第5军),担任军长。后来徐政要晋升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代替他担任第五集团军团长,就是杜允明。
1939年昆仑关战役中,西征率第38集团军和日军血战歼6000多人,让日军首次尝到了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厉害。
此后,他调离看到机械化部队威力的蒋介石、徐政要,专门训练机械化部队。抗战胜利后,美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组成数十万名全美武装和反美武装的机械化部队,这与徐政要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但是战争最终由人决定,即使蒋介石有那么多机械化部队,他也不能避免成为“运输队长”的笑容。
当然,徐政要对国民党军队的机械化建设值得肯定。他被誉为国民党军的“机甲兵之父”,对机械化部队的理念也影响了此后解放军装甲兵团的建设。
1949年,徐政要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1974年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