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华州瓜坡刘家沟人李忠信
创始人
2025-08-06 07:03:09
0

我的父亲—李忠信

作者:秦华林、李斌

前言

我的父亲李忠信,1930年11月出生于华县瓜坡刘家沟村,2021年10月病故,享年91岁。父亲生前读过初中,上过西北抗日军政大学,系中共党员。曾担任过薛马团支部书记、井沟高级社副主任、井沟大队大队长(文革停职八年)等职位,先后任职基层干部二十八年。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二年,父亲连任四届县人大代表。

我的父亲李忠信

10月20日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日,我和弟第李天文,儿子李想做了两件事:一是为父母树立了一座石碑;二是邀请主要亲威前来参加纪念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父亲的生平,我们撰写了《我的父亲—李忠信》这篇文章。文章分四部分:家里的父亲,村里的父亲,文革中的父亲,我们心中的父亲。目的是让后代学习、发扬、继承父亲的优良品德和光荣传统。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敬请亲人们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大家撰文,写相关故事。

家里的父亲

父亲是我们李家的好儿子,好兄长,好父亲,好爷爷。我的爷爷在世时,父亲就非常孝敬,帮助他们干农活,做家务,给他们看医生治病。爷爷逝世时,父亲才19岁,为了让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住的舒适点,父亲把爷爷在家里停放了两个多月,给爷爷建好了石墓才把爷爷安葬。从现在看,半山腰建石墓,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任何机械,全凭人拉肩扛。几米长的石条怎么打造,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父亲做到了。奶奶有病,他四处求医,买药煎药,给奶奶喂药;卧床不起时给奶奶喂饭,端尿、端尿;奶奶病危时,他把奶奶抱在怀里失声痛哭,直到奶奶离世。

爷爷奶奶去世后,叔父、姑姑尚小,父亲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回到家里承担起既当兄长,又当父亲的义务。父亲供叔父上完小学、中学、中专,直到参加工作成为国家干部,叔父是我们村走出大山第一名国家干部。随后风风光光出嫁了姑姑,给叔父成了家。父亲给叔父娶的第一个媳妇,叔父不满意,又娶了第二个,也不满意,接住娶了第三个媳妇,直到叔父满意为止。叔父刚参加工作,父亲担心他吃不饱饭,让母亲蒸了许多馒头,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到玉门给叔父送去。叔父成家后有了小孩,放在他丈人家养。父亲得知后,从当地买了一只奶羊徒步30多里送去。而后每隔一个月左右,都会带上好吃的去看望侄子,每次回来都说侄子身体棒,长的帅,内心的喜悦不以言表。

叔父一家人每次假期从玉门回来,在家住一个多月,父亲和母亲总是变着花样做饭,叔父走时,心里过意不去,给父亲留10元或20元。近几年给500元或1000元。父亲为叔父成为国家干部而自豪骄傲,觉得自己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两个姑姑出嫁几十年了,他们兄妹还像一家人一样,有柿子的季节送柿子,有红薯的季节送红薯,有蔬菜送蔬菜,有什么好吃的,他都要送去尝尝,姊妹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父亲与母亲的合影作者供

我们兄妹六人,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并帮我们成了家,为了减轻我们的生活负担,经常帮我们带孩子。农话忙时去地里干活,一路小跑。为了我们住新房,帮我们建房子,不管是苦活、累活他都干,并且一干到底。有件事使我终生难忘。父亲从高塘给我买了两个三扇木窗,竟然没有动用任何运输工具,步行扛到家里,来回30多里的山路,途中要翻越两道深沟一条岭。当时路是羊肠小道,我想这样的事情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只有我的父亲才能做到。

父亲是个耿直的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正是父亲受冲击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我和同学一块去上学,到学校看见我们教室的一面墙倒塌了,判断今天不能上课,我们俩商量去打柴。回到家,扛上扁担,拿着镰刀,就上山去打柴。

第二天回到学校,教室的墙修好了,我高兴的进到教室,准备上课。上课后班主任老师先叫另一个同学站起来,简单问了一下原因,就让坐下了。然后大声而严厉地吼道:“李天兴站起来,站端正,手随下。”班主任接着说:“你小小年纪,满脑子地主资产阶级剥削思想,真是什么蔓蔓,结什么蛋蛋。你上山担柴,谁给你把教室修好了,卫生打扫干净了……”这样批评,挖苦,讽刺,打击我一节课。当时我想,教室墙倒塌,只有大人能修,我们小孩能做什么?同样的事,为什么轻描淡写的说了另一个同学两句,而我却被批评,罚站了一节课。这分明就是欺负人嘛!

回到家,我给父亲讲我不上学了,也上不成了。父亲一听非常生气,就随我一块来到学校,找老师理论。老师看到父亲咄咄逼人的眼神和犀利的语言,自知自己过分,连忙给父亲道歉。从此以后这位老师对我的态度才有所好转。

一九八零年正月初六,长兄李天荣在瓜坡会上给孩子选玩具,不慎把玩具弄坏了,商贩不依不饶,并打伤了他。父亲想,文化大革命我们一家被人欺负了八年,今天政府已经给我家平反了,并让我重新出来任井沟行政村主任,现在竟然有人敢打伤我的儿子,决不能就此罢休,定要讨回公道。当晚父亲组织了五十多个男女青年,第二天抬着兄长到瓜坡街道,到肇事者家门口游行,呼口号。围观的人很多,都为肇事者捏了一把汗。父亲是党员干部只是想震慑、教育一下肇事者,并不想以暴治暴。最后经过政府干部出面调解,批评教育了肇事者,肇事者向兄长赔情道歉,承担了所有医疗费,并用担架把兄长送回家。

父亲对儿女百般爱护,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保护神。他爱自己的儿女,更爱自己的孙子,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让给孙子吃。他经常说自己不爱吃,或者说孩子长身体让孩子们吃,大人吃,都浪费了。

晚年的父亲作者供

三十年前的一天,他领着老五小孙子上瓜坡会,小孙子看见娃哈哈饮料,哭着让他买,他舍不得花钱,硬是没买,最后小孙子很不高兴地跟他回到家。以后每当他想起此事,就后悔不已。在他去世的前几天还说,他一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没给老五小孙子买娃哈哈。

父亲很关心孙子们的学习,经常督促他们上学,完成家庭作业,有空还和孙子们一块背英语单词,提问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开始,孙子们很好奇,百思不得其解,种田的爷爷还会念英语单词、历史人物,各省的简称等知识。后来才知道爷爷读过中学,上过大学,他们受爷爷的感染和熏陶,加上自己的努力,基本都考上了大学。孙子们考上大学他都给发红包,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孙子们娶媳妇,办婚礼他都要参加,给过门的媳妇发红包,重孙满月也要发红包。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秦华林、李斌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3年9月17日,北京西城辟才胡同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妇女在丈夫刘振东的陪伴下离世...
原创 “... "万岁军"兵败白马山,6700多人含恨疆场,根源竟是遭此人背叛? 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演了一...
原创 定... 刘备攻取西川,夺取汉中是立足蜀国的关键一战。这场战役中,定军山之战是最为关键的一役。黄忠凭借一己之力...
原创 1... 如果1922年日本不撤离贝加尔湖畔,历史极有可能会被改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苏联的影响...
首次向公众开放,明十三陵永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日前,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开放公众预约参...
寻“谜”三星堆,你是青铜还是王...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设计 王思祺 制作 罗志强 三星堆遗址形成于什么时期?一、二号祭祀坑如何一醒惊...
原创 日... 近年来,日本政坛上的一股逆流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日本政客公然淡化甚至美化日本的对外侵略历史,歪...
现代科技实证万年稻作文化 显微CT机和来自考古遗址的陶片,你能想象这二者产生交集吗? 最近,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
原创 6... 1962年,在中央的指示下,邓华从四川回到北京参加重要会议。到了中午,大家纷纷来到食堂吃饭。 结果,...
原创 他... 1955年,6大军区改为了12大军区,其中就有武汉军区。武汉军区首任司令员是著名的“二野三陈”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