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末代皇帝,他上位之初,面临交州叛乱与西陵叛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也正因为东吴面临着这样的处境,大臣们认为应该推举一位年长的君主继位。孙皓作为废太子孙和的儿子才得以上位,其继位初年,实施仁政,一时间使东吴有中兴之像。
并且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西陵大捷,以及收复交州等诸多功绩。由此可见,孙皓的能力是有的,甚至要强于孙权之后的历代吴国皇帝。但其统治后期,孙皓一改上位之初的仁政作风,变得穷奢极欲,凶残嗜杀。如此一来,吴国好不容易出现的中兴之像,彻底化为乌有,甚至变得比孙皓上位之前还要糟糕。
而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的国力又数倍于孙吴,孙吴的灭亡已经可以预见,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孙皓一如常态,没有发生如此恶性的变化,是否可以保住东吴呢?看到这个问题,有些网友可能会这样想。既然西晋的国力对于孙吴来说是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孙吴的领导人再英明又有什么用呢?
早晚都是被西晋消灭的下场,没有假设性。这种想法基于实力出发,不能说不对。但关键在于,有英明的领导人在,的确可以弥补国力上的差距。像有蜀汉的诸葛亮,以区区一州之力,让强大的曹魏疲于奔命,并且保住了蜀汉四十多年的国祚。那么同理,东吴的领导人如果英明,为什么不能保住东吴呢?
而且东吴还有一个隐形优势是,东吴灭亡于公元280年。而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于公元290年,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智力低下,无力治理朝政。西晋虽然强大,但是如果陷入内斗的话,那么对于孙吴来说,不但可以保住政权,甚至趁西晋内乱扩张自己的实力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说,从孙皓的角度出发,假设历史没有改变。他只需要再坚持10年,就能得到翻盘的机会。那如何才能熬过这10年呢?首先一点当然是孙皓必须始终英明,不做无意义的军事行动。积攒国力集中应对西晋对自己的进攻,而不是以卵击石,去进攻西晋。因为就算进攻西晋拿到了土地,东吴也守不住。
只是白白损耗国力罢了,因此东吴采取守势就好。不过要想真的万无一失,我认为东吴还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开发夷州作为自己最后,将其当做如果情况危急,可以作为根据地的土地。因为有台湾海峡的保护,加上西晋认为夷州是化外之地,恐怕也不会主动进攻夷州。
所以开发了夷州,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东吴退守夷州,仍然可以保住政权。我认为这才是东吴万无一失的举措,否则西晋如果拼死一搏,像前秦进攻东晋那样,倾举国之力来犯,那东吴能够保住政权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