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官员请人吃饭 吃完饭客人们的貂皮大衣不见了
创始人
2025-08-06 01:02:50
0

京城冬日,寒风刺骨。一位名叫励自牧的翰林官员突发奇想,广发请帖邀请达官贵人们前来赴宴。宾客们纷纷穿着价值不菲的貂皮大衣,兴致勃勃地来到励府。谁知一场看似平常的宴席,却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尽欢。可当宴席散去,客人们准备告辞离开时,却发现自己的貂皮大衣不翼而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励自牧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场宴席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说起励自牧,可谓是人生赢家了。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家里祖辈都是读书人。他自己更是了不得,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了朝廷里的"天之骄子"。要是搁在现在,那就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进了国家最高学府当教授。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可是啊,这位励大人却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烦恼:他穷得叮当响!

你们可能会问了,这么厉害的人怎么会穷呢?这里头有门道啊!虽说翰林在朝廷里地位很高,但他们的官职却很低,只有个小小的从七品。这官职比起一些芝麻绿豆的小官还不如呢!更要命的是,翰林的俸禄少得可怜,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励自牧住在京城,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吃喝拉撒睡,样样都要花钱。再加上他这个翰林的身份,总要和同僚、同乡、同年的朋友们来往应酬。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一来二去,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一次,励自牧请了几个朋友吃饭。大家正吃得高兴,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几个讨债的找上门来了。励自牧连忙出去打发,可那些人死活不肯走,非要当场要钱。这下可把励自牧急坏了,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你们别笑,这种事在清朝的官场上可不少见。就连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当年在京城当翰林的时候,也是穷得揭不开锅。有一年过年,曾国藩连回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借钱度日。还有个叫李慈铭的文人,当官的时候常常连饭都吃不起,有时候连煮饭的柴火都买不起。

励自牧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常常为了还债发愁,可是一边还旧债,一边又欠新债,就像是在打水漂,永远也看不到尽头。有时候,他站在自家门口,看着门外挤满了讨债的人,热闹得跟过年一样,心里不禁长吁短叹。

这天,励自牧正在家里踱来踱去,愁眉苦脸地想着怎么还债。突然,他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上面写着"智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像是一道闪电,照亮了励自牧的脑袋。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兴奋地喊道:"有办法了!"

就在这时,励自牧的管家匆匆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老爷,不好了!又有几个讨债的来了,说是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拿到钱!"

励自牧听了,不慌不忙地摆摆手,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不要紧,告诉他们,再宽限几天。我马上就有一笔大钱进账!"

管家一脸茫然:"老爷,您是不是发财了?可是从哪里来的钱呢?"

励自牧神秘兮兮地说:"你去准备笔墨纸砚,我要写请帖。这个冬天,咱们要请一批达官贵人来家里吃顿大餐!"

管家听了更加困惑:"老爷,咱们家都快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钱请客吃饭啊?"

励自牧拍了拍管家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你就放心吧,这顿饭不但不会让我们破产,还能帮我们还清所有的债务!"

励自牧的这个计划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先是派人四处打听,看看哪些达官贵人最近在京城。然后,他精心挑选了二十位身份显赫、家底殷实的官员和商人,准备邀请他们来赴宴。

这些人中,有的是朝廷重臣,有的是富甲一方的盐商,还有几位是才高八斗的文人。他们每个人身上的貂皮大衣,少说也值几百两银子。励自牧盘算着,如果能把这些大衣弄到手,那可就发了一笔横财!

接下来,励自牧开始准备请帖。他特意找来上等的宣纸,用最好的墨汁写下请柬。字迹遒劲有力,显示出主人的诚意。请帖上写道:"寒冬已至,荣幸邀请阁下来府上小酌,共度良宵。"

为了让客人们放松警惕,励自牧还特意在请帖上注明:"天寒地冻,还请诸位穿着貂皮大衣前来,以免受凉。"这一手可谓是用心良苦,既显示了主人的体贴,又为后面的计划埋下了伏笔。

请帖发出后,励自牧开始着手准备宴席。他知道,要让计划成功,首先得把客人们伺候舒服了。于是,他不惜血本,从京城最好的酒楼订购了珍馐美味。什么燕窝、鱼翅、鲍鱼,样样俱全。还特意找来了几位手艺高超的厨子,准备现场烹饪一些拿手好菜。

酒水方面,励自牧更是下了血本。他让人从山西运来了几坛陈年老酒,据说是乾隆年间的贡酒。这酒香醇浓烈,一口下去,能让人忘记所有烦恼。

除了吃喝,励自牧还准备了一些助兴节目。他请来了京城有名的琴师、画家和说书人,准备在宴席间穿插表演,让客人们尽兴而归。

但是,励自牧最精心的安排,还是在房间的布置上。他让家丁们搬来了十几个大火炉,放在厅堂的各个角落。每个火炉里都塞满了木炭,烧得旺旺的。再加上厚厚的门帘和窗帘,整个房间俨然成了一个暖烘烘的"蒸笼"。

励自牧的管家看到这一幕,不禁咋舌道:"老爷,这也太热了吧?客人们会不会受不了?"

励自牧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外面冰天雪地的,客人们进来一定会觉得特别舒服。再说了,多喝点酒,人自然就热起来了。"

管家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又问:"那客人们的大衣怎么办?挂在哪里好呢?"

励自牧眼珠一转,说:"你找几个机灵的小厮,专门负责收客人们的大衣。记住,一定要把大衣放在隔壁房间,说是怕被酒水弄脏。"

就这样,励自牧的计划一步步展开。他甚至连客人们坐的位置都安排好了,把那些穿着最贵重貂皮大衣的人安排在离火炉最近的地方。

终于,到了宴席当天。励自牧一大早就起来监督准备工作。他穿梭在厨房和大厅之间,不停地指挥着仆人们忙前忙后。

眼看着天色渐暗,客人们该到了。励自牧站在门口,搓着手,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这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几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

第一位客人下了马车,果然是一位身穿貂皮大衣的达官贵人。他走进院子,立刻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暖意。

"哎呀,励大人,你这院子可真暖和啊!"客人惊喜地说道。

励自牧连忙上前迎接:"外面冷,快请进屋。小的们,还不快帮这位大人脱下大衣?"

几个机灵的小厮立刻上前,恭恭敬敬地帮客人脱下貂皮大衣。

励自牧笑眯眯地说:"大人的衣服贵重,我让人放在隔壁房间,保管妥当。"

客人点点头,也没多想,就跟着励自牧进了屋。一进屋,热浪扑面而来,客人不由得松了松领口。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客人到来,每个人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等到二十位客人全部到齐,励自牧的计划也进行到了关键时刻。

随着最后一位客人入席,励自牧的宴会正式开始了。大厅里,烛火摇曳,香气四溢。二十位达官贵人围坐在几张大圆桌旁,个个笑逐颜开,谈笑风生。

励自牧站起身来,高声道:"诸位贵客远道而来,蓬荜生辉。今日虽天寒地冻,但有诸位在此,就如春日般温暖。来,让我们先干一杯!"

话音刚落,仆人们便端上了装着烈酒的玉杯。这酒是励自牧特意准备的,酒劲儿大得很。客人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顿时,一股暖流从喉咙直达四肢百骸,连带着屋里的温度似乎又升高了几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励自牧不愧是个会办事的主,每道菜都精心挑选,既合乎时令,又富有创意。有一道"玉兔捣药",用白萝卜雕刻成兔子形状,里面填满了各种药材和香料,煨煮得酥烂入味。还有一道"雪地寻梅",用白色的鱼肉做底,点缀着红色的梅花,既好看又好吃。

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有位姓王的大人边吃边说:"励大人,你这手艺,比御膳房的厨子还要高明啊!"

励自牧连忙摆手道:"王大人过奖了。这些都是京城有名的厨子做的,我哪有这本事。"

说话间,又有仆人端上了一盘造型奇特的菜肴。只见盘子中央是一座小山,山上积雪皑皑,山脚下是一片碧绿的"草地"。

"这是什么菜?"有人好奇地问道。

励自牧笑着解释:"这道菜叫'冬日江南'。山是用糯米做的,雪是白糖,草地是用韭菜末儿。大家尝尝看,里面可有乾坤哦!"

客人们迫不及待地动起筷子。只听"咔嚓"一声,糯米山被打开,里面竟然藏着一只用鸡肉做成的"小鸟",煮得香嫩可口。

"妙啊!"众人纷纷叫好。

酒足饭饱之后,励自牧又安排了一些助兴节目。首先登场的是一位琴师,他抱着一把古琴,指法娴熟地弹奏起来。悠扬的琴声在大厅里回荡,仿佛把人带到了空灵的山水之间。

接着是一位画家,他在众人面前即兴作画。只见他挥毫泼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冬日雪景。画中有远山含雾,有松柏挺立,还有几只飞鸟点缀其间,生动传神。

最后登场的是一位说书人。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京腔,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就在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励自牧注意到有几位客人开始解开衣领,有的甚至直接脱下了外套。

"诸位可是觉得热了?"励自牧假装关心地问道。

"可不是嘛!"一位大腹便便的官员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励大人这屋子太暖和了,再加上这好酒好菜,我这老脸都快熟透了!"

励自牧连忙吩咐仆人:"快去把窗户打开一条缝,让诸位大人凉快凉快。"

随着一阵凉风吹进来,客人们顿时舒服多了。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觉得冷了。有人甚至打起了喷嚏。

"哎呀,这可不行。"励自牧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关上窗户,"诸位大人的身子金贵,可不能着凉了。来,咱们再喝两杯,暖暖身子。"

就这样,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客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被酒菜和节目吸引,根本没注意到时间的流逝。等到夜深人静,宴席才渐渐散去。

当最后一位客人醉醺醺地起身告辞时,励自牧还特意叮嘱道:"外面天寒地冻的,大人可要把貂皮大衣穿好啊!"

客人摆摆手,醉眼朦胧地说:"不用不用,我这身子骨热得很,穿那么厚干什么。"

就这样,二十位达官贵人,醉醺醺地离开了励府,丝毫没注意到自己的贵重大衣已经不知去向。而励自牧则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目送着他们远去,脸上写满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次日清晨,京城沉浸在一片寂静中。昨夜的宴席余韵尚存,但一场风波即将在这平静的表面下爆发。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时,励自牧已经坐立不安。他派出的几个机灵小厮正在城中打探消息,看看那些贵客们有没有发现大衣丢失。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

"老爷,不好了!"小厮气喘吁吁地说,"那些大人们都发现大衣不见了,正闹得沸沸扬扬呢!"

励自牧脸色一变,连忙追问详情。原来,那些达官贵人们醒来后,发现昨晚穿来的貂皮大衣不翼而飞,顿时大惊失色。有人立刻派人来励府询问,有人直接去衙门报案。整个京城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就在励自牧焦头烂额之际,府上的大门被人重重敲响。开门一看,竟是京兆尹带着一队衙役,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励自牧,你可知罪?"京兆尹厉声喝道。

励自牧强作镇定,拱手道:"大人,小官不知何罪之有?"

京兆尹冷笑一声:"昨夜你府上设宴,今日二十位贵客的貂皮大衣全都不见了。这事说来蹊跷,我们特来查看。"

励自牧心中一沉,知道事情败露。正当他绞尽脑汁想对策时,忽听得院外一阵喧哗。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涌进了院子,为首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大人!"老者跪地叩头,"求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京兆尹皱眉问道:"你们是何人?有何冤屈?"

老者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说:"小老儿是城南贫民窟的代表。昨夜,我们那里突然来了一群穿着华贵的人,说是要做善事。他们把身上的貂皮大衣脱下来,分给了我们这些穷苦人。我们感激不尽,可谁知今早就听说这些大衣是偷来的。我们害怕受牵连,特地来自首,还请大人明察。"

这番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京兆尹狐疑地看着励自牧,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励自牧心中一动,顿时计上心来。他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哎呀,原来如此!大人,容小官解释。昨夜宴席上,那些贵客们喝得酩酊大醉。酒后,他们突发善心,说要做个好事。我本想劝阻,但他们执意如此。没想到今日醒来,竟忘了这茬。"

京兆尹将信将疑,又问那些乞丐:"当真如此?"

乞丐们纷纷点头称是,有人还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说那些醉醺醺的贵人如何慷慨解囊,如何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要自强不息。

这时,衙役们也搜查完了励府上下,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京兆尹沉思片刻,说道:"此事蹊跷,我且回去禀报皇上,再做定夺。"

京兆尹带着衙役离开后,励自牧长舒一口气。他转身看向那群乞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原来,这群乞丐正是励自牧暗中培养的一支"秘密力量"。平日里,他们装扮成乞丐,在城中打探消息。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出面帮忙。这次的及时出现,完全是励自牧事先安排好的后手。

事情虽然暂时平息,但励自牧知道,这只是开始。那些丢失大衣的贵人不会轻易罢休,皇帝那边也必定会过问。他必须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急匆匆地跑来报告:"老爷,刚才有个商人来访,说是带来了一批上好的貂皮,问我们要不要买。"

励自牧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转机。他立刻吩咐道:"快请那商人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魁梧的商人被带到了励自牧面前。商人自称姓李,是从东北来的皮货商。他带来了一批上好的貂皮,正愁无处销售。

励自牧仔细检查了那些貂皮,果然品质上乘。他当即做出决定,全部买下这批貂皮,并让府上的裁缝连夜赶工,做出二十件一模一样的貂皮大衣。

第二天一早,励自牧就带着这二十件崭新的貂皮大衣,亲自登门拜访那些丢失大衣的贵人。他解释说,昨夜的捐赠行为虽然高尚,但考虑到天气寒冷,特意为诸位重新准备了大衣,以表歉意。

那些贵人见到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大衣,又听说自己做了善事,顿时喜笑颜开。有人甚至表示,要把这件事上报皇帝,为励自牧请功。

就这样,一场可能酿成大祸的事件,被励自牧巧妙地化解了。不仅如此,他还因此赢得了更多贵人的好感,在朝中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励自牧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在这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今天的盟友可能成为明天的对手。这次的经历让他更加谨慎,也更加圆滑。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这复杂的朝堂中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

貂皮大衣事件过后,励自牧在朝中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他的这番作为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惮和不满。

这日,励自牧正在府中处理公务,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慌忙跑进来,禀报道:"大人,不好了!皇上突然驾临,已经到了府门口!"

励自牧闻言大惊,连忙整理衣冠,快步迎了出去。只见皇帝身着便服,仅带了几名侍卫,神色凝重地站在府门前。

"臣励自牧,拜见皇上!"励自牧跪地叩首。

皇帝摆摆手,说道:"免礼。自牧,朕有要事与你相商,速随朕入内。"

二人来到内堂,皇帝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自牧,近日朝中有人弹劾你,说你结党营私,蓄意陷害朝中大臣。朕本不信,但今日收到一封密信,其中所言,令朕不得不重视。"

励自牧闻言,冷汗顿时浸透了后背。他强作镇定,问道:"不知密信中说了些什么?"

皇帝叹了口气,道:"信中说,你前些日子设宴,实则是为了窃取那些大臣的貂皮大衣。后来虽然还回去了,但那些大衣已经被你暗中做了手脚,埋下了祸患。"

励自牧听罢,不禁失声笑道:"皇上明鉴,此事纯属子虚乌有。那日之事,不过是臣一时考虑不周,酿成误会。后来臣已经重新置办了大衣,亲自登门赔罪。那些大人们都可以作证。"

皇帝默然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励自牧。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自牧,朕相信你的为人。但是,这封密信的内容,确实令朕难以忽视。你可知,若是此事属实,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动荡?"

励自牧跪地叩首,声泪俱下地说:"皇上,臣对天发誓,绝无此事。臣愿意接受任何调查,以证清白。"

皇帝沉吟片刻,说道:"也罢。朕暂且相信你。不过,为了平息朝中众议,你还是暂且告病在家,避避风头为好。朕会派人彻查此事,还你一个清白。"

励自牧领命谢恩,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次的打击来得突然而猛烈,幕后必有高人指点。但眼下,他别无选择,只能暂时退居二线。

皇帝离开后,励自牧立即召集心腹,商议对策。就在此时,一位老仆匆匆跑来,说是门外有位老者求见,自称是励自牧的故交。

励自牧疑惑不解,但还是让人将老者请了进来。只见那老者身材瘦小,须发皆白,却目光炯炯有神。

老者一进门,就对励自牧说道:"老朽姓张,乃是令尊旧时的同窗好友。听闻贤侄遇到麻烦,特来相助。"

励自牧虽然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位张老,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也就没有多问。他将近日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张老,请教应对之策。

张老听罢,捋须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棘手,但并非无解。老朽有一计,可保贤侄平安度过此劫。"

原来,张老建议励自牧主动请缨,前往边疆剿匪。一来可以避开朝中争斗,二来若是立下功劳,也能重新赢得皇帝的信任。

励自牧听罢,觉得此计可行。他立即修书一封,呈递皇帝,请求出征边疆。皇帝看罢,甚是欣慰,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励自牧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途中,他才得知,原来那位张老竟是一位隐退的军事谋士,曾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有了张老的指点,励自牧在边疆的剿匪行动进展顺利,不到半年就平定了叛乱。

当励自牧凯旋而归时,朝中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诬陷他的人因为其他案件暴露,已经被革职查办。皇帝见励自牧不仅洗清了冤屈,还立下了大功,龙颜大悦,当即加封他为兵部尚书。

从此,励自牧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而那位神秘的张老,则如同来时一般悄然离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励自牧深感世事无常。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心今后要更加谨慎行事,为国为民,不负皇恩。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而这仅仅是他仕途生涯中的一个小小转折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