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是亘古不变的必然,没有任何朝代是永久盛兴的。而在朝代的更迭前都是朝廷动荡,局势混乱的社会环境,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现象下总会有一群有一群的能人志士反抗。
《水浒传》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只是他们并没有坚持到最后而已。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的众人因为各种原因在梁上上聚首,与朝廷对抗,但最后又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朝廷招安,将另一势力消灭后,宋江被朝廷赐予毒酒一杯,而其余梁山好汉也大多下场凄惨。
作为宋江的心腹,梁山上的智多星也在宋江坟前自尽。吴用的行为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但是自我解脱却是他最好的结局。因为很多事情的幕后推手都是吴用,可以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梁山老大”。
弃晁盖转投宋江
吴用在梁山上排名第三,号称智多星的他计谋无双,是梁山上“军师”的存在,在宋江上山前一直以晁盖为大哥。但是在宋江上山后,就开始渐渐向宋江靠拢,甚至有了“吴不离宋,宋不离吴”的说法,将晁盖的权力一步步架空。
在晁盖死后,和晁盖之前一派的人像林冲、阮氏三兄弟、刘唐等都被边缘化了,只有他在宋江面前仍旧是军师。吴用投靠宋江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在以江湖义气为主题的水浒世界,他的行为让读者觉得他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
在为了让卢俊义上山之时,宋江曾说愿让位于他,但是这句话并没有真正做到,而且当初晁盖死前有言在先,谁能帮他报仇谁就能接替他的位置,最后是卢俊义帮他报了仇,按理说卢俊义才应该是接替晁盖成为梁山老大的不二人选。
但是吴用在这之后仍然在暗地中帮助宋江发展势力,而宋江也没有想真正让位,号称及时雨的他有很多崇拜者,江湖名气上也胜于卢俊义,所以最后梁山明面上的老大还是宋江。
在晁盖为首的时期,吴用在梁山上的作用多是引导为主,但是在宋江掌权之后,对吴用的依赖越来越大,就连卢俊义也是如此。梁上上的众人多是江湖草莽为主,就算有宋江林冲等曾在朝廷为官的人,在计策上也不如吴用。
所以无论是宋江还是卢俊义对吴用的计策都是支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宋江做的决策,但是幕后的真正推手却是吴用,所以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大。
吴用转投宋江,晁盖一派人一直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吴用的背叛,但是也是对他颇有微词,虽说吴用有些计谋智慧,但是心肠狠毒,为扩大梁山势力,逼迫人上山时用的计谋可谓狠毒,让他们恨之入骨,宋江在时,大家有所顾及,不会报复。
但是宋江被一杯毒酒毒死后,梁上恨他的人就没有了宋江的制约,有很大的可能伺机报复,所以吴用在梁山上并不安全,他追随宋江而去也有此原因。
追随宋江坟前自尽
宋江被毒死是在他们剿灭了另一伙同朝廷对抗的势力得胜之后,绞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宋江一伙对于朝廷来说就是如此。
吴用作为真正的幕后推手,对于朝廷招安是和宋江一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只有正大光明的被授予官职,在战场上有所战功,才能真正功成名就,但是没有想到朝廷会卸磨杀驴。
而作为宋江的左膀右臂,他也清楚宋江在临死前毒死李逵的真正用意。他们接受朝廷招安,战场是得胜后不再是反叛之人,也不是江湖草莽,为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忠义之名”,宋江才会毒死李逵。因为李逵为人冲动好狠,在他死后,担心李逵会冲动之下,毁了已有的忠义。
梁山上众人对于招安一直都是心有不服,毕竟有很多人都是与朝廷有血海深仇,不愿与之伍。宋江的死也是给其余梁山众人一个警醒,作为梁山上的第三把交椅,又是梁山上最有计策之人,他清楚会有人来找他商讨办法,而这些人绝对不会再愿意为朝廷做事,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反叛的。
所以他用自己的死警醒梁山众人,现在大势已去,不能再次造反。除了以上的原因外,也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吴用与宋江一样,满腔抱负却又怀才不遇,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相助宋江接受朝廷招安。
宋江作为明面上与朝廷交涉的人,大家都以为宋江才是致使梁山成为朝廷之人的最大原因,其实并不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吴用在起作用。宋江之所以会如此坚定想法,也是因为有吴用的支持。
而在背后,吴用也用自己的足智多谋推动。然而在宋江死后,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场空,没有任何意义。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抱负”,当初他弃晁盖投宋江,帮助宋江架空晁盖,可以说也是弃了忠义之名。
之后又不顾众人反对接受招安,使得大家下场凄惨,作为一切的幕后推手,他又有何面目见其余众人?吴用的自尽也是有谢罪的一层意思。
结语
乱世出英雄,但是成为英雄的代价不小,很少有人可以承担得起。而吴用既然是一切的背后推手,为何不自己做明面上的老大呢?因为他清楚自己虽有智慧却没有号令一切的勇气。自古以来多数足智多谋的文人都是辅佐君王的存在,像是姜子牙、诸葛亮等人都是如此,所以他才不显于人前。
梁山众人对吴用的依赖性太强,整个梁山就像是一盘棋,吴用就是执棋之人,为了自己的私心吴用将梁山众人推向了一条不归路。直到自尽前他才明白,如果当初没有自己的私欲作祟,梁山的众人也不会有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