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清官文化可谓是渊源流长,就连家事也能与清官扯到一起,例如
“清官难断家务事”
,甚至后世拍摄的热剧《宰相刘罗锅》,也要搞一个名为
《清官谣》
的主题曲,至于狄青天、包青天、寇青天、海青天、施青天、一钱太守、三汤道台等的清官传奇故事,在民间更是津津乐道、传唱不衰。
即使到了
“为人民服务”
的当下,在前段时间竟还有人跪倒在包拯像前痛哭流涕,实在令人唏嘘感叹、心酸难忍。
在古代,人们对于清官,也有许多的敬称,如:
“循吏”、“良吏”、“廉吏”、“清流”、“青天”、“父母官”、“青天大老爷”
等。
还有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样的经典俗语。
正所谓
:越是强调什么,就越是缺少什么
。可见,东方社会对清官是多么的渴望。
然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在西方社会却几乎听不到“清官”这样的词语,甚至在英语单词中都找不到
“清官”
,而对好的官员的描述最多也就是
“诚实、正直”
这样的单词。
虽然,很不愿意相信,但确实是这样的。
根据西方史学家的说法,表面上欧洲的封建社会长达1164年,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但严格意义上的欧洲封建社会,却仅有四百年。
也就是说,封建官僚那一套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不像东方两千多年来的影响那么根深蒂固。
同时,从上面的时间来看,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长达近400年之久,封建官僚那一套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还因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知里,公民既是纳税人,也是国家建设的投资股东,而政府官员既不生产财富,也不创造财富,只是单纯的一个食税服务阶层,既然享受了税收的红利,服务好国家和纳税人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受纳税人监督也同样是最基本的要求。
毕竟,政府官员的收入及一切开销都来自于税收,也就是来自公民这个出资的股东群体,甚至还是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的。现实直白点说,官员就是拿钱干活。公民出钱选你养你,你就该管理好这个国家,服务好这个国家的公民,而清廉更是工作职责的最基本要求。
尽管,西方官员的贪腐也是存在的,但清廉这种日常基本的行为准则,在西方社会的认知里,却并不值得歌颂或者宣传。
其实,这种认知并不是后来才有的,早在400年前英国制定权利法案时,就明确了公民是纳税人,全体公民就是养活政府官员的人,两者属于契约的平等关系。一方出钱,一方干活。一切,似乎都与金钱相挂钩。
而且,这种关系是从下至上的,而不是从上至下的。根据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的说法,官员的权利来自平民的给予,即使作为平民,也可去怼总统、首相或者国王。
相反,东方的官民关系听起来却像是官养活着民,而且是从上至下的从属关系,例如:父母官、爱民如子等,这些话听起来很暖心,却不像西方社会那种“钱活”关系,虽不中听,但人与人却相对平等,更是明确了谁养谁的关系。
对此,有人这样比喻,西方的官员,就相当于公民家里雇佣的一个私人管家,你出钱养活他,他负责照顾你家人的生活起居,又岂敢私自偷拿你家里的财物。这种不光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谁还敢雇你,很可能面临永久失业。
所以,在西方社会的认知里,“清官”这种说法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