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陕西西安临潼骊山下,考古学家正对秦始皇陵的周边区域进行发掘,在秦始皇陵的封土西侧发现了一个精美的饰品,后续专家认为这是个殉葬坑,果不其然,在1980年发掘中,两尊铜车马出土了,该青铜车马算是目前已出土的最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之一。
首先我们对青铜这个材料进行了解,青铜器具在刚刚制作完成时呈现金色,它是由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铅共同组成的合金,只不过在后续埋入土中,不断受到氧化后才呈现青色。
这也是青铜器的由来,而铜车马在刚刚出土时就遭受了挑战。
据考古资料记载,铜车马出土时间正值腊月寒冬,面对一堆破损的青铜物件,考古学家犯了难。
因为如果这一层青铜文物上覆盖上了冻土层后肯定会有损坏。所以,后来经过商议,铜车马是直接连同土壤一同被转移到室内进行考古挖掘以及修复工作的。
当时铜车马在被挖掘出来后,分成了三千多个碎块。考古学家先是对碎块出土区域进行了标记,然后进行分类,最后对修复文物的专家进行分类。整整耗费了八年时间,铜车马才修复完成,可以想象整个过程的艰辛。
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铜车马曾一度被怀疑是否是秦始皇的御驾。而根据史书《汉官仪》中记载着并不是,这只是随侍皇帝车架的五时副车:
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以御天下也。有五色安车,有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
真正秦始皇的御用铜车马估计还在封土中埋着呢。而在出土的两辆铜车马中也是大有考究,一辆是立车,中间竖着一把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青铜伞。这把伞的修复也是让人捏了把汗。青铜之冠在出土时受损更为严重,而且复杂的工艺曾一度让考古专家头大。
青铜之冠并不简简单单只是一把青铜伞,他集合了大秦对机关术的研究精华。在伞座中包含了活铰,暗锁等工艺,可以随时对整个伞座进行方向移动。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还可以整个取下来,充当盾牌防御弓箭。如果遇到近距离此刻突袭的话,伞柄下还有利剑充当武器。
可攻可防算是立车的一大特色,青铜之冠被称为华夏第一冠,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安车也同样让现代人感慨古人的技术。安车整体的高度比立车低,后方藏有包厢,可供人休息居住。前面马夫赶车,后方供人休息,和现代人对古人马车的认识所差无几。
可这种车究竟是给谁住的呢?首先这类青铜车马还佩了多匹马共同拉,按照这等格局,必定是身份尊贵之人才可使用。既然不是秦始皇的,那必然和秦始皇有联系,我认为这种小巧的车马可能和秦始皇的嫔妃有关系,而且按照规制,前方立车拉人护卫,后面嫔妃坐在安车上游行,很是合理。
史书中都说秦始皇陵有水银为江河,机关无数。说起机关术就不得不提墨家以及公输班(鲁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陵墓必定会用到这些所谓的机关大师,像青铜车马的构造,陵寝的机关排列,构造格局等等,估计都出自他们之手了。
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喜欢的点点关注,我是徐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