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魔都”意象诞生百年,回溯日本人的近代上海印象
创始人
2024-11-25 19:48:15
0

原标题:读书 | “魔都”意象诞生百年,回溯日本人的近代上海印象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主题讲座

日前,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人民出版社举办了“魔都意象的诞生——近代日本人的上海体验与上海描写”专题讲座,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主讲。

今天的上海人对“魔都”这个上海的别称并不陌生。这个词汇从哪里来?徐静波开宗明义地回答说,“魔都”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率先提出的。他1923年访问上海归国后,在杂志《中央公论》上发表了长文《不可思议的都市上海》。翌年,增补该文,并将之与其他数篇与上海有关的文章结集出版,定书名为《魔都》,距今正是百年。

近代日本人认识上海,从1862年夏“千岁丸”上海之行开始。徐静波回顾了上海开埠以后城市建设和近代政治动荡交织的历史,引用大量日人游记、回忆录等原始资料,指出自“千岁丸”到访上海以来,近代日本人对上海的认识一直是复杂的:他们看到外滩欣欣向荣,浦江百舸争流,西方人趾高气昂;也看到中国主权受损,贫民生活困苦,传统文化遭到轻视。

1875年,三菱汽船会社开设上海与横滨间的定期航班,此后上海日侨逐渐增多。至1912年,日本人成为在上海人数最多的外国人,虹口一带日侨聚居,形成“日本人街”。与之对应,日本进入大正年代(1912-1926)后,各类日文“上海指南”大量出版,这些刊物真切地记述了当时上海的城市风貌,反映了日人对上海的认识。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等文人也曾造访上海,留下了游记作品。其中,《魔都》既是近代日本人对上海印象的代表,又是一个特例。村松梢风在上海遇见了朱葆三的同族晚辈朱福昌,又因佐藤春夫结识田汉,他在二人的带领下领略了不少非上海“土著”不识的去处,故他笔下的上海十分生动而更贴近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时光荏苒,百年之后我们用“魔都”来赞叹当代上海的创新、多变、快速发展和无限可能,但村松梢风笔下的“魔都”并非单纯的褒义词。他眼中的上海一半明亮、一半黑暗,在繁荣的物质文明的华丽外套下面,是半殖民地社会的扭曲和混乱。近代上海对于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实际上具有三层意义:观察中国的现场,透视世界的窗口,反观日本本身的参照系。

讲座结束后,在场读者与徐静波教授热情互动。

作者: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名人层出不穷的民国时代,以美龄为代表的宋氏三姐妹绝对是其中的典型女性代表。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有能力...
原创 最...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极富争议的人,他既是台儿庄战役最后一位指挥官,又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下老人,...
原创 5... 高高的白云山,矗立在朝鲜汉江南。 麦克阿瑟要从这儿进犯,我们的英雄叫他停止在山前。 ——《歌唱白云山...
原创 中...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境作战,对手还是在世界上称霸多年的美国,因此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引起世...
原创 如... 若是都开外挂来看问题,那么就不应该这么问。应该更直接的问,在秦国和赵国长平大战之时,其他五个国家应该...
原创 升... 前言: 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老革命家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
年入600亿,这个宁波人,不止...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华人(wcweekly),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原创 上... 前言 刘亚楼回老家探亲,正和乡亲聊天,忽然有位披头散发的中年妇女,跪其面前大哭:“刘司令,你可要为我...
原创 他...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创造了“四渡赤水”的神话,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绝地逢生走出了一条长征之路。很少有人知...
原创 开... 新中国共有十大元帅,叶剑英在其中排到了最后一位,而新中国也有十位大将,粟裕则排在此列之首,看起来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