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炀帝杨广称帝后,在军事与文化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创始人
2025-08-04 18:32:22
0

隋代国祚不永,在文学史中位于南北朝与唐代两座文学高峰之间,相较而言易被忽略。隋代文学实为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嬗变转型之关键阶段,

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南北文学“合而未融”的过渡性。

隋之国柞不永而惠及后世,与秦相仿。泱泱古国,巍巍古史。在历史长河中,隋朝是流星一般辉煌却短促的王朝。

这个统一帝国仅存在三十七年便陨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但它上承南北朝,结束西晋之后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状态;下开启唐朝,为太平盛世辉煌灿烂的成就埋下伏笔。

罗宗强认为隋代一无代表一时的文学大家,二无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文体,三无富有特色的文学思潮,四无足可称道的文学理论建树。

隋代在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过渡期,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它所呈现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可见,隋历史虽短,却是魏晋南北朝萌发文学自觉至唐代形成文学艺术高峰之间重要的过渡。这种过渡不仅来自于文学的内部发展,而且更多是由当时人的文学活动所推动。

一、隋炀帝文化举措

自东汉末(220年)纷争动乱至隋伐陈(588年)统一南北,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曾有短暂的统一之外,南北基本呈分裂局面,政局的对峙与地理的阻隔促使两地文学形成各自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晋室衣冠南渡,着力经营南方,开启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而后南北并峙,宋、齐、梁、陈接踵相继,偏居南方发展经济、延续文脉,形成异于北地的风物人情。

南北的交流虽非全然阻绝,但文化的融合尚且劲力不足。至隋,疆土一统,汇流南北,本属自然。

隋炀帝身为关陇集团贵族,却颇倾慕南地文化,无论在晋王府邸时期、总管扬州时期还是登临帝位之后,都积极推动南北文化的融合。

与一般文人不同,杨广作为藩王、太子,乃至一代帝王,具有政治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身份。

不仅以个人的创作实践参与文学史的书写,且因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可以用自己的审美倾向引领一时一地的文学风气,主导上层文人的文化活动,其所好所为、政治文教都对大业年间的文坛有莫大影响。

隋炀帝致力于融通南北文化、加强南北交流,一方面营建东都以加强对疆域东部及南部的控制,开通运河以完善隋帝国的交通网络,选官用人不局限,从诸多方面为南北融合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另一方面则大修文治,在思想教化、华戎问题、宗教事务、文学活动等方面推动南北风气交融。

图书的留存与编纂无疑是一个时代文化兴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两代隋主都有广求逸书的举措,并对书卷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隋炀帝即位后,延续并发展了搜存典籍、重视图书的文化政策。

现存隋代诗歌中有不少唱和赠答之作,特别是以隋炀帝杨广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从文帝朝就已经开始酬唱创作活动。

隋炀帝即位后,与近臣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如同题唱和、诏令作诗、赐诗勉励、相与品赏和润色等。

南北朝的分裂引发了长久的“正朔”之争,即政权合法性问题。隋代完成统一,也面临这一问题。

隋代北周,北朝自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西魏于文物典章效仿周礼,北周吸收北齐的汉文化传统,都是摒弃胡风而进行鲜卑贵族政权的汉化。

隋文帝为塑造自己中原王朝的正统形象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顺应当时佛教的发展,“大崇释氏,以收人望”,附会祥瑞以增加神秘性等。

唐代隋而立,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宗汉情结,唐人诗歌中比唐为汉、使用汉典的例子不胜枚举。汉代是隋唐之前最为强盛的统一帝国,国祚绵延,有尚武风气,使隋唐之人追慕不已。

二、隋炀帝的创作实践

隋炀帝既立下弓刀事业,也成就纸笔文章。隋炀帝少时长于长安,后出藩并州,北拒突厥,南平陈朝,镇守江都十年,也曾在朝中历练,即位后更是北巡榆林,西巡张掖,三征辽东,三下江都。

隋炀帝的生命体验十分丰富,诗歌内容也呈现多样化,既有巡行征战的边塞悲歌,也有宴饮游乐的惬意趣致,还有一些兴发感慨、咏物抒怀和宗教题材的诗篇。

隋炀帝不同于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帝王,他既是征战杀伐的将领统帅,也是喜好江南风物的帝王才子,有宫闹内娱情的闲情雅致,更多是忙碌于国政、四处奔波巡行的经历体验。

他将自己的生活写进诗歌,使其创作具有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丰富性。他出身关陇,却镇守江都十年,雅好南地风华,留下的诗作里不少是关于江南生活的。

在写作不同题材时,隋炀帝自觉地尝试、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不同的写作技巧,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很难一概而论。

隋场帝注重吸收借鉴江南民歌轻快明丽的表达方式,一些乐府诗作十分自然直白。

隋文帝在开皇四年(584)下诏,要求“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他斫雕为朴的文学主张正是针对隋隋朝时期“庾信体”华丽之风盛行而提出的,可见其时南风习见。

现存署为隋炀帝作的文章却没有沾染太多南朝骈文用典使事、雕饰藻采、多用四六句式的习气。

隋炀帝的文章尽管难以断定是否全为其亲自创作,但可见的整体风格是以散体为主,较少用典,明白晓畅,便于时用,保留了较多北朝文学的质实朴素,不似南方文风拼俪藻饰。一些作品语言平易,抒情自然,较有感染力。

三、隋炀帝的文学交往

隋炀帝审美的南方倾向来自于庾信、萧后、柳誓,其中萧后所代表的是隋场帝家庭性、婚姻性文学圈层对他的影响。

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中能够留名是极为难得的。从萧后的赋作中可以窥见一些她的文学修养。文字方面沿袭了赋体的铺排,但辞句典丽,并不轻浮,甚至不似南方文学的彩绸华艳,反倒有上追汉魏的大气。

萧后用恭肃谦逊的赋文表明自己的心志,隋炀帝的封后诏书中褒扬她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当所言不虚。炀帝一生对这位妻子宠敬有加,其中一部分原因应当源于对其人格的赞赏。

萧后对隋炀帝文学趣味以及大业文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杨广个人的创作而言,与萧后的交往促使他对南朝诗风的接受侧重于典丽一途,而少梁陈之轻艳。

其次,萧后影响隋炀帝“言习吴音”隋炀帝对吴音、吴歌的学习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在江南人士与隋炀帝的交往活动中,萧后成为连结的纽带,增进隋炀帝与南方文人的关系。隋场帝与他们数量众多的唱和之作,是隋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炀帝一朝,关陇势力的政治话语权被南人所分,山东人士则大多凋零,由北入南的文人没有根基,唯有依附于炀帝的喜好以存身。

在文学方面,他们也迎合隋炀帝对南方风物的热爱,阿谀顺意,迎合奉承。像虞世基这样,在文学上刻意逢迎,隐藏自己真情实感,

他在与炀帝的唱和之间,不曾主动吸收借鉴场帝所擅长的质朴刚健,也是自然而然的。

从隋炀帝与虞世基的文学交往活动中可以看出,隋炀帝拒谏自负的个性造成主骄臣谄的互动模式,这对大业文坛的风气有较为消极的影响。

四、唐五代对隋炀帝的文学接受

唐朝是诗歌的高潮。隋炀帝的诗歌被视为“唐音前奏”,为唐五代导夫先路。唐及五代的诗人对隋炀帝诗歌的接受体现在不同方面,既有从整体上对其创作进行评价,也有对其具体的诗语、诗境借鉴仿照。

此外,从后世对唐代诗人作品的笺注中也能看到一些唐人对隋炀帝诗的接受情况。

唐五代对隋炀帝诗歌的接受最为直观就是对他的创作做出的评价。唐五代时期对隋炀帝文学的评价常常与他亡国之君的政治身份相结合,没有出现明确表达对隋炀帝文学创作进行学习、仿效的接受行为。

但不可否认,隋场帝作为隋代非常重要和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歌对唐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是在政治上对他批评最甚的唐太宗也表现出对他诗歌的借鉴模仿。

隋场帝诗歌极有韵味,成就较高,后世借鉴颇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是秦观的诗句,秦观对场帝诗的借鉴、

化用并非个例,在更前的唐五代时期,诗人们也常常学习和模仿隋炀帝的诗歌作品。

笺注是一种复杂的传意行为,属于古代文学阐释学范畴,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纽带,体现了注者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和对作者艺术渊源的梳理。

后世对唐五代诗进行笺注时,常常引用隋炀帝的诗作来注唐五代诗歌,这体现了笺注者认为的唐五代诗人创作中受到隋炀帝诗的影响。

小结

唐五代距离隋炀帝活动时代最近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对隋炀帝的观照也深入影响了后世对他的接受。

唐五代对隋炀帝诗歌的接受表现在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对他的诗歌借鉴模仿和后世引隋炀帝诗歌笺注唐诗。

除对隋炀帝诗歌的接受外,唐五代还多有对其形象的接受和改造。这一时期的史书、政论文和议论性诗歌将隋炀帝塑造为骄奢暴虐、罄竹难书的独夫民贼形象。

中晚唐咏史怀古的诗歌则将其塑造为生前享乐、身后落寞的末代君王形象;晚唐五代的传奇小说进而丰富了隋炀帝才藻艳逸风流博浪的帝王才子形象

。唐五代对隋炀帝形象的接受和改造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