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含冤而死?还是早有异心叛变蜀汉?
创始人
2024-11-25 17:13:53
0

原标题: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含冤而死?还是早有异心叛变蜀汉?

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是一个迄今为止仍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这时的基调虽然以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势力割据为主,但同样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黄金时代——这些载入史册的人物更是撰写了不少荡气回肠的事迹。

今天笔者将叙述的重点放在蜀汉政权中的一员骁将——魏延。作为蜀国的重要战力之一,魏延在战场上鲜有败绩,与我们熟知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共同撑起了川蜀立国的基础。

但是,急于北伐立功的魏延最终被群臣扣上了反叛的帽子,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那么魏延是早有异心叛变,还是含冤而死呢?

蜀中骁将,屡创佳绩

早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受到刘璋的请求,入蜀地共同防御盘踞在汉中的军阀张鲁,此时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

翌年,刘备与刘璋公然决裂,二人为占有天府之地而兵戎相见。很显然,兵少将寡的刘备在一开始就处在明显的劣势,但好在自己的将领有勇有谋,加上刘璋为人优柔寡断,总是对自己的敌人心慈手软。

因此刘备总能出其不意地将颓势扭转。在二刘交战之际,魏延崛起于行伍之间,当然刘备也用人不疑,给予他不少的兵权,因此魏延得以大展军事才能连克数郡,助力刘备称霸之业。

鉴于魏延战功赫赫,刘备便册封其为牙门将军;此职位与主公关系甚密,并且能够参与军事战略的谋划,还肩负有统领军队的职责。

在刘备帐下还能获得此殊荣的也只有“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由此可见魏延所受到的器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将成都作为域内的军政中心,于是在重镇汉中的太守人选却显得尤为重要。

当大家都认为汉中太守一职非张飞莫属的时候,刘备却破天荒地将魏延委以此职。后来魏延的地位不断攀升,并在刘备去世后成为诸葛亮手下的得力战将。

魏延的“壮志难酬”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倾全国之力进行北伐,率大军出祁山,准备进攻曹魏的势力范围。立功心切的魏延自然当仁不让,于是向诸葛亮举荐自己作为北伐军的先锋;并且大多数将领也认为魏延是出任先锋的不二人选。

然而诸葛亮却反众意而行之,命马谡作为先锋统帅军队。后面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便是街亭一役蜀军大败;失去军事重地的诸葛亮忍痛割爱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剧情,以稳定浮躁的军心。

当然,很难不怀疑这时候魏延对弃用自己的人事任命感到不满。

建兴八年(230年),魏延与曹魏军队狭路相逢,血气方刚的魏延瞅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凭借过硬的军事实力,魏延取得了胜利。在此后数次与曹魏军队的交手中,魏延基本都略压敌手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蜀军出兵北伐之际,魏延总会向诸葛亮索要不少兵权,并且还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效仿前人韩信的做法,另辟蹊径直取关中,而后与大军在潼关一带相遇。一向以稳健著称的诸葛亮自然否决了魏延冒险的做法。

因此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这些军事上的分歧出现了裂痕;而魏延私底下也经常抱怨自己的雄心抱负没有施展的余地。《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出川北伐之际,魏延曾在军事会议中提出鲜明的观点。

当时曹魏驻守长安的守将夏侯楙(mào)为人软弱无能,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也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了。如此冒险的举措果不其然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由于当时蜀魏两国无论在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上都相去甚远,所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似天方夜谭难以实现。弱小的蜀国若想正面战胜魏国属实不易,因此魏延的奇谋给后世留下了无数遐想的空间。

若此计已成,魏延的历史地位又该上升到怎样的高度呢?然而历史容不得假设,魏延的壮志难酬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计策被主帅否决,并且自己也不是被优先考虑的人选,因此他心生愤懑也是情理之中,但这若作为自己反叛的动机还是不够的。

内部斗争——没有硝烟的战场

魏延作为蜀汉政权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自然会卷入内部斗争的漩涡之中。魏延在朝中有一个“死对头”,那便是杨仪。

杨仪虽跟随诸葛丞相多年,自然是劳苦功高,但由于个人性格执拗狭隘,并且说话十分耿直,甚至在文官集团中的口碑都不咋样,便不可避免地和个性似火药桶的魏延结下了梁子。据说魏延热衷于豢养士卒,并且这些兵士无不勇猛过人,奈何其为人高傲跋扈,朝中之人大多都选择避其锋芒。

而独杨仪对魏延不屑一顾,并且与他势同水火,以至于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然而诸葛亮爱惜二人之才干,便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在二人之中斡旋。

因此杨魏二人互相掐架可谓是家常便饭,还有一件事更是让二人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地步。

在诸葛亮第三次出川北伐的秋天,为兴复汉室奋斗一生的诸葛亮生命垂危,自觉时日无多的丞相便唤来杨仪、费祎、姜维等心腹商量自己死后的事宜,主要是安排军队后撤之事,且令魏延断后,若他违命不从,就悉听尊便。

然而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试探魏延意图。谁想魏延直率地回答道:“即便是丞相去世,但我还坐镇军营,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置北伐大业于不顾呢?再说,我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其实魏延说出这句话时,也并非决心要造反,而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作为一名军事才能卓绝的将领,魏延却时常被人压在头上;如今诸葛亮身死,那么自己离军事大权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但事情却朝着魏延设想的相反方向发展;大部队都听从杨仪的意思缓慢撤军,魏延见状怒不可遏,于是他赶在杨仪大军前面,将所过之地的阁道一一烧毁。此举更是将杨魏二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后来据史书记载,“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也就是说杨魏二人不约而同地上书言斥对方有谋逆之心,这让失去诸葛亮辅佐的后主左右为难。

于是这样的场景便不可避免:当后主与朝廷大员探讨杨魏之事,心腹大臣们纷纷站在保全杨仪的一方,表示魏延作为一介武夫且为人嚣张跋扈,且火烧栈道之举实属可疑,其谋反的心理已昭然若揭。

由此,一心想率领大军行未竟之业的魏延还受到了来自身后朝廷官员的“背刺”。

心有不甘的魏延本想再兴北伐事宜,但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他,此时更想与杨仪斗个你死我活;于是魏延先发制人率军攻击杨仪的军队,杨仪见状便委派王平抵御魏延之兵锋。

王平朝着魏延的先头部队大吼:“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竟忘却丞相之恩德而妄图造反?”魏延的军队听罢踌躇不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为了魏延的一意孤行而卖命,于是纷纷不听魏延命令,化作鸟兽逃窜了。

后来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仓皇出逃至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跟上了魏延的步伐并且不由分说地斩了他,并将人头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最终魏延的三族也惨遭夷灭。很显然,魏延最终身殁于自家阵营的人之手,可谓是令人唏嘘。其实细细来看,是为魏延不懂官场相处之道,自恃能力超群和主子的青睐,在周遭人前过度跋扈,而当赏识自己的主子离世后,自己就势必被扣上各种罪名而死于非命了。

结语

不容置辩的是,魏延是个百里挑一的武将奇才,但他的下场并不能与能力相匹配;其实这样的结局早就已经埋下伏笔:魏延不懂得收束自己的锋芒。其能力固然光彩照人,但低调行事才是驶得万年船的不二之举;暴躁易怒,高调行事的为人作风才是葬送魏延的重要原因。

虽然不少文艺作品都倾向于刻画一些细节将魏延描述得像一名叛将,但诸多迹象表明他并不具备反叛的动机,从他的发迹到攀上高位,蜀汉为他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因此造反就无从谈起了。况且魏延被杨仪派人追杀,若一心造反,为什么不向北投曹魏而去呢?

很显然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的所作所为,顶多是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周遭人等对自己压制的不满,因此魏延被冤枉杀害的概率更大一些,但不得不说,魏延的惨剧其实是残酷官场斗争的缩影。对于蜀将魏延是否造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乐享五一,惠民魏集为游客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王晓燕 卢树斌4月21日,惠...
2025-04-21 22:35:35
原创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做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决策——他不仅首次公开指...
2025-04-21 17:07:39
畅游花海 乐享春光 畅游花...
原标题:畅游花海 乐享春光4月20日,游客在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吴...
2025-04-21 14:39:29
请到章丘文祖水龙洞村:奇石...
大众报业·济南头条 记者 郭学军 通讯员 刘召岳章丘区文祖街道水龙...
2025-04-21 09:34:23
(走进中国乡村)传统技艺加...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贵州兴义4月20日电 题:传统技艺加当代美学...
2025-04-20 22:36:01
何以中国|碧水丹山双卷 共...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福建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地、中国第一批五...
2025-04-20 22:04:34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