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的满蒙联姻:为了拉拢蒙古势力,主要针对蒙古的三个部落联姻
创始人
2025-08-04 02:32:02
0

早在满清入关之前,满族和蒙古之间就已经开始联姻了,满蒙联姻从明朝开始,到民国时期仍在继续,持续了整整三个世纪的时间。这种持续性的联姻,使得蒙古和满清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联姻带来的满蒙联盟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坚固。

不过,即便是有这种姻亲关系在,满蒙之间也不可能达到真正亲如一家的程度。早期和中期的满蒙联姻,是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好处,所以联姻前后满蒙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但到了后期,尤其是清朝覆灭前后,满蒙联姻为满清带来的好处就越来越少了。

满蒙联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蒙古势力,保持双方间的姻亲关系

历史上著名的女汉奸川岛芳子,就曾经作为满蒙联姻的对象出嫁蒙古。可惜当时蒙古内部安于现状,并不愿意为满清而兴兵南下,此时的满蒙联姻,已经从实际上的利益联盟变成了表面联盟。联姻的价值,也早已大打折扣。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满清末期的事了,在此之前,清朝同蒙古之间的满蒙联姻,还是能带来很多现实利益的。清廷大力推动满蒙联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蒙古势力。

满清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方面,实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这是由南方和北方不同的现实条件决定的。

南方属于此前的中原政权主要活动区域,此前的中原政权中,最常出现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强势的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另一个就是地方势力和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为了避免这两种矛盾,满清统治者做出了很多努力。为了避免强势的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同统治者之间产生矛盾,满清统治者在限制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方面做了很多措施,确实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果。

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和中央政权之间产生矛盾,满清统治者极力限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不给南方的任何一股势力封王。不封王,不只是一种名义上的限制,还是对南方地方势力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限制。

北方的情况要比南方复杂得多,不管是满清入关前还是入关后,北方其实一直都没有完全归于满清统治。真正掌控了北方的,始终是蒙古族。

虽然蒙古族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政权,但他们在北方草原生存已久,势力根深蒂固,不是可以轻易靠武力动摇的。更何况蒙古族本身的军事实力极强,不可能被轻易打败。

因此,对待蒙古的态度和对待南方地方势力的态度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南方地方势力的发展要限制,但北方蒙古的势力,需要拉拢,最直接也是最简单高效的拉拢方式,莫过于联姻。

保持好双方间的姻亲关系,就能保证双方的后代在某些程度上存在血缘关系,长久地维持这种姻亲关系,对长久地维持满蒙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很大好处。虽然双方都是少数民族,没有什么深刻的宗族观念,但这种亲密的关系,十分有利于维系双方间的感情。

从现实利益上考虑,满蒙之间的联盟对双方而言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所以大家都不需要过度担心对方会另起别的心思。这种时候,维系情感羁绊就成了首要需要做的事情。毕竟只有情感羁绊维系下去,这个联盟才能更加稳固。

满清联姻的主要对象是蒙古的三个部落,针对不同部落进行不同联姻

少数民族势力,即使是表面上统一的少数民族势力,内部也是分为许多个不同的部落势力的。这些部落势力,有强有弱,虽然同为一个整体,但地位大不相同。

满清在选择满蒙联姻的联姻对象时,当然不可能将所有的蒙古部落都考虑在内,只有一些相对比较强势的部落才有资格进入满清的联姻对象清单之中。

大多数时候,满清的主要联姻对象,有三个蒙古部落,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西套阿拉善蒙古。这三个蒙古部落的情况不大一样,满清针对不同部落的联姻也不一样。

漠南蒙古,可以称作是蒙古中和满清联姻最多的部落,也是同满清皇室最为亲密的一个部落。在和满清联姻的过程中,漠南蒙古的姿态放得很低,当然,漠南蒙古的领袖和满清皇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算,也是最亲近的。

在漠南蒙古同满清联姻的过程中,曾经出现多次公主和额驸一起久居满清京城的情况。连带着公主所生的孩子,也因此有了和满清皇子们一起长大的机会。这对满蒙之间培养更亲密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漠北蒙古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远不如漠南蒙古亲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原因。漠南蒙古早在满清入关之前,就已经开始同满清之间联姻,此前的关系也一直不错,面对满清的统治也一直是比较臣服的态度。

但漠北蒙古直到康熙时期,才完全归顺于满清,这使得漠北蒙古和满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对于这种需要联姻但又不如漠南蒙古那般值得信任的部落,满清采取的是只选择其中重点的家族和部落进行联姻的联姻方式。

满清在漠北蒙古选择的联姻对象,大抵分为这几种:家族或部落在蒙古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家族或部落的军事能力较强,或者家族、部落内部出现了军事能力很强的后代;家族同满清皇室之间的关系因长辈间的联姻等原因非常亲密。

鉴于漠北蒙古同满清皇室之间的关系一般,所以满清在选择联姻对象时,通常只考虑漠北蒙古中身份较高的人。

西套阿拉善蒙古和上述两个部落都不大一样,这个部落和满清之间的联姻,主要集中在康熙时期至民国时期,更多的联姻都是在满清后期出现。

满清末年,慈禧还曾经为了拉拢西套阿拉善蒙古的势力,而为这个部落的亲王之女和自己的侄子赐婚,希望通过这次联姻得到他们的军事力量支持。

满蒙联姻主要执行的制度是指婚制和探亲制,乾隆时期执行最为严格

针对不同部落实行不同的联姻方式,为满蒙双方的关系拉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这种区别对待,也算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没有招来蒙古部落的不满。

为了更好地保证满蒙联姻从挑选联姻对象到联姻后的事情整个流程的规范,满清设定了很多制度去规定整个联姻流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指婚制和探亲制。

指婚制,广义上的理解比较简单:就是由皇帝本人为满清皇室中的子女和蒙古部落的子女直接指婚,或者也叫赐婚。但这个指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随手一指。这背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流程图,对联姻的流程从始至终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规定。

其实满清刚刚入关时,指婚的对象不只是满清皇室中的子女,还包括宗室王公的女儿。宗室和皇室之间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们同皇帝的亲疏远近不同。

皇室,一般只指同皇帝有比较直近的血缘关系的皇帝内室成员;而宗室,包括和皇帝同一个祖宗的所有皇族成员。

随着满清入关后皇族成员人口的迅速增加,皇帝指婚的对象也不再包括宗室子女(有特殊功劳的除外)。当然,与此一起改变的,还有指婚制内容的具体化,尤其是针对皇室女儿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完善。

其实满清皇帝一开始采取指婚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自然是为了展现自己对满蒙联姻的重视,通过指婚这种类似于“高级恩赐”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同蒙古间的亲近;另一个目的,就是防止一些宗室王公或被指定的本人不愿意促成这桩婚事。

有指婚制在,一旦指了婚,那所有人就都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这属于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

成婚之后,还有探亲制对嫁入蒙古的满清宗室女性的探亲行为进行规定。满清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对此的规定非常严苛:出嫁后的女性,未经允许没有资格擅自回到故乡。

此后,满清统治者虽然不再对出嫁的女性如此严苛,但也严格限定了她们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回京后滞留的时间,比如雍正时期的期限就是一年。

不管是指婚制还是探亲制,在乾隆时期实行的都是最为严格的。这和乾隆时期满蒙联姻最为频繁有很大关系,乾隆统治期间,几乎每年都有3名宗室女子嫁入蒙古。

满清的满蒙联姻政策,使得此前一直不愿完全归顺中原政权的蒙古开始和中原地区统一战线,这是满蒙联姻带来的巨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出...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攻占襄阳,曹仁退守樊城,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指派于禁为统帅前去解围,庞德自告...
原创 孙... 在我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曾出现过一座高山。他的崛起,为深陷苦难之中的国家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而他本人也...
原创 日...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街... 街亭之战,一场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小的战役,只不过是蜀汉和曹魏的一次简单攻防遭遇战,本来不足以在浩瀚的五...
原创 三... 三国演义里面吕布是第一这个没争议?因为是作者原话 吕布的个人战力还有人质疑啊?辕门射戟,陈寿称其有虓...
原创 殷... 2019年对于我来说真是个好年份,为啥呢?因为旅游,我这一年呐,出了一趟远门去了安阳和洛阳。这一趟是...
原创 谨... 我的父亲—李忠信 作者:秦华林、李斌 前言 我的父亲李忠信,1930年11月出生于华县瓜坡刘家沟村,...
原创 他... 在国民党第五代王牌军队中,第五军被称为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被称为“铁马雄师”,与日军硬碰硬也不会摔倒...
今天,我们如何铭记这段历史 凌厉的防空警报划过寂静寒冬,响彻南京上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
原创 清... 当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总是能被深宫院墙中的尔虞我诈和爱恨情仇所吸引,但是除了各种传奇故事之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