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三国,越觉得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多么的遗憾!回顾他的6次北伐,从最开始的躇踌满志,到后来的无奈,最后在五丈原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这是多么的可惜。
然而在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中,唯有第一次最有可能成功,一个是当时北伐准备充分,另一个是曹魏对雍凉之地守备并不充足。而正是在这一次北伐中,一向精明的诸葛亮却在街亭的用人上犯下一个史无前例的错误。
这也不禁让人想知道,为何那个时候,诸葛亮会任用没有领兵经验的马谡担任驻守街亭的主将?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十分顺利,很快就夺取了曹魏的陇右三郡,这直接威胁到曹魏,于是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并派出名将张郃率军前去夺回三郡。
在陇右与关中之间有一个最关键的位置,那就是街亭,一旦堵住这个路口,曹魏无论多少大军都不能及时赶到陇右。即便能绕路过来,等他们到来,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因此,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张郃都明白街亭对于整个局势的重要性。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却做出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派参军马谡担任驻守街亭的主将。
马谡是何人?他本是荆州人士,随同刘备一同入川,马氏五常在当时也是名声在外,尤其是马良和马谡。
而马谡也确实不负名气,确实有足够的才华,他曾多次为诸葛亮提出宝贵的意见,为其分析局势,让其更好地查漏补缺。
然而,在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因为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把马谡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因此并不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前去驻守街亭之前,马谡一直都是担任诸葛亮的参军,也就是参谋一类的人物,从未有过独自领兵的经验。
那么诸葛亮为何会派遣这样一个人物前去驻守街亭?
如果说诸葛亮当时的麾下无人可用,那用马谡无可厚非。而当时他的麾下除了赵云、邓芝、关兴、张苞在外有任务,其余还有魏延、王平、高翔、姜维等人一干将领。如此多人,却用马谡,这真是让人费解。
姜维刚刚投降不久,不用可以理解,王平、高翔等人也许不是张郃的对手,选择不用也不是说不通,那么魏延为何不用?就算不放心魏延,再不济像曹操以前打官渡之战那样,自己前去驻守,这还不行?
其实,在我看来诸葛亮这个时候任用马谡有一个用意,就是他想要将马谡提拔起来,只要他在此战中立下功勋,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领兵出征。
诸葛亮早就研究过街亭的地图,因此他给出驻守街亭的方针:当道下寨。
在他想来,马谡一向听自己的话,再给马谡安排一位老成的副将,守住街亭不是难事?再不济也能支撑到自己支援。谁承想马谡却有自己想法,这才让诸葛亮功亏一篑。
而诸葛亮这样的用人也成为他一生中洗不脱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