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修栈道与暗渡陈仓,司马家族是如何制定庞大的袭魏计划的?
创始人
2025-08-04 01:32:15
0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众所周知,关于三国时期有这样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说司马家族对曹魏江山的谋划也绝非是一天两天了。当然魏武帝曹操也发现了司马懿的不良用心,曾多次用身边的亲信去打探其虚实。

毕竟曹家的江山也是费尽了心思才建成的,决不能拱手让给外人。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司马懿等人的精心策划之下,司马家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的确大获成功,这也是为何武帝曹操称司马懿“狼顾相”的原因。

曹操与司马懿初次相见便称他有“狼顾相”的气质,而曹魏集团和司马家族“明修栈道”的关系,或成为潜在的“火药桶”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族,恐怕联想到最多的便是“司马昭之心”这五个字,但是通过史料的分析后,不难发现司马家族对曹魏江山的企图也绝非一日之功。而司马家族篡魏的确发源于司马懿,但是其中也不能否认曹操和其谋士在其中的助推,同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似乎不用过多的言语去陈述。

那为何在众多的谋士中间,曹操就偏偏选中了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呢?

这就要从曹操的个人处境说起,曹操实乃宦官之后,虽有贵族头衔的他在经济上其实手无缚鸡之力。所以这样的出身让曹操从一开始就不愿与名门贵士合作共事,而在正式起兵伐董卓的时候,他的礼贤下士并且颁布的《求才令》也大多指向寒门子弟。

但是这些寒门中,大多数是偏向于正统汉室的,所以也就不能解释为何曹操的营帐内多数的谋士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这一现象对于想要另起炉灶的曹操来说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想建立的是属于自己的曹魏江山,而不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为汉室卖命。

所以就出现了后来天下人熟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对曹操的做法最为抵触的就是荀彧,他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旨在劝诫曹操不要忘恩负义,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匡扶汉室,才能够为天下人赞成。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直接诛杀了荀彧,便一下子得罪了自己营帐的汝颍谋士,而此时司马懿恰好是汝颍集团中如日中天的存在。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前来曹操帐下应试,但当时的曹操并不知道此人在军中的地位如何,所以便拒绝了他。

但是初次会面之后,曹操在私下里说“这个人(司马懿)有封侯拜相的潜质,将来必成将帅之才。”荀彧死后,曹操对自己身边的谋士进行分化,主要分为汉、魏两个阵营,好巧不巧的是一开始司马懿因为与汉营的崔琰私交甚好,也被划分到归汉。

曹操成功晋升魏公之后对自己幕僚的偏向更加明确,与此同时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似乎与曹操有着一些私交,司马家族对曹魏集团的支持也是由来已久的。所以曹操一改之前对司马懿的偏见,将他归到自己的麾下逐渐重用。但是并不知道是因为害怕功高盖主还是其他的原因,司马懿之后的司马家与曹魏的关系似乎紧张起来,成为当时江山的“火药桶”。

司马家族暗度陈仓,假借辅佐之名,依靠征战蜀汉的功绩,背地里打着“小算盘”

虽有千古奇才的司马懿,不论是正史的记载还是野史的流传,他的文才武德都要排在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之下的。因为他成名很晚,30岁才被曹操纳入幕府成为一名幕僚,但这却无法磨灭他的才能,而后来就连诸葛亮在大摆空城计之后,也直接感叹“魏国有此人,则蜀危矣”。

《晋书》载:“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建安六年完全有能力封侯拜相,但是他却拒绝了曹操的“好意”。对于这段史料的记载实际上应该保留怀疑的态度,因为即使是正史也可能因为迎合当朝的统治者而加以美化的。

可以这样想,如果曹操真心的要采用司马懿为何不直接下诏书邀约,而只是让司马懿屈尊在曹府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幕僚。虽然曹魏集团和司马家族之间确有深交,但是曹操对司马懿的态度似乎也在说明“曹司”两家的关系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这或许就不难解释司马懿为何要觊觎曹魏江山了。

一直在说司马家族和曹魏集团之间不温不火的关系,但是司马懿和之后的司马家族的所作所为才真的是意有所指的。司马懿在荀彧和荀攸死后,成为了汝颍士人的核心人物,曹操也极其重视他的才能,于是便下令让司马懿辅佐太子曹丕。

但众所周知的是,曹操绝非一个轻易信任他人的人,他害怕司马懿会在教导太子的过程中,向曹丕灌输“匡扶汉室”的思想,将自己打下的曹魏江山改名换姓。所以曹操对“狼顾相”的司马懿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而正史十年司马懿确实通过了高平陵政变掌握了曹魏的管理。

司马懿所作的一切似乎也都成了曹操先前预想的一样,他时常与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也成为史书中所重视的一句话,而司马懿之后的司马师因为他的妻子泄露了谋逆的计划而被其毒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则直接显露出司马家族企图染指曹魏江山的预谋。

勿谓言之不预也,还记得司马懿将诸葛亮围在阳平城下的时候,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军队,唯恐城内有诈。难道当时的司马懿真的不知道诸葛亮无非是在困兽犹斗吗,其实不然,因为他知道如果用这15万大军一举踏破阳平城,之后的他必然会失去对魏军兵权的掌握,而司马家族可能就此一落千丈。

因此也就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及“三马同槽”等与之相关的成语,在世人的眼中,司马家族就是假借辅佐之名,依靠征战蜀汉的功绩,背地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司马家族明修栈道,实则为了篡夺曹魏江山,借助高平陵之变成功崛起,曹操“狼顾相”的预判也一语成谶

通过对以上种种史料的分析,无可否认的是司马家族的做法似乎都逃不开谋逆的罪名,和曹魏集团保持“明修栈道”的关系,无疑是做先前的谋划,而背地里却在“暗度陈仓”,最终以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成功篡位。这样一来,当初曹操对司马懿有“狼顾相”的评价似乎也成为了现实。

而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假借曹爽谋逆之名率先对其进行讨伐,占据了舆论的导向之后,司马懿开始诛杀和曹爽有关联的一干人等。要知道司马懿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领导能力完全不在诸葛亮之下,而曹爽必然也摸不透他的计划究竟意欲何为,所以就和司马懿率先达成停战协议。

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司马懿背信弃义后率兵直取曹爽所在的洛水,曹爽死后司马懿大肆杀害曹魏集团的皇室成员。其子司马昭顺势扶持曹奂作为新任魏帝,继续保持着曹魏的名号,但是当时的世人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司马昭无疑是在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

但是史书中对二者相同的做法似乎有着不同的态度,《三国志》中认为曹操是在东汉末年乱世的时候承担起了一统天下的重担,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被刘备和孙权等人所摒弃,但渴望和平的民众并不反对曹操的做法。而司马家族作为曹魏江山的股肱之臣,以下犯上夺取曹家的利益,就为人所不齿。

当然,不论是认可或是批判都是前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的,即使面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也不应该随意的站边或是划分阵营,而要采取科学冷静的态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再得出结论。从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对司马家族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传统礼法的层面,而并没有看到其中的本质所在。

总的来说,司马家族的兴衰与“三马”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明修栈道也好暗度陈仓也罢,不过是为了更加宏大的家族利益而牺牲掉个人的名誉,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历史的参与者才能够明白。所以历史就是历史,一旦发生就是既定的事实,因此应该以史为鉴,而不是站在伦理道德的层面对历史横加指责。

参考文献:

《魏书》

《三国志》

《后汉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