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灭亡之后,中原四分五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50多年时间里,封建割据者为抢夺地盘长期混战,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
在一片混乱动荡之际,给了契丹、吐蕃和羌族等少数民族发展的机会,发展成为北宋统治者的“心头刺”。
其中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最为凶猛,宋、辽大战,结果北宋战败,被迫签订耻辱的“澶渊之盟”,赔偿辽国银两和布匹。
因为有契丹族的存在,北宋都称不上是一个统一的政权,
甚至还有历史学家认为“辽”才是历史正统王朝。
契丹族随着历史发展的演变,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如今他们的血脉是否还在中国呢?
契丹族来势汹汹
契丹,又称奚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契丹翻译成汉语有“强硬”“强壮”的意思,如同他们的民族性格一样。
契丹族最早发源于东北辽宁吉林,
中国古籍称呼他们叫“东胡”,属于蒙古语系的一种。
他们生活在巴林草原深处繁衍壮大,成为部落联盟。原本契丹部非常落后保守,生产力低下,卫生医疗水平落后。
但是在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少人迁出都城避乱,
契丹贵族趁机俘虏汉人奴隶,获取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
9世纪后期,契丹部落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耕、冶铁和纺织事业蓬勃发展,他们学着修筑房子,过上汉人一样的生活。
契丹部落内贫富差异很大,族内由8个贵族统治。
出身耶律家族的耶律阿保机,负责耶律家族的事务,带领族人出征取得一系列胜利。
后来耶律阿保机被推选成为契丹族的“可汗”,迅速增强了自身的势力。
他设计杀了7个贵族家族首领,推翻了氏族部落选举可汗的制度,建立了大契丹帝国。
阿保机创立了契丹文字,仿照汉人政权建立了契丹国的官制,在契丹族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将国号改为“大辽”,
一举拿下父亲没拿下的幽云16州,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中原王朝失去了燕山山脉和长城一线的天然地理屏障,为辽朝日后入主中原,埋下了铺垫。
公元960年,赵匡胤借口契丹南下侵扰,他要率兵抵御,借此机会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
虽然北宋结束了10国割据的状态,但是并没有收回之前被契丹侵占的土地,形成宋和辽对峙的局面。
“辽”的存在始终都是一根“肉中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汗水,北宋皇帝一直都想把辽灭了。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自领兵灭了北汉后,趁机进攻幽州(如今北京宣武区)。北宋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攻到了幽州城下。
因为宋军疲惫乏力,久久都攻不下来,陷入了僵持的局面。后来辽国大名鼎鼎的将军耶律休哥来救援,大败宋朝军队。
宋太宗被打到仓皇逃窜,坐着驴车逃跑,损失惨重。
此后辽、宋之间多有摩擦,辽兵时常南下骚扰。
公元986年,宋太宗不死心集齐人马兵分三路北伐,刚开始进展顺利,收复了不少领地。
结果东路再遇契丹助力,被打到仓皇逃窜,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穷追不舍。
宋太宗只能缩短战线,退缩阵地,命令杨业、潘美等将士掩护百姓内迁。
将领杨业留下断后,潘美约定好在陈家谷口伏击辽兵。
但是等他们撤退来到陈家谷口的时候,早就不见潘美他们的身影,只留杨业一支孤军奋战面对辽军。
杨业长子战死,部下死伤惨重,杨业依然勇猛抗辽,不愿投降。最后中箭从马上倒下,被辽兵俘获。
他不愿意投降,绝食3天后牺牲。杨业的第6个儿子杨延昭继承父亲遗志,是大名鼎鼎的抗辽名将。
自此“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杨家一门忠肝义胆,令人佩服。
契丹:辉煌走向灭亡
经此一役,宋太宗彻底绝了收复幽云16州的计划,对辽采取消极抵抗的措施。
宋太宗去世之后,宋真宗更是主张跟契丹说和,不想再战。
于是就有了宋真宗亲自来到澶州,
跟契丹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名义上说宋辽两国是兄弟,但实际上北宋每年都要给辽10万两银子、绢20万匹。
契丹是从草原走出来的民族,畜牧业是他们最重要的产业,一直都很兴盛。
但是游牧民族不耕作种植,缺乏必备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如茶叶、瓷器、麻布、漆器、书籍等,这些都需要从北宋进口。
为了方便两国贸易,在边界地区陆续开放了榷场。
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平时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宋辽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时期,辽本来国富民强,俨然有最强势力的趋势。
但是随着辽朝不断发展,制度上的缺陷使辽走向了灭亡。
辽朝不只有契丹人,还有吸纳进来的汉人、渤海人、女真人、汉人等。民族混居杂居,不同文化之间有冲突。
辽朝的政权体制颇有民族特色,在吸收汉人政权和契丹贵族统治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双轨官制。
俗话说就是汉人法律和官员来管理汉人,契丹法律和官员来管理契丹人。
双轨管制导致辽形成南北政权,埋下了政权分裂的隐患。
而且在实际运行当中,契丹人的地位总要高于其他民族。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贵族腐败享乐。
辽对女真族剥削和压迫非常残酷,每年都要进攻北珠、貂皮、战马、人参、生金和海东青等。
尤其是在辽朝天柞帝统治时期,生活奢靡享受,听信小人谗言,导致朝纲松弛,百姓苦不堪言。
天柞帝派遣地方官到女真族里,迫使女真族各部落不需要送礼,恶意敲诈,甚至奸污妇女,女真人愤起反抗。
女真族是靺鞨人的后代,生活在松花江和长白山一代。本来是契丹的附属,过着艰苦的生活。
女真族靠着游牧打猎为生,个个都强壮凶悍。
契丹人怕他们反抗,还把他们给迁移到不同地方聚居,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族群。
女真人吃苦耐劳,会烧炭炼铁,制造武器。善于骑马,英姿飒爽。性格刚烈,不能忍受辽朝官员的欺辱。
完颜阿骨打顺应族人的要求,打着反辽的旗帜,开始轰轰烈烈推翻辽朝统治的战意。
他们打败辽兵,攻占了辽朝边境领土,不断发展壮大。
政和5年,阿骨打称帝,史称“大金”。天柞帝非常恼怒,亲自率领10万大军,想要消灭金兵,但是没想到被打到四处逃串。
阿骨打趁势头正盛,大举进攻,占领了辽大部分土地,攻下了辽的都城东京辽阳府。
宋徽宗在一旁隔岸观火,看到辽有灭亡的吉祥,就想趁机拿回幽云16州。数次派兵夹击辽,还和金签订了“海上之盟”。
宋徽宗承诺,两国一起合作抗辽。事成之后,只要把幽云16州还给他,他愿意把每年给辽的钱和绢都给金。
宣和4年12月,势如破竹的金兵攻下燕京,辽的五京都被金拿下,
天柞帝逃窜到西夏国内,结果被金兵俘获,辽灭亡。
但是契丹人还不死心,以
契丹贵族耶律大石(阿保机的第8代孙子)率兵到西北伊犁一带,建立了国家,史称“西辽”。
西辽换了5个君主,最后被成吉思汗的蒙古族灭了。契丹人或是踏上流亡之路,或是成为奴隶,或是融入了金朝生活。
契丹人和金人之间有着血海深仇,金朝统治后期,契丹耶律家族再次起义反金,被金朝镇压起义失败。
为了防止契丹人起义,皇帝解散了所有契丹猛安谋克。
甚至还把他们强制搬迁到女真族聚居的地方,
一户契丹人跟两户女真人夹着居住,防止他们再起逆反之心。
契丹人因为被打散居住,离散部落,杂居在女真、汉人之中,渐渐被吸收了。
契丹人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史书上再也难以看到契丹的辉煌。
现今的契丹血脉
但是契丹人的勇猛还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金庸的小说里就多次提到契丹人。
契丹人到底去哪里了呢?如今还有契丹人的血脉留存吗?
2004年,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医学院的专家,在研究契丹人的时候,利用DNA技术,揭晓了答案。
我国56个民族中,达斡尔族跟契丹族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达斡尔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没有进行DNA检测之前,大多学者都认为他们是古代蒙古族的分支,达斡尔语和蒙古语有相似的词汇。
民国时期,因为达斡尔族人数太少,还不被承认为一个民族,只是作为蒙古族的分支出现。
但是相比于蒙古族,达斡尔族跟契丹族的关系更近。
不少达斡尔族先民是契丹人,投降蒙古人之后,跟着他们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契丹族的历史跟达斡尔族的历史有着很多共同点,族内的传说都跟契丹人北迁的历史事实吻合。
如今的达斡尔族已经成为我国56个民族其一,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富强美丽中国。
参考资料: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龚书铎,刘德麟主编.图说中国史金戈铁马的交汇辽·西夏·金(公元907年-公元1234年)[M].2019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魏千志,魏得良,唐文基分册主编;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史新版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