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包括王朝的更替,也包括皇帝的命运。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个分别处于汉唐两个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君主,命运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如果说汉武帝的一生可以用电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辉煌过后是暗淡”来概括,那么唐玄宗的一生,就可以用“辉煌过后是惨淡”来形容。而他对惨淡体会的极致时刻,一定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之际,而是马嵬兵变的发生之时。
如果中国历史是一段曲线,而一个个皇帝就是曲线上的点,那么唐玄宗一定是位于最高峰上的那一个。能有这样的地位,除了时代的造就,他本人也必定不一般。
唐玄宗,原名李隆基,名字就很有兴旺发达的意味。他生下来就是皇子皇孙,但却尝到了被压迫的滋味。只因为,他的奶奶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女人——武则天。
武则天想当皇帝,并且当了皇帝。受姓氏制度的影响,及出于挑战男权的需要,她尊“武”贬“李”。所以,她在位期间,李氏子孙都没啥地位,可小小的李隆基却活出了自己的威风。
那一年,朝廷举办祭祀大典。7岁的李隆基也去参加,其随身护卫遭到了金吾大将军武懿宗的呵斥。当时,李氏子孙都低到了尘埃里,不敢多发一言,可小李隆基却在打压中傲骨犹存。他马上怒目而视,大声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据说,则天女皇知道此事后,不但未加怪罪,反而大加赞赏。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武则天认识到了血缘的重要性,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只是第四子,而他自己也只是李旦的第三子。就算武则天前两个儿子都死了,也轮不到李旦,自然就更轮不到李隆基。可在许多人的虎视眈眈下,李隆基就光明正大地替父亲,也替自己争到了皇位。
有武则天榜样在前,一众皇室女性权力欲望觉醒,都想过一回皇帝瘾。先是李隆基的三大娘韦后(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和他的表妹安乐公主(李显的女儿),后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这三个女人并不简单,前两个是不择手段,曾毒死既是丈夫、又是父亲的唐中宗李显;后一个是权势滔天,曾得到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信任,在很长时间内,都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李隆基先后除掉了这两拨人,可谓历经血雨腥风,没有点坚毅果敢是做不来的。
当上了一国之君,李隆基不想辜负大唐盛世,依法治国、惩治贪腐自不必说,更在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上倾尽心力,不但任用贤能中央官员——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之流,还亲自面试选拔基层官员——县令。
官员有能力,人民才有奔头。在唐玄宗的带领下,一群官员克尽本分,天下百姓才安心生产、苦干实干,创造了开元盛世。
认真工作一时容易,认真工作一辈子很难。普通人溜号了,耽误不了多大事,皇帝就不同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稍一溜号就得糊锅。所以,普通人退休有必要,一国之君在适当的时候退休更有必要。
唐玄宗少年参政,青年登基,中年就造就了大唐盛世。而到了晚年,他就想享受人生了。但君主制的一大弊端就是终身制,他既不能下岗,也不能退休,只能玩忽职守。
身为皇帝,唐玄宗是最上层的城里人,是风雅超群的李三郎,真正是“城会玩”。据记载,他工书法、通音律,还懂舞蹈。在晚年,他得到了与他情趣相通的美人杨贵妃。两人琴瑟和鸣,玩出了《霓裳羽衣曲》等绝世好花样。为了尽情享乐,他任命了一批以李林甫、杨国忠为代表的,专能对上投其所好、对下鱼肉百姓的大臣。在这群人眼里,除了以唐玄宗为首的掌权者,连带这些掌权者的大姨子、小舅子们的享乐是大事,余者都不算事。当然,他们自己顺便也捞点,享受点。于是,上行下效,层层享乐、层层盘剥。
官僚集团不亦乐乎,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天朝上国,作为中央集权的强大存在,在民心渐失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地方政权就可能各自为政,甚至挑战中央。而在唐代,这种地方政权就是藩镇。
当唐玄宗沉浸在歌舞升平中而不能自拔时,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叛军一路凯歌,竟然攻破了长安的门户潼关。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仓皇之中,采纳了杨国忠的计策,逃往蜀中。
逃亡,哪有舒适可言,都是风餐露宿,缺吃少喝,皇帝也概莫能外。可皇帝毕竟是皇帝,物质上的骤然匮乏,并未改变他们精神上的颐指气使。但凡有点吃的,皇帝与贵妃连带着那个不长进的大舅哥还是要先混个肚儿圆,而底层士兵则不但挨饿,还得受着他们的压迫。本来,如丧家之犬的逃亡就是肉食者整天不干正事的结果,可都逃亡了还养着贪官污吏。下层人是受苦的命,可当只求活着都困难时,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出离愤怒。何况还总有幕后推手,趁着民心可用,就很可能就搞出些事情。当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大姨子、小姨子及一众皇子皇孙们,行至马嵬驿时,负责护卫的六军哗变了。
六军不肯进发,一腔怒火对准了杨氏兄妹。其时,官僚集团内部其他人也想让杨氏兄妹担下所有的罪名。可还未等他们下手,杨国忠就被义愤填膺的士兵们结果了性命。之后,六军统领陈玄礼又代表全体将士,向唐玄宗进谏,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是进谏,但不采纳是不行的,除非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唐玄宗准备自己赴死。最后,在高力士的操持下,杨贵妃香消玉损在了马嵬坡。
宛转蛾眉马前死,唐玄宗悲痛万分。这并非因为用情至深,而是因为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记录了他最为风光的帝王岁月。杨贵妃死前,他是名副其实、说一不二的帝王;杨贵妃死后,他成了傀儡,连自由都没有了。
李商隐在《马嵬二首》中说,“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马嵬坡,唐玄宗生命的终结点。因为在这里,没了的不只是爱情,更有皇权。
当上下层矛盾激化之时,一个领导人,甚至曾经一个曾经称的上卓越的领导人,说下岗就下岗。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其实,类似的话,中国人也说过。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哀叹秦二世而亡时,感慨道:“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道理几乎是个人都懂,但道理在金钱、权势,甚至声色犬马面前,都十分的苍白无力。“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的轮回岂是说跳出就能跳出的,那也太小看这上下五千年了。
任是安史之乱,也掩盖不了唐玄宗作为君主的耀眼光芒。但优秀如他,一朝沉沦,都转瞬就被时代所抛弃,何况那些日日沉沦,能力与功绩又都不及他的君主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