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颜真卿的书风威猛、阳刚,相比王羲之的绰约俊逸,其字令人难以接受,古往今来,学习“颜体”,并且悟透其笔法的人,并不算多,除了傅山、刘墉、何绍基等人,明朝时期,还有一人深得其法,堪为颜真卿的“真传弟子”,此人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出身文人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练习书法,像大多数的文人子弟一样,他也立志参加科考,咸丰六年(1856)考中进士,开辟仕途之路,因文采卓越,书法精妙,而曾任职同治、光绪2朝的皇子老师,教导经史典籍和书法。
要知道,皇子身份尊贵,凡是教导他们的人,自身实力一定过硬,由此可见,翁同龢的水平不凡,马宗霍曾记载:“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他的学书过程,分为3个阶段,早期临帖学,奠定筑基,取法董其昌之逸、米芾之峭,奠定灵动笔势;中期学“颜体”塑造筋骨,将其传世法帖,深入卓越,钻研每一个笔画,切实掌握“颜字”技巧,晚年则是碑帖交融,熔汉隶古拙、北碑雄强于一炉,进入“人书俱老”之境。
其字以篆籀和中锋写“颜体”,线条如铁线盘曲,起笔藏锋蓄势,收笔逆回含蓄,点画迟涩苍劲,飞白处似“老树虬枝”,墨色浓淡自然,杜绝浮滑甜俗,结体方面,外拓如“壮士开弓”,中宫疏朗而四周撑满,融北碑斜画紧结之势,破除板滞之弊。
如此气魄,哪怕是赵孟頫,也无法与之匹敌,赵书虽然精熟秀媚,姿态柔媚,然失之柔靡;翁书以“金铁烟云”之姿,在雄浑中透出文人性灵,实现了阳刚与阴柔的辩证统一,这种质感和气象,赵孟頫努力一辈子,也无法与之匹敌。
近代专家表示:“翁同龢的书法,是晚清文化转型的艺术见证——它既保留了传统文人的雅致,又融入了时代变革的雄强,堪称‘士大夫书法’的集大成者”, 杨守敬也说:“松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同治、光绪间推为第一,洵不诬也”。
您对翁同龢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