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不解的是八爷胤禩还曾被孙嘉诚“怼”过,当面给八爷难堪,所以八爷这时去祭拜孙嘉诚,绝对是一场政治阴谋。
孙嘉诚经过科场舞弊案和“祈雨”这些事之后,就成了直臣和忠臣的象征。但悲催的是这个忠臣去西北竟被年羹尧杀害,孙嘉诚死后,同僚们为孙嘉诚举行追悼典礼,京城的官员基本上都来了,就连军机大臣的八爷胤禩还赏面儿去了,还行了礼数之重的“跪拜之礼”。
结果其他军机处的大臣连个面都不露,张廷玉和马齐、十三爷等人可是关系最近的人,为了他们不敢前去祭拜,八爷就明着去祭拜呢?这事要从源头说起。
一、孙嘉诚的耿直,触及到八爷和年羹尧的利益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承大统初期,很多事情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八爷胤禩是负责新潮铸钱总理王大臣,雍正还因为铸钱一事,还夸奖过老八胤禩。
但是当时任云贵司主事,发现了新铸钱的弊端,直接戳穿了八爷在铸钱一事中饱私囊,耿直的孙嘉诚触及到了八爷的利益,还很直白的“怼”八爷胤禩,当面给八爷难堪。
雍正询问此事时,八爷也是拿康熙在的时候的一些弊端说事,“半铜半铝”的含量铸钱,提高了成铜的含量就是为了宣扬新潮气象等话来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拿出康熙压雍正一头,谁知道刚说完,就被耿直孙嘉诚直接回去,说他“粉饰太平”。
像孙嘉诚这么耿直的清流人物,除了年羹尧不喜欢他,还有表面贤达的八爷胤禩,并不喜欢说话不分轻重的孙嘉诚了,还行“跪拜之礼”,暗戳戳是在背里给雍正施压。
八爷此举有意告诉众臣孙嘉诚这样忠臣被奸臣年羹尧所害,忠臣不能视而不见,让年羹尧逍遥法外,这让孙嘉诚怎么能得以安息呢?
年羹尧是雍正亲手提拔的大将军,在西北大捷功成名就之后,雍正明显察觉到年羹尧居功自傲,不安分,从西北到京城的庞大的年党集团已经形成,真正让雍正忌惮的是西北的大军只知军令而不知皇令,雍正为了进一步分化年羹尧的权利。
所以派直臣孙嘉诚前往西北协同年羹尧处理军营后勤和经济工作,还有一点就是让孙嘉诚监督年羹尧实施“火耗归公”,军饷自行解决。这是雍正新政的重要措施,意在集中征税的权利。
自从孙嘉诚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年羹尧后,尤其是当年年羹尧在京城飞扬跋扈,侮辱跪拜迎接众大臣官员时,众臣们只敢怒而不敢言。而孙嘉诚第一个跳出来弹劾,年羹尧行为不端,狂妄自大,年羹尧早就看孙嘉诚不顺眼了,在西北找借口直接杀了孙嘉诚。
二、年羹尧的作为雍正下不了台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真的应了邬思道曾说忠告:“年羹尧这小子,终于一天会闯出祸端来。”所以年羹尧杀了孙嘉诚,这对雍正推出新政来说,无形中让雍正有点骑虎难下了,要么就是自己的“火耗归公”错了,否则就是自己看错年羹尧了。
而雍正皇帝推出的新政,是国家大事,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肯定不可能承认自己推出的“火耗归公”这事是罪魁祸首,如果一旦承认,那面临的局面更糟糕,无法收场。那就是自己看错年羹尧了,必须办了年羹尧,办了年羹尧不就等于断了自己“右臂”。但年羹尧是功臣,杀了年羹尧,就会被人说是滥杀功臣,影响名誉,以后还会有人敢对雍正卖命?
不管雍正怎么选都是八爷党羽喜欢看的事儿,早之前孙嘉诚就跟八爷结梁子了,孙嘉诚的个性对于那些沽名钓誉的人来说,他跟八爷不是一路人,所以八爷明着去追悼孙嘉诚,暗里是在给雍正施压,打乱雍正的节奏,让雍正做选择,年羹尧是雍正亲手提拔,而孙嘉诚是有名的忠臣,要么杀年羹尧,要么终止新政,八爷真正目的是把雍正搞得众叛亲离。
所以雍正对于这事一直没有表态,只把年羹尧下放到浙江担任杭州将军。此时京城孙嘉诚早年同僚们为孙嘉诚设灵堂追悼,虽然孙嘉诚的耿直个性并不招人喜欢,但他敢说敢较真的个性,令人佩服,所以那些清流的官员都来祭拜。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带着目的来的,伴随着雍正的新政推出不断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进行反击,毕竟年羹尧是雍正的死党,当年雍正为了打赢西北这场战争,稳固皇位,甚至不断纵容年羹尧的独断专行,贪赃枉法,那些公开祭拜孙嘉诚的官员,不断弹劾年羹尧,无疑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雍正推出新政的不满和质疑的声音。
最没想到的是,当年与孙嘉诚最有感情的张廷玉、马齐、十三爷三位军机重臣都没露面祭拜孙嘉诚,甚至孙嘉诚的灵堂摆放多日了,而当年科考舞弊,还曾对张廷玉有过恩德,也不敢前去露面,为何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原因就在于那些军机重臣们不知道如何做,说白了,如果他们前去祭拜孙嘉诚,这就是等于在打雍正的脸。
三、重臣都在等雍正最后的态度
所以这趟浑水,聪明的张廷玉和马齐、十三爷胤祥怎么不清楚呢,这点心思都没有的话,也不会在职场上混得那么好了。而且张廷玉也说了一句话:“本来打算要去的,但是去的人太多,就不去决定不去了。”
自从雍正继承后,也有一连串的打脸的事,比如举行京城科举考试,结果又发现舞弊行为,造成考官张廷璐被处决。那时册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后来发现诺敏弄虚作假。
这下好不容易盼来年羹尧带来西北大捷,结果伴来的是年羹尧的不安分,竟然杀死派去西北实施“火耗归公”的孙嘉诚,从推出新政以来困难重重,不被外人支持就罢了,还被自己昔日的死党打脸,这有让朝廷众大臣如何去站队?
站雍正这边,年羹尧可是雍正一直竖起来的形象大使,甚至把年羹尧当恩人,这个时候又与年羹尧对立,岂不是同样打雍正的脸?虽然雍正将年羹尧下降为杭州将军,但是他的官衔保持着,地位高高在上,在雍正还没表态之前,其他的军机重臣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站队,只好保持中立,所以他们只有选择不露面。
而年羹尧的飞扬跋扈,贪赃枉法,狂妄自大,他的行为早就让其他官员愤怒,恨不得咬牙切齿了,有谁还会替年羹尧去挡口水?所以都弹劾年羹尧,让雍正杀了年羹尧。
所以军机处的大臣们在等雍正做决定,该挺年羹尧,还是贬年羹尧,即便是一向站对队的张廷玉,在这敏感时期也在犹豫,面对雍正的质问,他也只能说,祭拜的人太多,自己就决定不去了来搪塞。
所以雍正不做出最后的表态,谁也不知道怎么做,只有看雍正最后态度,来决定他们的下一步如何怎么走。
四、结语
孙嘉诚的死,军机重臣这时候只有八爷胤禩独自去祭奠孙嘉诚,除了年羹尧不喜欢孙嘉诚,还有就是八爷了,八爷来祭拜孙嘉诚,也正是暗里对雍正施压,站出来和雍正对着干,拆雍正的台。而其他军机大臣明知道八爷的目的不纯,面对孙嘉诚的追悼典礼,在雍正没有表态度之前,众人都清楚不能去趟这浑水。而百官对年羹尧的不满,成了鼎沸之势,雍正还是分的清孰轻孰重,最终雍正还是痛下决心处死年羹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