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能送我一瓶茅台吗?总理的回答令人暖心
创始人
2025-08-18 22:03:08
0

前言

1954年,两位具有不同领域的伟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中相遇。

一位是周总理,他致力于我国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另一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卓别林。

当时的卓别林因为被美国驱逐出境而在瑞士隐居。

对于卓别林来说,他在事业上并不如意,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收到了中国政府总理的邀请。

在共进晚餐的饭桌上,卓别林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带走一瓶茅台做纪念。

没想的是周总理的回答让卓别林感到非常温暖。

那么,卓别林为何会受到美方的迫害呢?不同国籍和职业背景的这两位是如何相遇并建立友谊的,他们如何相互欣赏呢?

对于卓别林提出的要求,周总理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日内瓦会议

二人见面的契机,还要从日内瓦会议说起。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正式签署。

在这表面的宁静下,政治的暗潮依然汹涌澎湃。如何实现朝鲜的统一以及朝鲜半岛军队的撤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同时,在亚洲的另一端,印支地区,也就是中南半岛,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这三个国家正在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而陷入战争之中。

为了寻求和平解决方案,苏联提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周总理作为我国代表,前往瑞士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的举止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清风明月的气质,引起了欧洲人民的深思。

有人对他们表示赞赏,有人则心怀不轨,观点各异。中国代表团都能泰然处之。

周总理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才华,公正而锋利地揭露了美方代表团试图延续战火、扩张亚洲势力的野心,将他们的真实意图公之于众,无所遁形。

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周总理不仅忙于会议中的要点,还抽出时间宴请了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

一天,周总理对安排行程的工作人员说:“我听说卓别林夫妇正居住在瑞士,你能帮我邀请一下他们吗?”

其实,周总理邀请卓别林夫妇并非一时兴起的决定。

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其中包括《发薪日》、《淘金记》、《马戏团》和《城市之光》等。

周总理也观看过他的作品,他最喜欢的是《城市之光》。

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位流浪汉与一位盲眼卖花女相爱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既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情的浪漫,同时也刻画了上层阶级与流浪汉之间不平等现象,以辛辣的讽刺揭示社会的弊端。

这位在英国出生、在美国成长了40年的艺术家最终却遭受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

卓别林因为在电影中对底层人民和工人阶级表达同情,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遭到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排斥。

在1947年10月,美国的“非活动调查委员会”将卓别林作为传讯对象。

得知这一消息后,卓别林毫不犹豫地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美国的黄色媒体对自己造成了困扰,权贵势力的影响力也使得自己无法继续在美国从事电影事业。因此,他决定放弃在美国的居住权。

因此,卓别林在1952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带领全家搬到了瑞典。

当美国当局得知这一决定后,感到非常愤怒,并立即决定禁止卓别林返回美国,否则将立即逮捕他。

所以,卓别林在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时,也感到非常惊喜。

友好相处

在1954年7月18日的晚上,卓别林和妻子盛装出席,乘车前往周总理在瑞士的临时住所。

刚刚走出车门,他们就看到周总理亲自在外迎接他们。

“这真的是周总理吗?太客气了!”卓别林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身边的周总理的秘书说道。

“没错,他就是周总理。我们周总理一向热情好客。”秘书礼貌地回答道。

这让卓别林感到非常惊讶,毕竟周总理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他对卓别林的接待如此重视可见。

为了让卓别林感到轻松,周总理还特意邀请了一些与卓别林有着相同行业背景的宾客。

这一举动温暖着卓别林的心,使得他原本的不安和紧张逐渐变得安稳和平静。

在宴会上,两位素未谋面的人愉快地交谈着。

他们讨论了卓别林的作品,探讨了艺术的发展,周总理还对他在对抗资本主义方面展现的勇气表示了敬佩和支持。

在饭桌上,卓别林尝试了中国的白酒,之前他从未尝试过这种酒的味道。

第一次品尝就深深地迷住了他,他在欢乐的氛围中连续喝了几杯。

卓别林对茅台酒那浓郁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赞不绝口,称男子汉就应该喝这种高度的“香槟酒”。

在说完后,他试探性地问周总理能否送他一瓶作为纪念,虽然这种要求在参加周总理的宴席上有些失礼。

但周总理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卓别林如此喜欢中国的茅台而感到非常高兴。他立即安排人再准备两瓶,一会儿交给卓别林带走。

卓别林和周总理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畅谈着。在交谈中,卓别林心中存在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不确定是否应该向周总理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敏感,他不知道周总理是否会回答。

最终,卓别林鼓起勇气问道:“关于日内瓦会议,进展如何?”

会见刚刚开始,卓别林非常关注日内瓦会议的进展情况,他渴望了解有关“印支和平”问题的结果。

周总理听到问题后,并没有回避,他依旧面带从容的笑容,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一切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了。”

卓别林对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并流露出对周总理的无比敬佩之情。

当北京烤鸭这道特色菜端上桌时,大家都邀请卓别林品尝。然而,卓别林的表情有些异常。

询问之后才得知,他对鸭子有特殊的情感,因此不愿意吃它。看着周总理困惑的表情,卓别林解释道:“为了增加喜剧效果,我经常在电影中模仿鸭子的步态,是鸭子给予了我电影创作的灵感。出于感激,我决定不吃鸭子!”

"不过呢……"他又夹了一块鸭子肉,补充道:"这次是个例外,因为它不是美国的鸭子。"说完,卓别林将那块香酥鸭肉放进嘴里。

大家被这一转折逗得啼笑皆非,谈笑间卓别林还为大家表演了他招牌的"鸭子步"动作。

此次会晤前后持续了七个小时,当宴会接近尾声时,周总理和卓别林握手告别。这次会晤给卓别林及其家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结语

卓别林与周总理原本是毫不相干的人,但他们对独裁资本主义的厌恶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共同为底层人民谋福利、推动发展的"盟友"。这种友谊珍贵而又命中注定。

事实证明,纯粹的利益合作往往会分崩离析,只有志同道合的理念才能带来长久的合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铁... 当年,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在娶亲路上抢走了蔑儿乞部落的新娘诃额仑。生了了铁木真等四个儿子。 长大后...
出土“秦人”字样甲骨!陕西周原... 这是周原遗址的宫城西北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从2024年3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
原创 小... 罗有明原名罗颖,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河南小脚农妇,在自身努力和社会风云之下,最终成为享誉京城的骨科大师,...
沁园春·江泽民同志 沁园春·江泽民同志 文/刘煜坤 华夏苍穹,伟人辈出,泽民永镌。 忆往昔峥嵘,烽火连天,青年志在四方远...
原创 走... 提起朝鲜,大家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蒙着面纱的“桃花源”,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啥样。...
原创 东... 在江苏无锡县,有个鸿隐堂,是专门为纪念东汉隐士梁鸿而建的,那么,梁鸿是何许人也?今天向大家介绍下。 ...
原创 那... 《陈玄礼:马嵬坡兵变后的命运沉浮》 兵变惊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如汹涌的潮水...
原创 布... 引言 新中国的成立是艰辛的,无数的先辈用自己血与泪筑起了新中国的根基,如今的我们能够生活在如此安详和...
原创 中... 商纣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商朝在他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的生活举步维艰,最后才引发了周王的讨...
原创 陈... 陈昌浩回国后默默无闻,妻子任副部长,儿子却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1952年的北京,一场特殊的聚会让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