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当中,有许多优秀的战士担任过他的秘书。而在这些担任过毛主席秘书的人当中,许多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还有三位曾经担任过省委第一书记,那这三个人都有谁呢?
被毛主席改名的浙江省委书记
1938年夏,延安的天气有些炎热,全国的抗日局势仍处于胶着状态,有关前线的战报一封又一封地发回了延安。
看着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报道,时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的虞上聪一再向党中央申请,自己要到前线去,和敌人血战到底。
消息传到了毛主席那里,他并没有多加阻拦,只是特地让人给虞上聪带了句话,走之前,一定要来同他告个别。
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秘书的虞上聪知道,这是毛主席在担心他。于是在拿到了党中央的许可之后,虞上聪飞快地跑向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毛主席非常细致的和虞上聪讲解了山东战场的局势,可是虞上聪看起来明显有别的心事。毛主席笑着将手中的铅笔放在了一旁:“你还有别的事情?”
虞上聪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敌后战场比较特殊,不能用自己的名字。我想请您来帮我改这个名字!”
听到这话,毛主席点了点头,他深知敌后工作的危险,改名字确实很有必要。略微思索了片刻,毛主席开口说道:
“湖南江华是你的故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家乡,不能忘本,不如,就叫江华吧!”
从此之后,“江华”这个名字就伴随了虞上聪的一生。而“虞上聪”这个名字,就向过去的时光一样,被尘封在了过去。
为什么江华会托主席为自己改名字呢?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28年的时候,江华就担任过毛主席的秘书。
江华出生在湖南省江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中。
190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见识到了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百姓的生活有多么痛苦。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江华就加入了共青团。1926年,更是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原本长期活跃于湖南地区的他在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被调入了红军工作。那一年的江华21岁,对革命事业有着无限向往。
1928年5月,江华来到了红四军当中。
在这里,他不仅见到了一直十分钦佩的毛泽东,更是先后被任命为了红四军前委秘书、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等职位。
此时的毛主席正是红四军的前委书记,因此,江华也就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
井冈山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毛主席作为前委书记更是时常带着红四军的队伍东奔西跑,每天都十分忙碌。身为秘书的江华就尽量帮助毛主席料理好一切琐事,不使他分心。
每天跟着毛主席闹革命,江华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甚至许多关于革命的实践经验,江华都是在这个阶段跟着毛主席学习到的。
1929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江华被调到了闽西特委继续担任秘书长的职务。在离开毛主席的那天,极度不舍的江华还红了眼眶。
在此后的多年岁月里,江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毛主席的思想和方针,为党和人民不懈努力。
1956年,江华更是被任命为了浙江省第一书记,主持了浙江省的多项建设工作,为浙江省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师范学校毕业的政治工作人才
1930年,刚刚成为了共产党员的李井泉忽然接到了东江特委指派给他的任务,要他前往中央苏区做联络工作。
这一年的李井泉刚刚21岁,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他在红军队伍当中,不仅学历非常高,而且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甚至还参加过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接到了前去中央苏区的任务之后,李井泉十分兴奋,他迫切地想要了结关于中央苏区的一切。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见到大名鼎鼎的毛泽东。
此时红军第一方面军还没有成立,毛主席仍然是红四军的前委书记,初次见到李井泉的他看着李井泉那张稚嫩的面庞,忍不住询问起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经历。
李井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向毛主席大致讲了讲自己的学习和革命经历。当得知李井泉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时候,忍不住点了点头:
“你很年轻,精明强干,又有文化,很适宜做政治工作,希望努力学习马列著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士兵共甘苦。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工农大众。”
考虑到红一方面军政委办公室正缺人才,毛主席当即就将李井泉留了下来,将他任命为了秘书长。而毛主席自己,就是红一方面军政委。
得知自己成为了毛泽东秘书的那天,李井泉兴奋地在一片空地上大喊大叫。其实早在李井泉的学生时代,他就读过不少毛主席的文章。从那个时候起,李井泉就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榜样,如今能在自己的榜样身边工作,那种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时间久了,办公室的人们经常调侃李井泉:
“你对毛泽东同志很崇敬,很拥护,坚定不移地跟着毛泽东走,你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名忠诚战士。”
每次听到这话,李井泉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在他心里,毛主席是那样一个优秀且伟大的人,作为和他朝夕相处的秘书,他怎能不崇拜、不忠于这样一个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伟人呢?
毛主席也将李井泉的进步和表现看在眼里,他非常期望李井泉能在政治工作上有较大的发展。因此,
在1931年的春天,毛主席就将李井泉任命为了红四军补充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1934年,长征开始,作为中央直属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的李井泉为整个直属纵队的后勤工作操碎了心。
尤其是这个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整天对全国民众宣传红军队伍是“流寇”、“赤匪”,如何在这样的境况下,既不损伤民众利益,又能为队伍争取粮食,就成为了摆在李井泉面前最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井泉每天都要检查队伍没收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坚持不该没收的坚决不没收,更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战士们强调,坚决不滥打滥杀地主。在征集粮食的时候,他更是带头给那些捐粮、捐物的人打欠条。
有了李井泉的这些政策,越来越多的人们坚定地相信红军队伍和共产党都是为了这些劳苦大众而打天下的,让红军队伍“正义之师”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沿途百姓的心中,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作出了巨大贡献。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毛主席,非常兴奋地夸奖了李井泉的工作方式,他不仅高兴于李井泉的成长,更开心于队伍的发展。
而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李井泉正是证明了自己不仅可以高政治工作,同样可以担当军事任务。
1938年,在日寇和土匪的双重打压下,李井泉带着队伍艰难地开辟出了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为内蒙古地区的抗日、剿匪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四川地区的解放,李井泉负责起了中共四川工委的工作。等到四川地区顺利解放之后,李井泉更是被任命为了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1958年,毛主席在成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更是专门抽出了时间,带着李井泉等人一起视察了自贡,认真检查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战士在四川地区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从毛主席的老乡到湖南省委书记
1912年,周小舟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尽管他比毛主席小了将近20岁,但是周小舟确实是毛主席的老乡。
受益于相对良好的家境,周小舟先后考入了湖南大学预科和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是个当之无愧的高材生。也是在进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的那年,听闻了“九·一八事变”的周小舟加入到了革命队伍当中。
从一个进步学生到参与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周小舟只用了三年。但是这三年期间,周小舟的身上迸发出了一个革命战士应该有的果敢、坚定和斗志昂扬,为这个阶段的抗日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5年,周小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也是这一年,他被调往了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部工作。此后更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四次前往南京,秘密与宋子文等人针对联合抗日的问题进行谈判。
尽管此次谈判并没有达成具体协议,但是国民党方面经过此次谈判,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毛主席更是特地让周小舟前去找他汇报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次工作汇报,周小舟被组织安排到了中央军委,担任军委主席秘书的工作。
从1936年到1938年,周小舟一共担任了两年毛主席秘书。
尽管时间不长,但是这个阶段的周小舟可以说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深知周小舟极具谈判才能的毛主席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带着周小舟一起阅读了许多原著,更是细致的教给了周小舟什么叫做“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这些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周小舟不仅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谈判的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见到周小舟的成长之后,毛主席十分放心地将阎锡山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他,让周小舟放心大胆的前去阎锡山的队伍当中开战统战工作。
深得毛主席“真传”的周小舟不仅根据阎锡山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更是借助毛泽东个人代表的身份在太原开展了非常成功的抗日宣传,为抗日队伍争取到了不少人才。
而在和阎锡山谈判以及后来的和盛世才谈判的过程当中,周小舟更是将毛主席的思想运用得出神入化,将毛主席的想法非常完美的传递给了这些人,为新疆和山西的联合抗日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在周小舟的身上处处都有毛主席的影子。无论是后来的前往冀中区担任党委常委,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湘西区党委书记,甚至是1952年被任命为湖南省省委书记,周小舟都始终向毛主席看齐,大力发掘当地人才,坚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
尤其是1951年担任湘西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时候,周小舟丝毫不畏惧当地土匪的长枪短炮,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实地走访,调查这些地区的现状,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认识,针对不同的地区,反复推敲“土改”、“剿匪”的具体政策。
当周小舟的警卫员担心他的安危,劝他不要到土匪横行的地方的时候,一向好脾气的周小舟有些生气:
“越是土匪横行,越要剿匪。我都不熟悉这里,我怎么制定剿匪计划?要想把湘西治理好,我就要认识湘西,熟悉湘西,一切从湘西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政策,才是有效的!”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小舟的这句
“认识湘西,熟悉湘西,一切从湘西实际出发”
都是湘西区改革和发展的口号。
1953年11月,刚过了40岁的周小舟就被任命为了湖南省的省委书记。
此后的岁月里,周小舟将所有的时间和热情都奉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湖南省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江华到李井泉再到周小舟,尽管他们在毛主席身边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毛主席的影子。
这不仅仅是毛主席个人魅力的影响,更是毛主席对于自己每一任秘书都认真、细致地培养的结果。
同样,也只有像江华等人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自己的前辈们深入学习,新一代的年轻人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