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说了别不信,幸亏汉武帝没听司马迁的,不然咱们都要早一个月过年》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们去看上古的文化,发现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天干地支与天上的星象联系紧密,古人用它们来记录时间,意味深长。大家是否知道,如果当初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我们就要早一个月过年了?
太史令司马迁曾经向汉武帝建议改革历法,借助历法的强化来实行威严的建立。于是汉武帝广纳英才,想要进一步完善历法。这个期间,有一位叫做闳一的四川人来到长安,想要将自己研究出来的历法方案呈给汉武帝。
可是,他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另外17个,都抢破头的想要把自己的研究结果给汉武帝过目。但是闳一的研究,比起他人有更突出的地方,他将月亮运行的周期作为历法的根本;再通过推算日月合璧的规律,预测出月食和日食的时间;再者,通过高水平的观测和数理知识,推测出五星连珠之类祥瑞的具体出现日期。
闳一之所以可以优先于其他人,那是因为他所提出的历法方案更符合皇家的根本需求。所以最终汉武帝采用了闳一研究出的历法,是为太阳历。可是这个历法推行之后,得到了以司马迁为首的官员反对,纷纷认为此历不如殷商时代的殷历。
这里给小伙伴们科普下,古代历法的12个月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夏朝的历法是用寅月(正月)作为一年当中的年首,殷历的年初是丑月(腊月)。
假如汉武帝听从了司马迁他们的意见,那咱们今天的农历就会将腊月作为岁首,过年的日期也要提前一个月,所幸汉武帝没有偏听偏信,而是用实践出真知的方法来检验。汉武帝用了三年的时间用来观测,看哪一种历法更符合天象,而太阳历因为对天象预测准确,从而站稳了脚跟。
自此,太阳历得到使用,从那以后一直用了200年,一直到东汉出现四分历之后,太阳历才得以修改,但是基本模式,还是建立在太阳历的基础上。所以说,我们现在过年的时间,还要感谢闳一的辛苦勘测和汉武帝没有听司马迁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