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里,许褚有两场著名的恶战,第一场是大战典韦,第二场是憨斗马超。虽然都是不分胜负,但是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经点出,只要我们耐下性子仔细揣度作者的意图,还是能够看出些许端倪的。
马超战许褚,一开始作者就是极力渲染许褚的英勇,先是单手划桨,护送曹操突围,再是通过韩遂之口,说出许褚之勇,告诫马超不可轻敌。马超与许褚共经历三个回合的交锋,第一个回合,是马超和曹操单骑会晤的时候,马超欲突前擒之,因畏从骑是褚,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一个回合,马超已经输了,第二个回合,是许褚主动下战书,表明必擒马超的决心,马超大怒,批“来日誓杀许褚。”这个回合,许褚要擒,马超要杀,无论从难度上,还是气势上,还是许褚略优。
第三回合,两人大战两百回合之后,许褚飞马回阵,解甲宽衣,大战马超,结果还是不分胜负。有人说,马超逼着许褚连衣服都脱了,就可以证明许褚不如马超,那么好吧,大家以后打架的时候,最好都别穿衣服,提着条短裤厮杀,定能提高身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难道不是吗?一笑。
许褚为什么要脱衣服?许褚久经战场,难道不清楚盔甲对武将的安全起到了怎样的保护作用吗?就是因为许褚有把握,准备出杀招擒拿马超,以便兑现在曹操面前夸下的海口,所以才会干脆利落地脱掉衣服,放手一搏,一举拿下锦马超!果然战斗之时,许褚放出杀招,利用自己力量的优势,故意把刀扔了,将马超的枪夹住,一声呐喊,拗断枪杆,各拿半截在手中乱打。(注意有枪头的一截在许褚这边)
这番搏斗,让我们知道许褚的杀招,就是利用力量优势,折断马超的兵器,马超的长枪又快又狠,对许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许褚认为只要把马超的兵器折断,就能把马超的威胁降到最低。显然,许褚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了给马超留面子,作者让许褚臂中两箭,两边陷入混战,这样就是把水搅浑,让我们分不清楚两者究竟孰强孰弱。
再来看,马超斗张飞的情况:马超奉张鲁之命,起兵十万,杀奔葭萌关而来,关上张飞看见马超,恨不得立马出战,却被刘备苦苦挡住,直到马超锐气渐渐下去的时候,张飞以逸待劳,与马超战平。
战前张飞问马超:“你可认得燕人张翼德?”马超的原话是:“吾家屡世公侯,岂识山野匹夫?”藐视张飞之情,跃然纸上,反观马超对许褚,却很敬畏,称他为虎侯,毫无不敬之意。可见在马超心里,张飞不如许褚。
至于许褚在一次解粮过程中,因为酒醉,抵不住张飞,有人据此判断许褚不如张飞,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为什么要特地点名酒醉呢?因为只有许褚喝醉了,张飞才有取胜的可能,如果不喝醉,张飞是无法取胜的,如果张飞可以打败许褚,就没必要安排许褚喝醉了再上,明刀明枪解决战斗,不是更能说明张飞的武力强悍吗?何必多此一举,让人觉得张飞胜之不武呢?难道作者为了给许褚留面子?那更是狗屁!罗贯中什么人物?说难听点就是刘备的走狗,会不会顾及许褚的面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了。
至于作者为什么不安排许褚与张飞、关羽的决斗呢,因为作者出于尊刘贬曹思想的作祟,不能让许褚、典韦这些曹家将太有光彩了,如果让许褚斩了颜良、文丑,抢了关羽的风光,成何体统呢?所以许褚在演义里是无法战胜五虎上将的,甚至连交战的机会也未必能给,许褚做为演义中一个反派武将的代表,其悲剧性就体现在这里了。拨开历史迷雾,从作者的意图出发,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许褚》马超》张飞。
不知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在我文章下面积极辩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