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当中的妃嫔会根据位份的高低,有着不同的服饰,但是在清朝时,这些女人的服装当中却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她们会带上一条白色的布条,这个布条究竟有何作用?是为了装饰,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呢?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清朝时女子的衣服多半是没有领子,直到晚清时期,人们的服装当中才逐渐出现了领子这一种装饰品,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修饰这些嫔妃们脖子的线条,以及在冬天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个保暖的作用,通常她们会在脖子上戴一条白色的布条,以此来表现自己的端庄和大方,但是那些普通的宫女和丫鬟是不允许佩戴的,只有皇帝身边的女人,或者是一些王公贵族中的女孩,才能够拥有这样的配饰。
在后宫当中等级不一样的妃子,她们所佩戴的布条图案也不尽相同,比如皇后能够拥有凤凰的图案,其他妃子最多能够绣一只鸳鸯或者绣一朵花在上面,位分更低的官女子,可能就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白布条,对于这些妃子来说,布条越精致,就说明自己受到的宠爱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很多人会在暗地里较劲,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加精致的白布条,其实她们带这个白布条更多的只是为了方便皇帝罢了。
在清朝时,人们每隔三年就会进行一次秀女的选拔,为的就是能够充盈后宫,让皇帝能够更好的开枝散叶,而且在选拔秀女的时候,也会根据身份的高低以及秀女的长相决定是去还是留,因此后宫当中的年轻女孩永远都不会减少,一直都在不断的增加,为了能够让皇帝更好的区分这些女孩儿究竟是谁,便会通过辨认脖子当中的白布条来区分她们的地位高低,那些刚刚进宫的女孩儿自然是位分相对较低的,她们的白布条上也不会有什么太艳丽的装饰,反倒被侍寝后皇帝会赠与她们不一样的白布条,这个时期皇帝就可以根据白布条上的图案精巧程度,去判断这个妃子受到的宠爱程度高低。
毕竟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让他一个一个的对上号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白布条的话,皇帝可以第一时间就确认这个妃子是否被自己宠幸过,或者这个妃子是否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这样不仅方便了皇帝,也方便了妃子们给皇帝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由于在清朝时,人们主张的是雨露均沾的侍寝模式,会由敬事房记录妃子的侍寝情况,因此在看到白布条的时候,皇帝就可以第一时间分辨哪些妃子还没有被宠幸过,顺便秉着雨露均沾的原则,会给她们一次侍寝的机会,能否把握住机会讨得皇帝的欢心,那就要看她们各自的本事如何了。
如果这些女人在侍寝之后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脖子上的白布条自然就会变得精致几分,反之则还是会带着原本朴素的白布条,等待皇帝的下一次临幸,但无论结果如何,她们都没有办法逃脱在皇宫当中成为金丝雀的命运,许多人一进皇宫之后就再也不能出来了,主要原因是她们要一辈子服侍皇帝,无论是以嫔妃的身份还是以一个不受宠的宫女身份,她们都只能将自己的青春埋葬于此,因此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让自己能够得到宠幸,让自己脖子上的白布条能够变得更加精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个白布条也逐渐被有领子的衣服所替代,到了晚清时期,人们的服装当中在添置了领子这一个装饰物之后,不仅可以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更多的款式和花样,让整个衣服更加出众,而此时的白布条也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原本白布条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保暖,同时方便皇帝辨认嫔妃,而在有领子的衣服出现之后,白布条也逐渐的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在我国古代,这些女人其实是非常悲哀的,她们需要等待机会得到皇帝的宠幸才有可能翻身,为家族的兴旺带来希望,但与此同时,一辈子都被锁在后宫当中的女人也比比皆是,她们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毕竟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身为女子,谁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因此这一个白布条可以说是女人们争宠的代表,也可以说是束缚她们的根本,就好比那在笼中的金丝雀一般,即便有着美丽的羽毛,却无法奔赴自己想要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