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走到崇祯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是千疮百孔,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为之君,而是一个救世之君,外可以抵御女真,内可以澄清吏治,很可惜,崇祯不是这样的人。
要想抵御女真,首先国库要有钱。
但当时明朝的体制是藩王不纳税,官绅不纳税,税收全压在小农的头上,而小农的土地不足天下之半,靠着这点税收再加上坏天气的影响根本无法支撑明朝的国库,手上没米,连鸡都哄不住,难怪崇祯当个皇帝日子过得这么苦。
要想国库有钱,必须澄清吏治。
吏治不澄清,贪官污吏就会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剥削百姓,民心就会失去,可澄清吏治总要几个刚强的勇士,但那个时候,大明朝已经没有海瑞,也没有张太岳这样的能吏。
手下官员亢泄一气,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办法对付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接二连三的换首辅。
要想有能吏,崇祯皇帝得用人不疑
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这一点也不管他,谁让他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皇帝哥哥不管事,身边有一个九千岁,时常还盯着他,别说是崇祯皇帝,但凡是哥人,都会犯疑心病。
当了皇帝以后,崇祯皇帝的疑心病更重了,辽东的袁崇焕就是这样死在了他手上,真正的贪官污吏,他又不敢杀。难怪死到临头的崇祯会感叹无人可用。
所以,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是有问题的,如果他有识人之能,用人之能,或许明朝能够继续下去,可惜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