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为何不敢惹我国?只因有这五省的存在,让我们不惧一切威胁
创始人
2025-08-01 15:32:20
0

西方为什么不敢随便招惹我国?只因为我国这五个省份的战力太强!

可以说,这其中随便一个省出动,都能抗衡一个中小型国家,而五个集体出动,甚至连老美都为之胆寒,他们是我国抵御外敌的倚仗,能震慑一切来犯之敌!

首先第一个省份,正是抗战中流砥柱四川省!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立即全国通电:表示愿意亲率嫡系部队出川抗战!

要知道,刘湘可是当地最大的军阀,按理来说应该只想保住自己的底盘和部队才对,结果就连他都愿意誓死抗日,由此可见四川的爱国热情!

当年8月,各路川军军阀齐聚成都,彻底达成共识,组织了14个师开赴前线。此后的八年全面抗战,四川总计出动了350万的军队。

他们被分散在全国抗日前线的各个角落,几乎所有的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身影。当时军中甚至流传出这么一句话:“无川不成军”!

由于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只能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寇的脚步。而这也导致了川军的牺牲人数节节攀升,来到了惊人的64万人,居全国之首!

当然,川军不仅有血性,战力也是不俗!在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中,最先参战的川军第43军26师以最差的武器装备,血战七天七夜,多次打退了日寇的冲锋。

而有着“四川王”之称的刘湘,也不负他誓死卫国的诺言,坚持在前线带病指挥,最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仍然是“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不仅如此,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天府之国”四川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作为西南大后方,在抗战最艰难的士气,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说前线将士吃的每一口粮食,用的每一杆枪,无一不蕴含着四川劳动人民的汗水。据史料记载,当时部分四川农民自己半饥半饱,也要将粮食交到前线。

到了战争后期,川渝地区的物价急速飞涨,很多物资只能限量供应。但四川人民仍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为前线输送着补给。

因此,只要四川省还在,我国就有坚实的后方基地,就无惧西方的威胁!

接下来第二个省份,是抗战心脏湖南省。

说起湘军子弟,他们的战力之彪悍,可谓是让日军都胆寒的存在!

当年曾国藩的湘军震慑天下,后来的清末起义中,湘军也出力颇多。

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湘军就被调离了湖南,派往各个战场。仅仅是全面抗战的第一年,湖南就有多达30万人踊跃参军,在全国排名第二。

在全面抗战期间,湖南总计输送了200万将士,其中涌现出了大量抗日精英,而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不少高级将领,都出自而湖南。

随着正面战场的不断退缩,位于我国中部的湖南逐渐成为了前线主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在此地进行的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的四分之一。

在每次会战打响之前,奔赴最前线的湘军将士都会互道一声“来生再见”,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日寇展开殊死拼杀。

例如震撼世界的长沙会战,从1939年9月打到1942年1月,因为湘军抵抗之坚决,和牺牲之惨烈,堪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外,常德会战、衡阳会战和湘西会战,无一不是惨烈异常,不输于长沙会战。

打到1945年6月,湘军终于击溃了日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的最大胜利。

要知道,日军凭借其优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多年的部队,在战争初期节节推进,但是在湖南吃了大亏。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发生在湖南的多场会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日军侵略者,低下了狂傲的头颅。

此外与四川一样,湖南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上也同样重要。如果湖南被攻陷,那么滇缅公路、成渝经济带等命脉,将直面日寇铁蹄,抗战也会更加艰难。

而第三个省份,是抗战脊梁广西省。

说起广西省,人们可能有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当地人十分剽悍善战。事实上,自我国明朝开始,“广西狼兵”就已经威震海内外。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就开始出动大量战机,轰炸两广地区,并企图从防守相对薄弱的广西登陆。然后日寇万万没想到,他们招惹了一支不该招惹的军队。

当时我国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广西狼兵虽然武器装备不好,按编制隶属于杂牌军,但他们的真实战斗力,绝对不输王牌正规军。

淞沪会战中,6万桂军冲锋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寇强大的兵锋,坚持了三天三夜,而桂军也因此几乎全军覆没。

再以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为例,作为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日寇出动了近7个师团15万的兵力,300多辆坦克、大量重型火炮,企图强行攻占桂林,从而掐断经济命脉滇缅公路。

而桂军在指挥官畏战逃跑、没有正规军支援的艰难境地下,集中在桂林一线布防,誓死守卫这片他们土生土长的热土!

最终,12000余桂军将士使用土枪土炮,配合当地民团,与日寇展开激烈的近身攻防战。一座房屋、一口水井都坚决不放弃。

打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一位桂军主动投降。桂军敢死队甚至在身体上绑上炸药,用肉身爆破日寇坦克,整条漓江都被双方的尸体塞满了。

战后日军指挥官在报告中这样写道,他们在广西地区遭遇了当地部队的顽强阻击,一向悍不畏死的日本士兵都畏惧不已。

据日本人回忆,当时参战的广西狼兵,有些已经须发皆白,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拿起大刀,冲向了来犯的日寇。

就这样,在桂军将士们的英勇阻击下,日寇最终没能突破广西一线,西南大后方因此得以保存,抗战也因此得以继续下去。

而接着要讲的第四个地区,是坚持抗日的东北。

说起东北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抵抗,致使大片国土沦陷。

但实际上,这是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导致的。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的第一反应是开枪抵抗,并在沈阳城外当场击毙了日寇新国六三等人。

而时任第七旅六二零团团长的王铁汉,甚至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组织麾下士兵守卫军营,与日寇接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即使东北沦陷后,当地人民和部分将士仍然没有放弃抵抗。当年11月初,马占山上将不顾不抵抗的军令,率领麾下将士奋起反击,在黑龙江江桥地区抵抗日寇半个月。

在此基础上,东北军民组织起了著名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击杀了大量日寇。后来义勇军和其他抗日部队,联合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他们总共消灭了18万日军之多,可谓是贡献巨大!

而在抗击日寇的期间,还出现了许多名将,其中杨靖宇将军便是东北抗联的一员。

面对日寇的连番围捕,他率领部队转战东北山区,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寇展开周旋。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壮烈牺牲。经日寇化验,临死之前将军没有吃过一口饭,肚子里全是草根和棉絮。

像杨靖宇将军这样的先烈,在广大的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他们不惧生死,同时与敌军和伪军展开斗争,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为全面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最后第五个省份,是抗战后盾云南省。

可能大部分人对于抗战中的云南没什么印象,认为他们位于我国西南角,应该没有参战才对。然而实际情况是。滇军不仅参战了,还立功颇多。

全面抗战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仅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组织起了一支近4万人的部队,即第60军,开赴华东前线。

也许4万余人乍听起来很少,不如川军、湘军动辄几百万的部队。但他们个个都是云南讲武堂出来的精锐,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是真正意义上的“甲种师”,向来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说法。

而且这4万余将士出自各个民族,但依然能消除隔阂和偏见,团结在一起,以高昂的士气、默契的配合,对抗来犯的日寇。

在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中,滇军精锐60军与日寇展开血战,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保卫了台儿庄。而滇军这次战斗,也成为地方部队阻敌的典范。

云南出的兵力还不止如此,在之后的抗战岁月里,当地总计征募了38万部队。

要知道,此时云南人口只有1200万人,可以说每30个云南人,就有一个外出抵抗日寇。

不仅在徐州、武汉、长沙等重大保卫战中,都有滇军的身影,在云南地区,滇军也凭借地利优势,有力阻击了日寇侵犯,保住了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

1945年9月28日上午,滇军开赴越南河内地区,接受日军投降,这也是我国第一次跨国胜利受降。

由此可见,这五省的战力之强,让我国能在抗日战争中屹立不倒,也极大地震慑了西方,让其不敢轻易招惹我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伯... 修昔底德(公元前460-395年),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也是第一个用经济和历史批判眼光研究历史的断...
原创 明... 我们都知道明清两朝首都在北京,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改变过。可是 中间曾经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北...
原创 西... 一九七四年三月下旬,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西杨村,为了解决当地的用水紧缺问题,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了一...
原创 秦... 秦始皇陵早已被发现,但为何迟迟未能开启挖掘?2002年,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考古学家们逐渐揭开了这座伟...
原创 “... 说起清朝那些破案剧里的九门提督,真是让人又爱又怕。 他们一出场就自带霸气光环,把审案的警官都吓得够呛...
原创 此... 洪皓,生于内忧外患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卒于国破山河碎的南宋高宗绍兴年代,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
原创 原... 魏忠贤的发迹史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
原创 村... 提及三国名将,总使人想起“关张赵马黄”这蜀汉五虎,尤其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更是被后世奉为忠义经典;...
原创 韩... 韩国当然是世界上“丢失”领土最多的国家了,因为在韩国人眼里整个宇宙都应该是他们创造的。 世界那么多...
原创 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七个字,一句话,言简意赅,道尽了千年王朝更替轮回的真相。“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