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介宦官,却害得两位贵人惨死,贡献巨大却不得善终。在那个纷乱的朝代,权力斗争层出不穷,他卷入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个出身低微的乡村少年,怎会陷入如此凶险的宫廷阴谋?他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在这道道波涛险阻中越陷越深?最终,他的结局又将如何?这一切的缘起,都将从这个不平凡的少年说起。
大汉王朝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的一个秋日,桂阳郡宋阳乡一户普通农家传来哀恸之声。原来家中的独子蔡伦被选入宫为宦官。这对一个农家来说,简直就是家破人亡的大祸临头。
古时的宦官制度颇为残酷,入宫男子必须受宫刑,割去男根,成为太监。失去了生育能力,终生无嗣,被视为断了香火,是给祖宗抹了黑脸的大不孝。农村人家世世代代希冀儿孙满堂,如今家中独子沦为宦官,老人们打心眼里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蔡伦虽然也舍不得离开故乡和双亲,但看着父亲的白发苍苍,母亲哀恸欲绝,只得硬下心肠接受这个命运。他知道寻常人家是万万讨不着什么关系的,徒劳无功。不如乖乖就范,将来在皇宫里用心做事,说不定还有出人头地的那么一线希望。
蔡伦生得端正秀丽,又是个读书人,熟知典籍,自小就有过人的智谋。他料定了这一切都将是自己在宫中立足的资本。果不其然,入宫没几年就因才智出众而迅速升迁,成为专职侍奉皇帝的黄门侍郎。
然而,这个少年出身太低微,却不料竟会被卷入一场场宫廷阴谋,成为朝野权贵间勾心斗角的牺牲品。
永乐年间,章武皇帝刚刚驾崩,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原以为江山终将太平。谁知这一切却为后来发生的冲突和杀戮埋下了祸根。皇后窦氏出身名门,野心勃勃,她生怕刘庆继位后自己的权力就此削弱。于是她找上心怀鬼胎的蔡伦,借他之手陷害刘庆的生母宋贵人,诬陷她"行邪淫"。
蔡伦深知皇帝最忌邪术迷信,如蛆附骥于是信以为真,逼迫宋贵人认罪自尽。刘庆遭此横祸,太子之位也随之被废黜。窦皇后权力稳固,蔡伦亦因此获重用,成为皇宫中说事做事的红人。
可谓是步步为营,在宫中立足越来越稳。然而,蔡伦岂料到,这一切只是他今后阴谋路上的第一步,更大的祸乱还在后头?他已经被权力的诱惑彻底蛊惑了心智,一发不可收拾。
蔡伦出身卑微,本应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但他生而聪颖,加之勤恳好学,很快就凭借过人的智谋在皇宫中脱颖而出。他先是在宫中担任侍奉嫔妃的掖庭差事,因为尽职尽责而深得妃子们的赏识。掌管掖庭的宦官见状,也将他提拔为专职传递皇帝诏书的小黄门。
不久,蔡伦又因为机警勤快、胆识过人而获封为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贴身侍从。从此他有了直接侍奉皇帝的机会,处理皇室机密,体察权力运作的精髓。才高意广的蔡伦很快就发现了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于是越发殚精竭虑、卖力工作,希冀能借此机会为自己打开一条出人头地的道路。
果不其然,短短一年间,蔡伦就连跨两级,官职突飞猛进。这都要归功于他出众的智谋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他极有谄媚上意识。蔡伦深知皇权至高无上,唯有狭攣权贵才能获得重用和发展的良机。于是他就着手拉拢与皇后窦氏关系密切的权臣宦官,趁机靠拢窦氏一派。
时值永乐末年,年过知命的汉章武帝刘炟年事已高,随时都可能驾崩。皇储之位虽已确定由长子刘庆继位,但窦皇后生怕自己的权力地位遭到削弱。她积极在朝野中物色可掌控的亲信,于是就看中了聪明能干且心怀鬼胎的蔡伦。
两人勾结上之后,窦氏就授意蔡伦诬陷刘庆的生母宋贵人"行淫邪术"。蔡伦趁机大做文章,说什么"见其挥舞钩索,行邪淫巫蛊之术"等等胡言乱语。章武帝一向唾弃迷信,对此大为震怒,竟然不加查证就逼迫宋贵人认罪自尽。刘庆自然也因此遭贬,太子之位让给了窦氏的亲生儿子刘继室。
就这样,蔡伦凭借一己之力,助窦皇后夺取了皇储实权,自己也因此被重用为宦官领袖。从此他的权力和地位在皇宫中渐渐攀升,与窦氏勾心斗角,坐大了权在眼前。一切看似都很顺利,可是蔡伦哪里知道,这只是他今后阴谋路上的第一步,更大的祸乱还在后头。
蔡伦借助窦皇后的垂青逐步打入权力核心,地位日渐突出。但他并未就此满足,反而越发嗜权成性,穷凶极恶,在宫中制造了一系列阴谋祸乱。
刘继室即位后,蔡伦被委以重任,专掌宦官大权。他手中权力越大,胃口也就越来越大。为了渔翁得利,蔡伦开始假公营私,大搞权钱交易。他垄断了宫中的工商贸易特权,对那些想进宫做生意的商贾勒索重利。甚至还包办婚庆,对宫里新科进士的亲属狮子大开口。
贪婪的蔡伦并不把这些当作一锤子买卖,反而打算彻底把持朝中大权。他开始拉拢党羽,培植亲信,暗中拨弄是非,意图扶持一己之人当政。汉景帝执政之初,蔡伦就鼓动他猜忌权臣奸党阻碍改革,结果导致了滥杀无辜。
更可恶的是,蔡伦还为了一己私利,屡屡陷害忠良。他诬陷朝中重臣刁钟涛"勾践外戚",被景帝圈禁,最终含冤自尽。朝野震惊,纷纷谴责蔡伦这个"阴谗小人"。但景帝已被蔡伦蛊惑,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就连亲王贵戚也在蔡伦的权术下惨遭不幸。当时,窦皇后的幼子刘胡轸犯了事,被蔡伦诬陷"谋反不轨"。景帝震怒,将他贬为庶人,流放边疆。后来刘胡轸实在受不了屈辱,就自刺身亡,壮烈而重大悲剧。
面对这一切,蔡伦却浑然无知无觉,依旧仗着皇帝的信任,在宫中为所欲为。甚至还妄图扩大自己的权力版图,向朝中骄谲放肆,企图霸占政治舞台。
然而,蔡伦哪里知道,他这一连串行径早就引起了朝野人心的极大不满和猜忌。很快,他在宫中种种阴谋诡计和贪腐罪行就被揭露出来,遭到了严惩。
蔡伦虽然因为种种阴谋诡计而受到严惩,但他狡黠世故,权谋深沉,并未就此言归于好。反而借此机会大举清除异己,扫清障碍,为自己日后夺取最高权力做好了布局。
在被抄家之后,蔡伦狡辩说是被冤枉的。他找来一些亲信宦官作证,说明自己"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汉景帝一向愚钝,加之早已被蔡伦蛊惑心智,听信了这些谗言,很快就将他释放了。
释放之后的蔡伦,也变得更加狡猾和小心,他不再公开表现出那种猖獗霸道的嚣张气焰。相反,他以低调谦逊的态度,继续在朝中肆意拉拢党羽。只要是对他有利的,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的人,他都巴结讨好,拉拢到自己麾下。
同时,蔡伦也趁机扳倒了在朝中与他争权夺利的旧权臣们。他热炒"忠奸论",挑拨离间,让景帝产生猜忌心理,对有威望的大臣们进行上纲上线。一度整个朝中权力等级被他彻底重塑,唯我独尊。
蔡伦吸取了上次被抄家的教训,从此行事更加狡诈小心,把所有贪污受贿的事迹都隐藏起来,对外强调廉洁奉公,却暗地里收受贿赂。同时他还滥用皇帝的信任,滥施私囚,肆意打击异己。只要是他觉得有威胁的,哪怕是些微嫌疑,都会加以重罚。
很快,皇宫里就沦为蔡伦一人的私人囚牢。凡被关押的人,都由他亲自盘问,经常被他逼供示众,遭到酷刑虐待。有些人被关多年都没被定罪,活活折磨致死。蔡伦不惜玩弄这种阴毒手段,只为了维护自己在朝中的威望。
在他的种种阴谋诡计下,原先和睦的朝野局面开始分崩离析。贤良遭受打击,奸邪蔓延,权力操纵一切,皇帝被他操控如提线木偶。汉景帝晚年,整个中央政权已然沦为蔡伦一人独大的局面。但这个宦官野心勃勃,还想把他的权力版图扩展到更大领域。
蔡伦争权夺利的野心到了最后已经显露无遗。他不仅在宫中擅权干政,而且还伸手干预朝政,企图把控全局。这种行径早就引起了众怨,导致朝野震怒,最终祸及朝纲。
汉景帝驾崩后,汉桓帝即位。蔡伦趁乱打算扶持亲信王贲专权,从而牵制新帝的权力。他暗中唆使王贲煽动军队,以武力手段夺取朝政大权。有了宦官蔡伦操控朝野权力的先例,王贲懵然觉得这一切都很稀松平常。
谁知朝中有识之士早就惧怕蔡伦这个乱臣贼子,萌生了反扑之心。陈杞等一干忠臣密谋除掉蔡伦,很快就揭发了他的野心和阴谋诡计。在与蔡伦王贲党羽的斗争中,陈杞等人大举劝谏桓帝,使桓帝认清了蔡伦的真面目。
桓帝觉醒之后,立刻发落了王贲党羽,并将蔡伦肃问入狱。蔡伦狡辩无能,最后被指控"干预朝政,阻碍国事,贪污受贿"等一系列罪名。审讯的过程极其曲折离奇,蔡伦屡次企图翻供,但终于被查抄出大量确凿的证据。
经过数月的反复盘问,蔡伦罪行终于大白于天下。最终,桓帝下旨将他斩于市曹,并焚尸示众,冲洗国家污秽,以儆效尤。蔡伦临刑前哀号痛哭,求饶无用。他受尽群臣的唾骂和百姓的白眼,死后连棺椁也不准安放。
蔡伦的结局极为凄惨,但这也是其罪有应得。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宦官,他本应该谨言慎行,却反而穷凶极恶,制造无数祸乱阴谋,几乎毁掉了王朝江山。他贪婪无度、肆意夺权、诽谤无辜、诡计多端,罪不容赦。
更重要的是,蔡伦率先打开了宦官横行朝纲的先河。这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日后内忧外患的祸根。他虽已伏诛,但他的阴谋与权术却留下了不祥的遗祸,令人警醒。从此宦官干政干预朝纲的狂潮就此兴起,权力游戏也愈演愈烈,终至一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