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舜不可能禅让帝位给大禹,因为大禹的老爸活不了那么长
创始人
2025-08-02 17:33:29
0

鲧是古代中国的传奇人物。

鲧的第一个传奇,是他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宝贝,息壤。

说尧当皇帝的时候,天下发生了特大洪水,尧就派鲧去治水。鲧为了堵住大洪水,就偷了息壤。息壤是一种神物,见水就长,洪水过不去。但天帝发洪水,就是为了惩罚人类,所以就把息壤收回去了,结果鲧治水失败。

鲧的第二个传奇的地方,是他作为一个大男人,却能生孩子。

在传说中,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肚子越来越大。有人好奇啊,就把鲧的肚子割开,结果一个孩子蹦了出来。

这个孩子,就是大禹。

大禹是个伟大的人,他继承了鲧的遗志,治理好了大洪水,然后被杀父仇人舜选为继承人。

舜死了之后,大禹继承了帝位,成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创始人。

但禹是不可能继承舜的帝位的,不是因为舜是他的杀父仇人,而是因为他的老爹活不了那么长。

鲧和尧、舜都是皇帝的子孙,但辈分比较大。

鲧是尧的父辈,是舜的太太太爷,比舜高了五辈。禹是舜的太太爷,高了四辈。

说禹不可能继承舜的帝位,不是因为大禹是舜的太太爷,这个不重要,而是因为如果大禹要给舜当太子,那么鲧就得是古代中国寿命最长的人,至少160岁。

鲧的老爸是五帝中的第二位,颛顼帝。

鲧应该是颛顼帝的最小的儿子,他的大哥就是五帝中的第三位,帝喾。

下边来算一下鲧的年龄。

帝喾是三十岁时,接颛顼帝班,开始当皇帝的。也就是说,作为颛顼的小儿子,鲧在帝喾三十岁的时候,必须出生,至少一岁。再晚不可能了,他老爸颛顼已经死了。

按史书记载,帝喾当了七十年皇帝(皇甫谧曰:帝喾在位七十年)。也就是说,帝喾死的时候,鲧至少七十岁。

接替帝喾当皇帝的,是尧。不幸的是,尧是个长寿老人。

司马迁曰过: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也就是说,尧当了90年皇帝,然后当了太上皇。

鲧是啥时候死的呢?至少是尧因为年老放弃帝位那一年。

鲧是被舜流放到羽山之后死掉的,这个时候,舜已经成了代理皇帝,尧成了太上皇。

尧当皇帝的时候,鲧七十岁,然后尧当了90年皇帝。70加90,鲧最少160岁。

中国人被认可的长寿记录,我查到的,是125岁,是发生在科学昌明的现代。在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远古时代,鲧能活160岁,是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因为这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大禹也不可能成为舜的继承人。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北聘上取得用于电子元器件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聘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电子...
无锡汉瓷取得具有排气功能的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汉瓷特种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
原创 这... 由于皇权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几乎所有帝王在具体待遇上都是独尊的。因为这种独尊,所以就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
学剪辑的书籍怎么样?我翻烂3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想学视频剪辑,买几本书啃一啃能行吗?"作为过来人,我书架上的《剪辑之道》《影视后期...
原创 匈... 引言: 一战结束之后,匈牙利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奉行着民族统一主义。 而这样的主义在不...
原创 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比较大的势力,就是瓦岗军队,还有李唐大军等等。后来是李渊建立了...
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推荐:小... 嘿,各位剪辑爱好者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搜“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结果发现一堆官方推荐,看得头...
原创 在... 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际上并不是说清朝的官员贪污成性,而是指很多表面上廉洁的官员,私底...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 《万朝报》的曝光 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