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斧声烛影是这样说法的。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后世历史学家对此事说法不一。
主要有三种说法:
弑兄夺位
生病致死
金匮之盟
也许真相是这样的!
那一夜,现场只有两个人,没有第三个目击者。
所以,所有的说法都只是猜测!猜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所代表的的群体的利益。
所以,所有声称知道真相,且描述的绘声绘色,好似自己就在现场观看一样的人,都是在说谎。
但是,虽然无法得知他们具体说了什么,可我们能知道大概聊了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成熟的政治家,最不缺的能力就是权衡利弊,否则宋朝也不会有百年江山!
让我们回到那一夜
赵匡胤大哥:兄弟啊,我身体快不行了,这花花江山我放不下心啊!
赵光义二弟:哥哥啊,咱这一圈打了一遍,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哥:外边,我们还有很多敌人,契丹啊,虎视眈眈。里边,你侄子年龄虽然不小了,但是镇不住场面啊!
二弟:大哥,你有话直说。
大哥:我要是走了,你要帮你侄子控制住局面啊。
二弟:我可以帮他镇几年,没问题,谁叫咱们是一家人呢?可是我怎么帮他呢?
我权力大了,他会猜忌我,有些大臣也会见风使舵,往我身上押宝,这就产生乱源,到时候内部生乱,分崩离析只在一朝之间。
我权力小了,他镇不住局面,外敌入侵,内部人心不齐,亡国灭家也是一朝之间。
两个人,两条心;百个人,百条心。
大哥:兄弟,别拐弯抹角了,你看我现在病的都没力气说话了,你啊,还是有话直说吧。
二弟:大哥啊,你看,这几十年,梁唐晋汉周,如同走马灯一样,每个朝代都是昙花一现,为什么?
就是因为权力没有平稳交接,每个皇帝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王朝利益之前,殊不知,王朝都没有了,哪还有你做皇帝的份儿?
我觉得,咱们要想保证大宋百年基业,您就不能选大侄子即位,内外他都镇不住,有可能咱们的江山马上又要更名换姓了!
不如,我来做!
你给我合法即位的权利!
我还你大赵百年基业!
赵匡胤一听,气的把手里的斧头砍在桌上,烛光随着桌子在摇晃!
赵光义吓得从凳子上跳了起来,一个小碎步往后躲了一下!
大哥:老二,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你这是想篡位啊。
二弟:大哥,从法理上讲,我侄子确实千年来约定俗成的合法继承人。
可是,传位要看形势啊,现在内部刚刚稳定,外部强敌虎视眈眈。
如果还按照之前的迂腐法理,你我都明白,我侄子有合法权利,但没能力坐稳。
我有能力坐稳,但是没有合法权力。
最终失去的是咱们赵家的江山,江山都没了,我侄子的儿子还能当皇帝么?当老百姓也不可得吧。
咱们兄弟俩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拱手送给别的人?
大哥:我再想想!
大哥:你说得对,自从李唐失鹿以来!天下朝代更迭如走马灯!
朱温弑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次子朱友珪不服自己的老子,弑父自立;三子朱友贞不服自己的哥哥,弑兄自立。
李存勖杀朱友贞,建立后唐,可惜晚节不保,儿子李嗣源没有好的接班人,被女婿石敬瑭夺位,建立后晋。
石敬瑭没有儿子,只好传位给侄子,结果与契丹对抗失败被灭国。
石重贵的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刘知远死后,接班人镇不住手下大将,又被郭威取代。
郭威建立后周,没有孩子,只好传给外甥柴荣。柴荣死后没有合格的接班人,才被我取代。
现在,我传位不能拘泥于法理,要着眼于稳定,传给你确实比你侄子更能稳定局面。
希望你将来能善待我的孩子,希望你能够带领咱们赵家一直走下去!
二弟:大哥,您真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啊!
大哥:我现在身体也不好,这件事有了着落之后,我也就放心了,送佛送到西,我先走一步给你腾位置吧。
是夜,赵匡胤驾崩,是为宋太祖。
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