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目的
,只是为了把战争的发生地,安置在魏国的领土内,不让战争波及到蜀国的领地。
诸葛亮在
三顾茅庐
,做
隆中对
的时候,就根本没有把刘备的创业计划,定成一统天下,而是只把
最高目标
,定在了
三分天下有其一
的地步。
也就是说,刘备势力的极限,也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实力了,不可能有统一全国的能力。
之后,诸葛亮穷极自己一生的精力,实现的,也是自己隆中对时对刘备承诺的计划。
而在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以后,如果诸葛亮不继续北伐,不主动进攻曹魏,那么蜀国被曹魏吞并是迟早的事。而且,战争的发生地,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失伤害。
于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其实是
以攻代守
,用主动进攻的方式,来尽量
维持住三分天下的整体局面
,使这种格局可以尽量延续更长时间而已。
因此,当魏延献计子午谷奇谋,要偷袭长安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同意,不是不相信魏延可以成功,而是即便魏延偷袭长安成功了,蜀国依旧不具备吞并曹魏的实力,反而会招来曹魏的报复性打击,而导致蜀国会更快被灭亡。
#三国演义##诸葛亮##隆中对##三顾茅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