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5年,始皇帝再次东临碣石,也就是到今天秦皇岛海边。
在这里,他派燕国方士卢生,深入大海腹地,帮他去寻找羡门(也就是神仙),随着岁月的增长,他那颗长生不老的心却与日俱增,更加迫切。
始皇帝在秦皇岛,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坊。
他希望神仙能够从这里通过,与他相会,授他长生不老之药。
可惜的是,神仙他是见不到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神仙。
这卢生从海里面回来,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见到神仙。
就忽悠秦皇说,他遇见神仙啦,并带回来神仙的一句话,也叫谶语:
亡秦者胡也!
这可不得了,始皇帝十分不安。
到底是那个胡?
图谶”的原意是预言、预兆。
秦始皇对这个东西十分的相信,他觉得这是神仙上天给他的提示。
可是当时,六国已经灭亡,谁还是他潜在的敌人,这个“胡”在哪里呢?
不过,始皇帝很厉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发现在北方草原,有一群游牧民族,他们当时的名字叫作匈奴,还被叫作胡人。
这不就是“胡”吗,毕竟在当时,他们在北方,作为一种力量是秦王朝最大的威胁。始皇帝把他们当成最大威胁啦,动手吧,还等什么。
不过他们真正的强大还要到汉朝,当然,这是后话。
秦始皇很快让大将蒙恬发兵30万,北伐匈奴,蒙恬大军所过之处,匈奴人闻风丧胆,逃向漠北,远离黄河流域。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陽山,逶迤而北。
秦始皇派兵把匈奴打跑了,可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命人修筑万里长城,防止匈奴人的快马越过。
不过修筑万里长城,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项庞大工程,更何况是几千年前,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秦王朝刚刚建立,人民急需要休养生息,人民受的了吗?
长城修好了,却伤了人的心。
而秦始皇这一步棋确实埋下了一个祸根,在修长城的过程出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家破人亡悲惨的故事,在征发民夫上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包括后来的“刘季起义”,大都与此有分不开的关系。
“亡秦者胡也”,这样看来,由于秦始皇修长城拒胡,和秦朝灭亡还真搭上了关系。
这个“胡”也是一个引子。
他不该忘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叫胡亥
始皇帝很伟大,也很能干,他希望他所建立的秦王朝能够百代万代地传下去,所以他叫始皇帝。
他的嫡长子叫扶苏,相传扶苏这位公子很爱民,也很受下面的大臣和国民爱戴,颇有贤君气象。
如果皇位传给扶苏,也许可能不会二世而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假设,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可惜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又一个“胡”要出来了,他就是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
胡亥这个人很一般,好吃懒做。他曾说过人生如白驹过隙,应及时行乐,及时享受,这就是他的世界观,这样一位人做皇帝,可想而知,帝国怎么能够不带偏。
“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并且,胡亥的老师赵高,不仅是一个大太监,权力欲很强,心肠也很坏。他更是发明了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在沙丘病逝,赵高串通李斯更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2??世皇帝。
很快,秦国在胡亥的带领下,分崩离析,二世而亡。
不知道,始皇帝在地下有没有发现,亡秦者胡也,是不是胡亥呢?
结语
族秦者秦也。
不过亡秦者胡也,这句谶语也真有几分相符之处。
秦国,在建国初期不与民修养生息,反而大修土木,惹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怨声载道,这才是最应该反思的。
后来,汉朝初期,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估计吸收了这一惨痛教训。
本文借鉴通鉴,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仅供娱乐学习。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