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的终极一战,此战决定了天下归属,决定了之后几百年的历史。交战双方都是久经沙场,兵强马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斩吕布,败袁术,夺得了兖州和徐州,兵马20万,将军100位,文臣有荀彧,郭嘉,荀攸,程煜等十几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派史涣和曹仁击破张扬旧部,取得了河内郡,把势力扩张到了黄河以北。
而袁绍是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自曾祖袁安以后“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以说是“京城一哥”,后面袁绍又打败了公孙瓒等人得到了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天下九州得其四,兵马70万,将军666位,文臣更是数不胜数。
曹操和袁绍不仅是死对头还是发小,因为曹操的出生也非常好,曹操祖父曹腾是宦官(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和“十常侍”关系很好,父亲曹嵩官至太尉(花一亿买的),在朝廷里面呼风唤雨,曹操幼年去京城读书就经常和袁绍一起玩,曹操是袁绍的“曹大伴”,那时候袁绍可是妥妥的大哥,曹操只能做小弟。袁绍经常带着曹操去玩,也经常闯祸。有一次两人上街偷东西,偷了一只鸡和两只鸭逃到偏僻处大快朵颐起来,很快被老板发现并追了出来发现了袁绍和曹操,曹操已经吃完了撒腿就跑,可是袁绍还在享用美味没有发觉,袁绍就被抓住了,而曹操早就跑的没影了。袁绍不愧是名门之后一点也不慌,说这不是他偷得是自己买的,好家伙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别人还没问呢,袁绍就不打自招了。老板也不认识袁绍就把他扭送至衙门,衙门也不认识袁绍,还是曹操了解情况后去袁绍家通风报信,袁绍家人也没当回事,孩子嘛谁没闯过祸啊?再说也有的是钱,老板一看是袁大公子就不敢收钱了,但是袁家为了面子还是加倍给了钱。袁绍父母还谢了谢曹操,把袁绍气坏了,因为偷鸡摸狗就是曹操出的主意。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个顽皮少年已经成长为独霸一方的诸侯了,从年少的争强好胜变成了现在的争名夺利了。历史就爱和人开玩笑,两个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变成了死对头。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差距非常大,当年袁绍就看不起曹操,现在又看不起曹操,不过他也是真有本事。就连曹操阵营内的很多文臣武将都暗中写信巴结袁绍(巴不得曹操快点失败),甚至还有曹操的心腹都暗通袁绍,这也是袁绍看不起曹操的原因之一。还有,曹操把袁术给解决了,虽然袁术和袁绍关系不是很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但是好歹也是兄弟啊,血浓于水,袁绍内心还是爱护这位兄弟的,曹操可倒好直接让他们兄弟俩相隔十万八千里,袁绍怎么能不气?所以于公于私袁绍都要打败曹操,从而称霸天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曹操率大军屯于官渡准备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令颜良等率军进军白马(今滑县),自率大军进驻黎阳,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袁绍万万没想到关羽在曹操手下当差,大将颜良被关羽斩杀,袁绍又派文丑和刘备增援,文丑又被斩杀,白马之围被曹操解决了,但是袁绍并不气馁,因为他的优势还在,可是曹操快顶不住了,他的粮草不济了(曹操经常粮草不济)。曹操的信使被许攸截获,得知了曹操粮草不济的事实然后上报了袁绍。可是袁绍因曹操惯使奸诈的伎俩所以不信,许攸的家人又犯了事,许攸和曹操还是发小,所以许攸投靠了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带领五千铁骑轻袭乌巢,守将淳于琼被斩杀。袁绍得知乌巢被烧也不慌马上发兵攻打曹操大营,结果没有攻破(曹操大营非常坚固),乌巢先被烧了袁军将领张郃高览等人投降曹操,袁绍逃往黄河以北,曹操大获全胜,一举成为北方最强的诸侯。
本来稳赢的棋居然下输了,袁绍万万没想到当年什么都不如他的小弟现在居然打败了他,曹操也是胆子大,不然不可能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