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根据《史记.南越列传》角度与脉络理一理西汉收复南越始末,非专业历史研究报告,作者无法保证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研究得尽善尽美,敬请读者包涵。
一、南越国大事年表
作者根据《史记.南越列传》脉络整理出南越国赵佗掌权南海郡4年加建国93年的大事年表,方便读者了解大致进程。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前208年至前204年,赵佗执政
南海郡时期
;
2、前204年至前137年,南越建国,武王赵佗,
汉越对峙时期
;
3、前137年至前113年,南越国由盛转衰,
汉越实力平衡打破时期
;
4、前113年至前111年,南越走向灭国,
西汉收复南疆时期
;
二、南越国疆域版图
前言:疆域图均由网上资料收集,未必准确,敬请包函;
1、秦末南海郡至南越国之初疆域图略
前208年,赵佗接任南海郡尉;
前206年,赵佗趁秦灭之际发兵兼并桂林郡与象郡;
前204年,南越国建国,疆域雏形。
2、南越国全盛期疆域图略
前181至前180年,越汉交战取胜,南越国夺取长沙国南部数邑,并乘机兼并
闽越、西瓯和骆越,形成全盛时期版图。
南越国全盛期版图。
3、关于番禺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并非如今的广州市番禺区
。
南越国首都“番禺城”大致范围。
三、西汉收复南疆始末
自汉高祖元年开始算起西汉收复南越国历时93年,从
宏观上
来看西汉收复南疆不仅是秦末故土收复更是奠定现代中国行政疆域版图;再者,从
历史意义
上来看西汉初期被迫实行
“郡国并行”
中央只是名义统治地方,收复版图的过程中亦是中原王朝
中央集权
与
地方分权
上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为后来历朝历代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主旋律作了历史奠基。
在双方对峙期间涌现了许多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与事件,值得我们后日细细品味,今天大器观察为大家大致讲述西汉收复南疆中各个时期的主要推动历史的事件,并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述西汉收复南疆必然胜利的关键因素。
阶段一:赵佗执政南海郡,南越国奠基
时间:
约前208年至前204年
主要人物:
赵佗、任嚣
主要事件:
1、前208年,原南海郡尉任嚣因病“托孤”赵佗接手南海郡执政。此时中原地区正经历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的阶段。
2、前206年,秦灭,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汉高祖元年),西汉政权建立。
3、前206年,赵佗借秦灭之际起兵吞并桂林郡与象郡。
4、前204年,楚汉对峙无暇他故,赵佗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
5、前202年,汉灭楚,西汉王朝初定,赵佗经略南越地区已达6年。
情况分析:
1、政治上。
国家政治混乱,农民起义、旧贵族地方割据四起,中央逐渐对地方失去控制;而南越地区原无贵族势力且离中央甚远,郡尉县官为执政势力,
起事阻力少
。
楚汉相争解除后,汉初面临的政局亦四面危机,南越地区并非首要收复目标。
2、经济上。
战乱经济崩溃,南越偏安一隅,据
《史记.货殖列传》
“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
”史书上亦有不少关于楚汉相争百姓四处逃难的记载,人力资源流失,生产荒废。
汉初经济据
《史记.平准书》
“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国家经济实力疲弱对周边诸王只能安抚,无力征战。
3、文化上。
战国到秦灭汉初不到百年,列土封王、诸侯世家的贵族思想仍未被“郡县制”所彻底取代,仍有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土壤,为赵佗政权称王提供“合理”依据。
4、历史人物
。赵佗在秦末时期一系列的决策,均正确。
一方面,
服务于自己的创业野心,彻底与秦决裂,在楚汉相争白热化时候看准时机自立为王;
另一方面,
国家的组建,避免了南越地区被迫进入战乱,赢得稳定和平发展的局面。
5、军事上。
西汉南部有长沙王吴芮,中央无法有效直接干预南越地区事务。且南越国兼并桂林郡与象郡,地理上南越的西大门在赵佗手中,仅保留与长沙的官道通商,此时的长沙国统治者是吴芮并非刘汉亦是一道军政屏障,而东边亦有中央无法管控的闽越百族,南越国形成东西北三面的军事屏障。
阶段一小结:
在中原兵荒马乱的时期,南越却有将近和平十年的发展时间,为其积攒到汉初对抗中央的
经济物质与军事基础
。至此到一段很长的时间汉越在区域冲突中南越一度占据优势。
阶段二:汉越对峙,汉廷处劣
时间:
约前204年至前137年
主要人物:
汉高祖刘邦、吕太后、汉文帝刘恒、赵佗
主要事件:
1、前194年(汉高祖十一年),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正式受封南越王,与汉确立藩属关系。但刘邦把南越国的
桂林郡
与
象郡
划归为长沙国以表不满。
2、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吕太后掌权。
3、前181年(汉吕后七年),吕太后下令禁止长沙国与南越国铁器贸易,汉越交恶。赵佗率先发兵攻取长沙国南部数邑,随后汉军付越作战失败,两军边境对峙。
赵佗称帝,号南越武帝
。
4、前180年(汉吕后八年),赵佗拉拢闽越、西瓯和骆越并入南越版图,
南越国领土达到全盛
。同年八月吕太后病逝,汉文帝刘恒登基。
5、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刘恒替赵佗家乡修坟守墓,恩赐同乡亲戚。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国修好,汉越罢兵修好恢复通商,赵佗名义上辞去帝位。
6、前177年至前174年,刘恒镇压济北王、淮南王叛乱。贾谊提出
《治安策》
被刘恒采纳
,
确定了针对地方分封势力由
直接镇压
改为
内部分化
的战略。
7、前157年,长沙国被废,西汉重新掌控长沙地区,
南越国北边的历史遗留军事屏障消失
。
8、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逝世,享年103岁,赵胡即位南越王。
情况分析:
1、政治上。
在刘邦至吕后执政的西汉初期,对包括南越国在内的地方诸侯一贯态度比较强硬。而南越国凭借着十年建设的经济基础与东西北三面的军事屏障一度对西汉政权的交锋中处于优势,汉廷
政治、军事目标均没达成反而遭受严重损失
。而转折点就出现在汉文帝后,贾谊提出
《治安策》
从正面对抗改为内部分化的战略,通过文帝与景帝数十年的运营,该战略最终成功瓦解包括南越国在内汉初历史遗留下来的诸侯国,
为后来汉武帝刘彻完成大一统作了重要政治奠基
。
2、经济上。
相比起南越国长达十余年的和平发展,西汉真正意义上开始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恢复国力
是在汉文帝刘恒开始,所以南越虽小但五脏俱备,仍有积攒十余年的物质基础与外强中干的汉初叫板。
但这里有个客观的历史事实不得忽视,就是
南越地区缺乏战争潜力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I、《南越列传》“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
以谪徙民
”,在秦代时候南越地区的作用就是
发配囚犯
,为什么要选定这个地方?毫无疑问是经过分析的,该地区不仅偏远、未开发而且缺少经济资源,如农业社会最重要的
农耕人口、可耕种土地、矿产等
,放置如今两广地区也确实如此。
II、《南越列传》“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
铁器
。
”列传中特别提及了关闭铁器流通,这相当于断了南越国扩充军备的
唯一路径
,也体现南越地区矿产资源的匮乏,战争潜力微弱。
III、《南越列传》“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赵佗称帝后兼并东西越,我可以称之为是
赵佗具备非凡战略眼光的失败行动
,亦是南越国
由盛转衰
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既是野心又是无奈
,因为当时南越国对外贸易路径只有北边的长沙国,赵佗意识到南越国虽一度占优
但经济上一直被西汉掐着喉咙
,两边交恶等于断送国家经济,所以只能花大力气兼并土地
开发新的贸易路线
和
资源探索
。但最终的结果就是
赵佗花了全副身家豪赌,替西汉或者说替中国历史开发了南疆
,因为当时的两广地区确实是属于未开发地带,不仅要做经济开发还要治理地方百越,大量耗费南越国人力财力,但从历史意义来看,赵佗确实是中国南方的最伟大的开拓者之一。
综合上述三点,南越国被西汉收复是有历史必然因素并非个人可以左右,毕竟中原与南越的经济实力不在一个体量。
3、文化上。
同理,西汉真正意义上开始
文化建设
亦是在汉文帝刘恒开始。而南越国一直沿用秦代制度,属于在原始部落上建立的王朝缺乏文化根基,文化与制度上并无太多创新发展,加之原有众多中原战乱迁徙而来的百姓仍以中原王朝为文化“正统”,成为南越国中后期被渗透的重点对象。
4、军事上。
《南越列传》“
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原文这句充分揭露了南越军队当时的真正实力,
只能依险守土而不能久攻
。不论在军队体量、作战实力与后勤上全盛时期的南越军也非常忌惮汉军,不敢正面决战。而前157年,长沙国被废,南越国北部亦失去军政屏障,西汉势力可直接对接南越。
5、历史人物。
赵佗与汉初对峙期间作出的一系列决策,亦正确。不仅让刘邦被迫承认其王位,亦让吕太后束手无策。刘恒即位后采取怀柔政策并调整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怀疑后,逐渐让赵佗放松了警惕。
阶段二小结
:赵佗彰显枭雄实力,以仅有的“国力”维持与西汉的对峙状态。自汉文帝刘恒开始,西汉进入改革政治、发展经济的阶段,综合国力开始快速恢复,为后来收复南越作了重要的历史奠基。
阶段三:后赵佗时代,西汉分化战略奏效,南越国走向内乱
时间:
约前137年至前113年
主要人物:
汉武帝刘彻、南越文王赵胡、赵胡妻邯郸樛氏、南越明王赵婴齐、南越国丞相吕嘉
主要事件:
1、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孙子赵胡即位南越王,南越国本土势力代表丞相吕嘉权倾朝野。
2、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闽越王
郢
举兵进犯南越边邑,南越王上书汉廷告急,请求出兵。汉廷策反郢弟
余善
与宗族势力合谋杀郢,随即罢兵,事后
余善
被封为越东王,汉廷逐步控制闽越,南越国东部历史遗留的
闽越军政屏障丢失
。同年,赵胡派太子赵婴齐奔长安任宿卫,实为质,期间娶邯郸樛氏为妻。
3、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赵胡去世,赵婴齐即位,立邯郸樛氏为后,立樛氏长子
(赵婴齐次子)
赵兴为太子,
实为废长立幼
。南越国本土势力与长安势力矛盾加深。
4、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赵婴齐去世,赵兴即位,立邯郸樛氏为太后,赵兴年幼,樛氏垂帘听政,
推动废秦制用汉制实施
,主张归顺汉廷,南越国本土势力与长安势力激化。
情况分析:
1、政治上。
赵佗逝世后以吕嘉为首的本土势力把控朝野是
必然结果
,基于赵佗本身也是外来势力,
属于军事殖民政权,原生势力单薄,若不不断开疆扩土必然被本土势力反噬权力
据《南越列传》“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南越国朝廷上下均是吕嘉的人,赵胡即位后,
权力即被架空,导致赵胡被迫选择亲汉态度
,包括后来赵婴齐即位,废长立幼,立邯郸樛氏为后,改汉制等一系列行为,逐渐激化与排汉的本土势力矛盾。
汉廷该阶段没对南越国采取敌对行动,而是
扶植南越国未来亲汉的继承人赵婴齐
,并安排与邯郸樛氏的
政治联姻
,巩固控制。
2、经济上。
经历文景之治后的西汉国力得到极大的恢复,与南越国经济已不是一个体量。而南越国常年对越族地区的维稳导致财政空虚,以至于闽越进犯而无兵可出的困境。
3、文化上。
随着西汉国力恢复,文化建设也逐渐空前繁荣,中原正统文化得以复兴。于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实行著名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政权。而在长安生活十余年的赵婴齐、邯郸樛氏、赵兴都是在这套价值观下成长的,对
中华民族
的概念得以萌生,直接导致后来
用汉制
与
归汉
的政治主张产生。
4、军事上。
赵佗兼并东西越但统而不治,至常年分兵各地维稳,加上财政匮乏,军事实力羸弱。随着汉廷逐渐重新控制闽越地区,
南越国东面的军政屏障瓦解
。南越国逐渐无险可依,军事上已处于被动。
5、历史人物。
赵胡与赵婴齐对南越国的政局注定是无力回天的,两者的傀儡人生是个
悲剧
。而邯郸樛氏则是汉武帝刘彻的一枚棋子,注定也是
悲剧
。而南越国丞相吕嘉对汉廷实力与分化战略
误判低估
,以至于后来招致灭国灭族的
悲剧
。
阶段三小结。
汉廷逐渐在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上完成对南越国的合围碾压,西汉收复南疆仅差
临门一脚
。
阶段四:一桩政治联姻引发的灭国
时间:
约前113年至前112年
主要人物:
汉武帝刘彻、安国少季、赵兴、邯郸穆氏、吕嘉、赵建德
主要事件:
1、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遣邯郸穆氏
情夫
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国归汉,同时散布穆氏与安国少季奸情引致
南越全国对穆氏的不满和对赵兴血统的质疑
。以吕嘉为首的本土势力极力排斥归汉,
本土势力与长安势力矛盾彻底爆发
。
2、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汉武帝派韩千秋与樛乐率兵进越擒吕嘉问罪。吕嘉起兵叛乱,以
“叛国”
为由诛杀穆氏、赵兴、安国少季与汉廷使团,立赵婴齐嫡长子
赵建德
为南越王。汉武帝派路博德与杨仆,从东西水路夹击南越国,会师番禺城(今广州越秀老城区)。
3、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吕嘉和赵建德兵败被擒后斩首灭族,南越国覆灭,西汉彻底收复南疆。
阶段四小结:
这阶段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比已经无需分析,结果就是汉廷成功通过一系列的
阳谋阴谋
引发南越国的内乱,汉廷借机起兵攻伐收复南疆地区。结论就一个:
西汉收复南疆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总结汉廷的战略就是,
军事上瓦解周边势力完成战略合围,扶植傀儡营造舆论,对内进行制度、文化渗透
。其实古今中外,
要颠覆政权来来去去也就这些手段,但运营成功是需要优秀决策机构的保障,
而优秀决策机构的背后则是一国的综合实力的反映
,若没有汉初经历“文景之治”恢复国力积攒经济基础,哪有后来汉武帝刘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呢?
历史人物。
南越丞相吕嘉,司马迁在《南越列传》对他的评价只有八个字“
吕嘉小忠,令佗无后。
”吕嘉只忠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归汉完成大一统非常抵触,结果带着赵家遗骨一起悲剧,他完全可以有另一个剧本成为历史的伟人,可惜只因狭隘的格局成为阻碍大一统的
历史罪人
。
《南越列传》记载关于
穆氏与安国少季
“
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汉武帝早知道穆氏与安国少季之间有私情,但仍强拆鸳鸯安排与赵婴齐联姻,
让他带了绿帽
(
赵婴齐自己知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
刘彻这安排可谓绝
。“
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
”不论后来穆氏与安国少季是否真还有私通,但舆论一经爆发,可以想象经过以讹传讹就变成‘
赵兴根本就不是赵婴齐的儿子!
’;‘
穆氏就是刘彻派来的间谍
’这类的话,加之最初赵婴齐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废长立幼,都让吕嘉有了充足理由造反。
西汉收复南疆始末讲解到此结束。
分享完毕,谢谢阅读!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及其意见或纠正。
身处广州,隐于闹市之中。
好阅群书,独爱文史实录。
随笔创作,供君如厕阅读!
手握大器,观天下之微妙。
欢迎关注大器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