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诚: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曾消灭四百美军,立功喜报晚来三十余年
创始人
2025-07-28 05:02:25
0

1988年,合川县

组织修订县志的时候,一份

《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的档案引起了编撰人员王爵英的注意。上面写着:

“贵府蒋诚同志子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喜报。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按理来说,这份“喜报”应该在这位蒋诚同志家里啊,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老档案中呢?

王爵英

有些好奇,翻看一下竟发现背面有一行字:“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这位

蒋诚同志

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会查无此人呢?之后找到他了吗?

蒋诚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一人消灭四百美军的抗美援朝英雄

1949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

胡宗南

国民党军30余万人,打响了解放成都的战斗。

就在此时,有志于投身到全国解放中的

蒋诚

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了机炮连的一名战士,投身到了

解放大西南

的战斗中,并在战斗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机枪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次年3月21日,已经是机炮连副班长的蒋诚跟随被编入志愿军第12军的部队前往了进入了朝鲜战场。

跨过鸭绿江

入朝后的蒋诚,作战英勇,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百场战斗,但最让他难忘的应该是举世瞩目被称为“绞肉机”的

上甘岭战役

了。

1952年10月14日

,美军发起

“金化攻势”

,企图攻下上甘岭,在我入朝志愿军的防线中央打开缺口,战争正式打响之后,

537.7高地

成了双方的争夺焦点。

美军、韩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向我军在537.7高地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了190万余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弹。我军地表工事全部被摧毁,高地所在的山顶被硬生生削掉了2米。

在我军扼守高地的部队连续作战半个月,断水断粮11天后,蒋诚所在的

第12军92团

接到了替正在扼守上甘岭537.7高地的

第15军

执行反击和防御坚守的任务。

“11日发起反击!”

随着上级命令的下达,92团全体指战员在我军炮火掩护下向537.7高地发起了冲锋。

历经一场惨烈的战斗后,敌军一个营的兵力被我军歼灭,537.7高地成功被夺回,之前剩余的24位坚守在阵地的战友也成功归队。

上甘岭战役

此后,537.7高地就由蒋诚所在的92团防守。

部队进入537.7高地后,蒋诚所在的重机枪组转入坑道口机枪阵地,负责正面的防御。借着环形工事的掩护,在有限弹药的情况下,蒋诚凭借着熟练的操作和冷静的头脑,灵活机动地运作着重机枪,扫射着一批又一批涌上来的美军。

但随着敌人炮火的轰炸,我军的重机枪相继受损,全营只剩蒋诚一挺重机枪可以正常使用。为了弥补我军重机枪不足导致的火力空白,蒋诚毫不犹豫将重机枪摆在了阵地前沿,尽管这不符合重机枪的常规布置,但为了最后的胜利,他顾不得自己的生命安全。

蒋诚(右)

这一仗蒋诚累计歼灭敌军400多名,击毁了敌人的重机枪一挺,极大地压制了敌人的火力。

“飞机在我头顶上时,我就对准头顶上打;飞机在我斜上方时,我就把枪对准斜上方打……”蒋诚回忆起自己在上甘岭的战斗时说道。

上甘岭中的美军欺负我们没有防空火力,更没有制空权,于是经常会有飞机进行低空俯冲,投弹轰炸。这一切蒋诚都看在眼里,于是他调整好重机枪的射界,对准天上的飞机,等待他们再次俯冲。

终于一架飞机像往常一样进行俯冲扫射,蒋诚把重机枪的口对准飞机的头部进行射击。飞机飞过去后,又是一长串的子弹追着敌人的飞机而去……

随即,伴随着“轰——”地一声,一架尾部冒着浓烟的美国军机落地爆炸。其余的飞机看到情况不妙,立刻退出了战场。

蒋诚用250发机枪子弹,击毁了一架敌机

蒋诚的重机枪已然成了敌军的心头之恨,于是美军开始了对他的疯狂压制。

密集的炮火打向了蒋诚的机枪阵地,一发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随即破裂的弹片飞来,割破了厚厚的棉衣,划开了他的腹部,青紫色的肠子竟然冒了出来。

蒋诚想不了那么多了,他咬着牙,忍着剧痛将肠子放回了腹腔,再用布条裹好,深呼吸一口气后,又将手握住了机枪,继续向敌人猛烈射击。

蒋诚身上留下的疤痕

敌人的冲锋终于退去,通讯员发现了浑身颤抖的蒋诚,此时他腰间的布条已然被血水浸透,随后就安排担架将蒋诚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上甘岭战役也最终在12月15日由我军的胜利坚守而宣告结束。

蒋诚醒来时自己已经是在后方医院了。可弹片进入腹部的位置很特殊,部队只能将其转回我国安东后方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在经过四次手术后,蒋诚成功脱险,随后在一系列康复治疗下,痊愈出院归队。

上甘岭战斗中,作为重机枪手的蒋诚立下了大功,被志愿军司令部记一等功。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司令部给蒋诚的父亲寄出了一封立功喜报:

“1952年11月于上甘岭战役中,配合反击坚守537.7高地战斗里,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的敌炮封锁下,练地掌握了技术,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击落敌机一架,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务,对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立功喜报

可惜的是这份喜报却未能如期到达蒋诚的家中。

默默贡献初心不改的退伍军人

1955年,蒋诚响应复员返乡。

作为一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了大功的英雄,光荣返乡,载誉归来的蒋诚按理来说应该受到的是家乡人民的欢呼和敬仰。但是这一切在蒋诚身上都没有,他成了一位最普普通通的农民,

每天过着最为平凡的耕地养蚕生活

返乡后的蒋诚最先是在隆兴乡当民兵,后来又去江津等地修建铁路。直到1964年,因为蒋诚过硬的桑蚕养殖技术,他才又返回隆兴成为了一名桑蚕养殖的技术员。

村里的人只知道蒋诚是退伍回来的,对于之前的一切,蒋诚从来没说起过。

蒋诚和妻子

做起技术员的蒋诚,每天都会一大早就坐在蚕桑站的广播室里为村里的农户讲养蚕技巧。讲完以后,还要去各个村子实地进行指导,挨家挨户进行教学,常常是天不亮就出去,深夜才返回,遇到蚕桑最忙的时候还会一连好几天不回家。

而这样起早贪黑的技术员,却是一个没有编制的岗位。蒋诚仅仅是一个临时工,工资更是低得可怜,一家人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儿子

蒋明辉

上小学都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只能拿自己的衣服给儿子穿。

即使如此艰难的生活,蒋诚从未向政府和组织开过口。弟弟

蒋启鹏

值得哥哥的功劳,看不下去他这种拮据的生活日常,就劝他找政府反映情况,可蒋诚总是以一句

“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给拒绝了。

蒋诚不愿意回想起曾经流血牺牲的岁月,更不愿意提起曾经的辉煌。他见到太多的战友离他而去,埋尸在异国他乡,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万分的幸运,哪敢奢望什么功劳和辉煌。他把自己的纪念章和军功章锁进了一只铁盒子里,默默地守着自己的秘密,任劳任怨地在自己新的身份岗位上发光发热。

军功章

“父亲眼里只有集体”

,在蒋明辉的眼中,这个父亲很“不称职”。

除了每日不顾家地在外忙碌外,蒋诚对家里甚至有过太多的亏欠。

1983年冬,隆兴乡决定修一条公路,改变当时交通不便的局面。没有经费、没有机械,所有的工作必须靠人工进行,作为党员和退伍军人的蒋诚想到自己有这方面的经验就主动请缨站出来主持修路。

结果路修到一半,钱没了,修路的乡亲们纷纷表示想要回去种田。蒋诚安抚好修路的工人,随即就跑到农村信用社用个人名义贷了1000多元,这才将路重新修好。

蒋诚

从1955年到1988年,这33年的时间里蒋诚一直就是这样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初心,默默无言地为集体继续奉献着自己。

迟到三十年的荣誉,竟是一字之误

1988年的一天,通过王爵英的调查和相关单位的核实,最终确认了那份尘封在老档案里《革命军人立功喜报》中所说的“蒋诚同志”,就是那位在蚕桑站当了三十多年临时工的技术员——蒋诚。

消息传开后,整个合川县为之震惊。这一年的蒋诚已经整整60岁了,没有福利待遇,也没有正式工的退休工资。

同年9月,合川县人民政府通知县农技推广中心,将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蒋诚以正式工人的身份收回,享受全民职工待遇。

伴随着迟来的荣誉,蒋诚并没有如众人所想的那样去争取更多的待遇,面对孩子们的不理解,他回答说:“我们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孩子们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们明白在父亲的心理“国家”二字的分量比任何都要重。

蒋诚一家

身份曝光后的蒋诚虽然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他依旧坚守初心,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党员和军人身份,事事冲锋在前。

在2014年,村里提倡土地流转的时候,村民担心会因此失去土地,没了生活来源,村委会的工作也因此难以进行。就在这时蒋诚主动站出来,将自己家的土地流转出去,还向大家解释土地流转的好处。

有了蒋诚的带头,村民们也就纷纷响应了号召,村里的土地流转问题终于解决,村民的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

蒋诚

晚年的蒋诚时常会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给孩子们讲自己和战友们打仗的故事,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时常被人问起:“作为英雄的你从战场回来,日子那么苦,怎么不向组织反映呢?”蒋诚的回答永远都是那句“党员不能给组织找麻烦”。

2019年7月31日,

《重庆日报》

“传奇老兵永不褪色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用鲜血和无悔诠释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为题,报道了蒋诚的英雄事迹。

同年

蒋诚入选9月“中国好人榜”

2021年7月,蒋诚又

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名单。

有时候我们不禁就会去想如果老英雄的喜报没有迟到,那么蒋诚的生活会不会一切都会不同呢?那这个喜报究竟为何会迟到呢?

王爵英在一开始查看喜报没有头绪的时候,发现喜报的投送地址是“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他突然想到在合川县不仅有个兴隆乡,还有一个隆兴乡,会不会是寄件人疏忽写错了?

为了找到这位英雄,王爵英给自己在隆兴乡的学生去了信。无巧不成书,王爵英在隆兴乡的学生正是蒋诚的弟弟蒋启鹏。这才终于将这份迟到三十多年的喜报真正的物归原主。

蒋诚

但是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假设,这份喜报就是阴差阳错地迟到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老英雄蒋诚的生活会不会因此改变,但他那份共产党员无私无畏敢于奉献的初心不会改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通... 在90后的童年里,有一部香港版本的《封神演义》为我们打开了封神世界,知晓了当年还未成型的三界,是如何...
原创 中... 相较于欧洲历史上频繁的国家分裂与领土纷争,中国自古以来就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统一精神,这一精神的形成,...
原创 明... 人物简介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
原创 三... 标题:三国四大杰出谋士,老成谋国、高瞻远瞩,郭嘉和他们比差远了!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智者如...
原创 郭... 唐朝名将如云,得到善终者不多,有两位名将功勋卓著,而且得到善终,最出名的莫过于郭子仪,安史之乱爆发,...
原创 晚... 自隋唐到清末,科举成为历朝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寒门子弟如果能够在科举中取得名次,个人的前途一...
原创 日... 不得不说,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所有人类的噩梦,德国、意大利还有日本追求法西斯主义,成立轴心国,想做全世界...
原创 历... 谁才是中国历史上背景最强的男人?毫无疑问是被称为“六味地黄丸”的唐中宗李显,他的背景强到什么地步呢?...
近280件希腊文物将在中国展现...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当一座公元前五世纪的一人多高大理石雕像开箱露面的一瞬间,现场...
原创 从... 在西汉历史上,有两位太后非常有名,一位是吕太后,另一位是窦太后。窦太后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虽然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