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
朱祁镇之弟。上期小编为大家讲到,明英宗朱祁镇千里送人头,土木堡直接被瓦剌部俘虏,被俘之后的朱祁镇在瓦剌被没有受到剥削压迫,与之相反,瓦剌对这位敌国的最高统治者竟好酒好肉伺候着,那为什么没有选择去杀了他呢,已经是俘虏了,
这里小编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瓦剌虽胜,但实则是以一隅之力敌全国,如果杀了最高统治者,明王朝内部并不会乱成一遭,反而会更加的同仇敌忾,与瓦剌不共戴天,二为当时俘虏英宗后,瓦剌部实权派太师也先投鼠忌器,于是想了另一种办法,既然杀了不太好,那就以皇帝为诱饵,向明王朝勒索敲诈,缓慢图之,
代宗登基,励精图治
然而令也先没想到的是,明王朝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迅速抛弃明英宗,反立英宗的弟弟
郕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而也先以英宗为挟的愿望破灭,恼羞成怒,于是带兵进犯,此时的代宗朱祁钰励精图治,知人善用,重用朝臣于谦为兵部尚书,纠集兵马,一举击败瓦剌进攻,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也先悻悻而归,此时的俘虏英宗,对于瓦剌来说,就是个只知道吃喝的废物,丝毫没有利用价值,于是也先将其放回,让这颗老鼠屎去搅代宗朱祁钰的粥。
北京,紫禁城,代宗刚刚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军政大权都握在手里,正当其准备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得知了瓦剌要将英宗放回来,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愿意,毕竟,谁愿意将权力拱手相让呢?代宗就去找于谦商议,于谦可真是对明朝忠心耿耿,于是进言“皇位都已经稳定下来了,把他接回来也是太上皇,不妨碍你掌管大权,再说了,军队都在你手里,你怕啥?”,见于谦和朝中群臣意见皆如此,代宗遂派遣大臣前去谈判,看看瓦剌部开出的条件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没想到这两位大臣也低估了瓦剌放英宗的决心,根本不走虚的,直接把你家太上皇带走就行了,于是就这样,英宗一人一骑回到了京城,代宗见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遂出门迎接,两人相见即抱头痛哭,互诉衷肠,而有意思的是,代宗将英宗安置于南宫,尊为太上皇,实则软禁控制起来,据记载,英宗被软禁期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每日都有锦衣卫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惨状着实令人唏嘘。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景泰八年,代宗朱祁钰病重,有意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此时朝臣中有英宗老臣,和一些想要借机博取功名的大臣,见代宗病重,于是密谋英宗复辟,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废代宗朱祁钰仍为
郕王,软禁起来,一个月后,代宗暴毙,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英宗以其对自己刻薄寡恩为由,给其谥曰戾,毁其所建寿陵。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朱祁钰也成了定都北京后,唯一一位没有被葬于
明十三陵
的皇帝。
小编认为,对比两位同时期的帝王,代宗综合能力要强于英宗,虽执政时间稍短,但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勤于政事,澄清吏治,
击退瓦剌的入侵,对军政、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
明朝
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而英宗之前,每一位顺利继位的大明皇帝,都有一段时间实习期。朱棣靖难时,长子就留守北平,当皇帝的时候,太子长期在南京监国。而朱棣由于征北,朱瞻基随之跟到北京,也经常留下监守。到仁宗在北京登基后,朱瞻基又作为皇太子在南京监国(做太子监国虽然时间短,但加上北京监守的时间则不短了)。可以说,仁宗宣宗父子,都有历经战阵+南北二京的经验。到英宗这里,是第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继承人,既无出征战阵,也不曾监国京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就被俘虏,功不抵过,在为政作为上,与代宗比即有些相形见绌了,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