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德镇涌山遗址——看人类文明的足迹
创始人
2025-07-28 01:32:06
0

在景德镇涌山旧石器遗址,我考古发现了岩画“O”图纹,这是旧石器时期远古先民们观天,而后在岩壁上刻画的太阳。

到了新石器时期,距今九仟年的浙江桥头遗址,远古先民在陶器上画出了光芒四射的

太阳图纹。

距今四仟年——四仟伍佰年期间,远古先民们把太阳图纹简画成“日”字,同一时期还出现了“火、山”两个文字,在山东被考古学家们考古发现。

我在景德镇涌山旧石器时期遗址考古、发现“

”图样岩画,属旧石器时期远古先民在岩壁上刻画人的图纹。到了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距今七仟年——五仟年时期的彩陶上出现了“

”的刻符,是啥?我研究、分析,确认是人的坐姿,腿长手短,人在撒网捕鱼的坐姿。

我和中国“文符”有缘,认识文符是二十多年前,二十多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走进半坡遗址。历时五年之久,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我和“文符”有缘,那是二0一0年我和中国九位考古学家共同走进景德镇涌山旧石器时期遗址,参加考古活动。考古发现了一件神秘的文物,“豆”碗。“豆”碗底部有刻画

两个“文符”,是啥?有一位专家说:“要请古文学专家、教授来识别两个“文符”,是啥文字?

中国“文符”分布很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多地遗址的岩壁、古陶刻有“文符”的出现。从旧石器时期遗址一直到夏朝都出现“文符”。全国各地的考古学家不认识“文符”是啥,就草率地说:“文符不是文字”。景德镇涌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出现了很多“文符”,其中这个“

”文符就特别显眼。

中国文符有人说像鸟足,有人说像英文,这么看就真不是中国文字了。这样以来就成了解不开的谜。

在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考古发现很多古陶上画出的精美的艺术纹饰,我们称之为彩陶,并且书写了很多“文符”,而且奇怪的是古陶上没有彩色纹饰的古陶上也出现文符,是不是古文字?很多考古学家们开始说:“疑似中国古文字,但就是不认识在写啥。

我们先从仰韶文化的彩陶,从刻划的文符来看是不是文字?

这个文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多像高速公路轿车下高速的出口处、匝口。我研究、分析确认它是道路的“道”、或者是“路”字。到了甲骨文时期就又一个文字出现“

”这个甲骨文,这个文字就是一个人在道路上行走;现代汉字就改为“行”字。

”这个字符出现在彩陶上,我研究、分析、确定是挂食品的钩子,属木质结构的钩子,当食品和肉类食品没吃完就挂起来明天吃。

”这个文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我研究、分析、确认它是攻击性兵器,它是“歼”字,它多像现代农村人使用的锄头。到了甲骨文时期出现这个文字“ ”,这是双手举起兵器,准备砸向敌人,这个字是个“兵”字。

先后出现在七仟年——五仟年的彩陶上,这两个文符类似,我研究、分析、确认是男人的性器官。到了甲骨文、青铜铭文时代就变成了“

”字,和性器官一模一样的象形文字;到了现代汉字时代又变成了“祖”字,一个边旁,旁边一个“且”字,这个“祖”字是性器官,在告诉世人,男人的性器官是传种接代的“祖宗”。

“十”这个文符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出现,那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数学、数字文化,它不是数学题里的“10”字。我研究、分析、确认是攻击性武器,又是盾牌,和“甲”字有关联。甲骨文时期的“甲”字是龟的外壳,硬。“甲”字是甲、乙、丙、丁数字里的“一”个字,“甲”字又是兵器,防止攻击性兵器的盾牌,舰艇上的甲板和盾牌用途不是一样吗?

我佐证“十”字是兵器,来看汉字“戎”字。左下角一个“十”字,右上边一个“戈”字,两个文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戎”字,分开来都是兵器。不信再来看现代文字“士”字。这个“士”字是指级别最低的兵,一竖代表人,一横是人手持着一杆木棍或兵器在手,站立时一看就是手持兵器站在地上的“士”兵。

这个字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出现的一个文符,这一时期出现了帝王,“ ”这个字符从造型上看,它是士兵跪在地上,腰间佩戴一个兵器在身,像吗?

“L”这个字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一竖一横这个“L”文符,它是远古先民们建房屋的“墙”字。两块木板夹起墙体的空间,向夹起木板的中间倒进泥土,参些稻草混在一起,用工具“

”夯实,又用工具“

”夯实屋内的地面泥土,而后用火烧硬墙体和地面,最后用木柱支撑房屋的柱子、梁,屋顶盖上稻草遮挡雨水,这就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最原始的房屋。我小时候见过毛草泥土墙房屋。

“V”这个文符,新石器时期出现在彩陶上,上宽下尖,凹下去的造型,它是啥意思?我研究、分析、确认它是放汲水陶器“ ”的古文字“文符”。人到河边把陶器灌满水,到家时立在这个凹槽形“V”形的地上,陶罐里的水就不会外溢;它又在表达另一个意思,就是女人的性器官,到了甲骨文时期就变成了这样一个“ ”文字,现代文字“卵”字、“女”字三个时期的四个文字都在表示同一个意思,女人性器官。

“V”这个文符出现在景德镇涌山遗址,“V”这个字符出现在“豆”碗的底部,“豆”碗底部还有“

”这个字符,我研究、分析、确认它是表示男女的性器官,一凹一凸的性别文字。

我研究确认“豆”碗距今约在四仟年前后,是那一时期部落领袖使用的瓷碗。文符刻在“豆”碗底部,它不只是古文字记事的工具,而是赋予了思想、情感。是生产者烧制成功后上交到部落领袖的礼物。

”这个文符,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帝王,这是一个官帽的古文字“文符”,叫“尊”字。陶器时代是放果品的陶盘,到了现代社会也在做尊字造形的瓷器。

在新石器时期末,夏朝之前、约五仟年之前,中国开始有部落领袖领导的族群人数增多,地盘变大,权力也变大。就有称霸一方的领袖,帝王开始诞生,虞氏帝王、黄帝、炎帝、蚩尤王,直到夏朝,“王”字就开始出现,“王”者是顶天立地雄性男人,最早的王字是“ ”这样的。族群转变为国家,国家文明社会就在虞氏帝王时期诞生。虞氏帝王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历史人物,最早的帝王。

我列举了这么少数几个文符破译成文字。我能破译“文符”成为文字,是我长期创作文学作品、翻字典、看甲骨文、青铜铭文所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考古、发现“豆”碗,底部有“文符”,是直接原因。面对出土的文物,我必须有个明确的说词,让国家媒体传播中华“文明”。读懂文符,中华文明史就可向前推,论证华夏文明历史五仟年、华夏文明历史七仟年、华夏文明历史八仟年……。中国“刻符”、“文符”就不是符号了,而是中国早期文字,它是中国古文字的根脉和始祖。

“刻符”又称“文符”,破译成功就成了文字,中国族群社会就成为了国家“文明”社会。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时先生说中华文明史可推到八仟年,而不是五仟年。根据我在中国境内的考古、分析、研究、确认华夏文明从族群部落进入国家文明社会只有七仟年。想要了解中华文明史,我在下篇科学论文再做讲解。

人物介绍

余希平,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外震动。彼时,英国记者贝特兰曾受美国好友埃德加·斯诺的委托特意来到西安实...
原创 中... 全文共1630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一个 家族庞大 、 子孙兴旺的大...
原创 唐... 在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是许多中原王朝的必修课。他们把长城视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自西周以来,...
原创 刘... 刘备的家庭正在衰落,所以他不得不从很小的时候就想办法赚钱和补贴家人。但是刘备与众不同。他喜欢好看的衣...
原创 为... 自古江山英雄才人辈出,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为了能够享受和平安稳的日子,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历史中许多名人...
原创 首...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炮火隆隆,数十万朝鲜人民军全面撕破38线,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700多年前,蒙古大军用几天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
原创 殷... 20世纪,在中国有一个地方——殷墟,被称为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因为这里已经大大小小发掘了...
原创 英... 引言 现在人们常用“运筹帷幄”一词形容十分有远见的人。《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曾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
原创 顺... 前言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帝王,后世也给予了他们不同的评价,不知在这众多位帝王中哪一位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