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亚几千年来的大国和强国,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深刻地影响着周围的诸多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向他们大量输出。古代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朝鲜半岛了,今天的朝韩两国以前长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国家有高丽、李氏朝鲜等,都是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而存在。所谓藩属国,就是向中原王朝称臣,以王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国王的继承人需要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才具备最高的合法性。
古代朝鲜以中国为宗主国的历史是一个事实,但是随着近现代韩国的经济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有意避讳那段历史。那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是辉煌的,对韩国人来说却是耻辱的,毕竟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祖先长期向别的政权称臣纳贡。再加上现在的韩国自诩为“宇宙的中心”,自大的心理也让他们根本不愿意接受那一段历史。这也就能理解,为何他们会被外界调侃为“历史创作家”,自己想要什么历史就动手编什么历史。
早在上个世纪,韩国就开始极力撇清和中国的历史关系,对古代历史缄口不提。但是196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洪水,却让韩国人羞红了脸,因为石碑上的汉字让他们知道,那段历史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这块石碑名为“大清皇帝功德碑”,是李氏朝鲜第16位国王李倧,为大清皇帝皇太极立的功德碑。这块碑的主体都是汉字,同时也有满文和蒙文两种文字,是历史的一个见证。这块碑的由来,对如今的韩国人来说,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因为李氏朝鲜的国号、衣冠都是大明赐予的,万历年间还曾不惜国力帮助朝鲜打退了日本的侵略,对朝鲜恩如父母。所以明末后金崛起后,李氏朝鲜也是力挺大明的,对后金和之后的大清都造成的不小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之后亲率10万大军进攻朝鲜,只用了12天便兵临都城之下。朝鲜没有抵抗之力,派使者送上请和书:
朝鲜国王谨上言于大清宽温仁圣皇帝:小邦获戾大国,自速兵祸,栖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
次年正月朝鲜国王率文武百官叩拜皇太极,愿意奉大清为正朔、去明年号、按时朝贡。此外,为了显示皇太极的“宽仁”,朝鲜国王表示会为他树立功德碑。但大臣们一个比一个有骨气,坚决不愿意为清朝写碑文,但是在国王的反复要求下还是有4个大臣写了碑文。碑文初稿被送到皇太极手中,经由范文程修改后正式定稿,交还朝鲜方面刻在碑上。清朝方面还时不时派人前去查看进度,免得朝鲜方面又玩什么猫腻。为了以示诚意,朝鲜还主动派了一小支部队来守护这块功德碑。
朝鲜对清朝的臣服,只是因为迫于清军的武力威慑,他们一直偷偷地将明朝的“崇祯”年号沿用了265年之久。直到1894年清军输给了日本,朝鲜对清朝不再臣服,之后又被日本占领吞并。日本不希望清朝对朝鲜还有过多的影响力,所以在1895年便将这块功德碑推倒了。1913年这块碑被挖了出来,被重新立了起来,但1956年再次被韩国推倒。直到1963年的这场洪水,这块碑又重新回到了韩国人的视线中。对于这一次的出土,韩国人选择了接受。
任何一个辉煌过的民族,也难免会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有四千多年都是辉煌的,近代以来的百余年照样屈辱不堪。大国尚且如此,况小国乎?这块“大清皇帝功德碑”,被韩国人竖立在了乐天世界大楼,当作他们民族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