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印”总督卞宝第故居修缮完成,这里曾见证扬州银行变迁
创始人
2025-07-27 21:33:15
0

修旧如旧

晚清重臣卞宝第故居,老扬州不陌生。但熟知卞宝第其人其事,乃至其后人的情况以及宅第历史用途者,却为数不多。10月2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扬州老城广陵路采访了解到,经过施工人员连续工作,“七印总督”卞宝第故居保护更新工程刚刚完工。故居进行了哪些修缮,修缮采用了哪种方式,和此前相比,修缮后又是什么模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卞宝第,扬州人,当地卞氏“忠贞世家”后裔,字颂臣,号娱园,清咸丰元年(1851)中举后入仕,晚清洋务派重要人物。历任闽浙总督,兼兵部尚书,一品衔封疆大吏。巅峰时以闽浙总督兼摄福建巡抚、船政大臣、福州将军、陆路提督、福建盐政、福建学政,人称“七印总督”。

当地文史专家介绍,卞宝第告老还乡后定居扬州梅花书院对面的广陵路219号,这里便是卞宝第故居。老宅为典型晚清、民国府邸。卞宝第故居原范围北抵广陵路,南通丁家湾86号,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盛时其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范围东到广陵路195号今消防队驻地,西至219号,南到丁家湾86-4小武城巷以北,北至今广陵路沿街,与对面梅花书院及原汇昌永钱庄相望。

据了解,因岁月沧桑,自然侵蚀,缺乏维护等原因,卞宝第故居部分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今年年初,扬州市广陵区启动卞宝第故居修缮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卞宝第故居修缮,施工方和设计方慎之又慎,一方面以现存房屋的平面布局、墙体、屋面、构架、装修,以及地坪的形制、造型、风格、工艺、用材质地为修缮的主要依据,同时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寻找线索,力求在修缮中保持历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

记者采访获悉,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揭瓦不落架”大修方式,同时采用墩接、挖补等传统古建修缮工艺技术,尽量保留主体原结构,留住历史记忆。在老房揭瓦不落架大修过程中,所有的旧砖旧瓦,包括栏杆门窗,都是先有鉴证、编号,再原样安装,修旧如旧,保留主体结构,重现历史原貌。经过数月努力,目前整个修缮工程已全部完工,包括卞宝第故居中进、后进楼房,并对火毁的前进房屋及前串廊原址原形制恢复。

古朴回廊

记者现场看到,修缮后的院落中,南北三幢楼房高高耸立,气势尽显。整个建筑群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传统风貌再现。楼与楼之间廊道相连,并与旁置厢楼互连相串,“日”字型楼群格局重现,再现历史建筑光华。

记者请教专家和查阅文献资料得知,卞宝第故居这一百年老宅背后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曾居住了清朝两代一品高官:卞士云、卞宝第父子。卞宝第宅第是其父卞士云(曾任浙江巡抚兼管盐政)在清道光年间购建。卞宝第家族人才辈出,卞宝第长子卞绪昌官至安徽按察使,次子卞綍昌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女婿,曾任驻长崎领事,并承办新式企业,还是隶书大家。卞绪昌之子卞白眉为银行家,其夫人是李鸿章的侄孙女李国锦。目前,卞氏后人多定居海外。2006年,卞氏后人从美国回到扬州寻根,偶见当地古建专家赵立昌先生的《老建筑年谱》,才找到了卞家祖宅。此后,卞氏后人曾多次来扬寻访祖屋,对家乡一往情深。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卞宝第府第先后成为苏北分行、人民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单位办公地,卞氏宅第,可谓扬州银行变迁的历史见证。通讯员 张孔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原创 李...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二月到六月,招兵买马、肃清太原、驱赶突厥,然后七月筑台誓师,正式起兵“匡...
录尚书事,中书监,侍中……两晋... 1、丞相(或相国): 很少设,且大多为权臣称帝前给自己加封的。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
武则天和李治两人,谁先动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与李治的感情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的结合不仅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对唐...
原创 中... 商朝(约前562年—约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它推翻了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
原创 美... 西方政要赞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斯大林惊叹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美国各届总统更是给...
西安新发掘古墓葬3000余座,... 据“发现长安—西安考古三十年” 学术研讨会上消息 2023年到2024年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
原创 一... 提到爱新觉罗,大家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高贵的皇族,这是一个专属于清朝皇室的姓氏。这一满族姓氏的含义是如...
原创 清... 前言: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论诗五首》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距离我们...
原创 清... 说起清朝,相信很多人非常愤恨吧,毕竟乾隆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国家落后,才会发生近代那段屈辱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