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伏帅 史崧正 法学学部通讯员:余紫嫣
2025年7月7日晚,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赴邵阳市绥宁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线上形式,对唐家村唐人书记进行了深入专访。此次访谈旨在探访唐家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以竹编非遗产业为核心驱动力的生动实践,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收集宝贵的一线经验。
访谈中,唐人书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其以电商直播推广、竹编非遗传承、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抓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创新路径。他特别分享了其创立的“唐娭毑”品牌项目——“合作社+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本地竹编资源,为留守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平台,更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优化了乡村人才结构,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成效显著,获得多方关注与支持。
(图一:队员们进行线上采访)
实践团尤为关注竹编产业在生态保护维度的贡献。唐人书记介绍,当前唐家村正与高校合作,深化农林废弃物利用研究,重点探索提升竹废料附加值的可行路径。该项目虽处探索阶段,亟需资金与政策支持,却为本地竹编产业升级及竹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方向。
为进一步拓展影响,唐家村多措并举推广竹编文化、吸引新生力量:一是打造竹编实践基地,吸引学校开展亲子研学与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传承火种;二是将竹编产品融入特色民宿与风景区,巧妙结合侗族苗族风情,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通过调研,实践团深刻了解到,唐家村通过“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理念引领,已成功推动竹编产业从深山农具向时尚文创华丽转身,参与主体亦由留守老人扩展至返乡青年。 唐人书记总结道:“竹子是空的,但竹编产业能填实乡亲们的钱袋子,更能编出乡村振兴的实路子。” 此次专访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 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像唐家村这样,守传统技艺之“根”,创时代发展之“新”,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方能持续为乡土注入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