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祖康熙爷是大清的第四位皇帝,他不仅是大清的一代明君,更是历史上有作为的千古一帝。生在帝王家的子孙,自然不会将荣华富贵放在眼里,而是更在意权势和地位。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亦可反目为仇,痛下杀手。
然而,康熙与自己的哥哥感情却是十分亲厚。并没有因为皇位,兄弟之间反目成仇。
不愿争夺皇位的皇子
康熙爷的这位哥哥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顺治皇帝的皇长子出生没多久后便染上天花不幸夭折了,所以,这个孩子一直被顺治皇帝当作长子来看待,并且取名为福全。
顺治皇帝的儿子们都很优秀,能文能武,顺治十分喜欢他的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不仅经常去上书房查看他们的功课,还会亲自带着他们去练习骑射。兄弟二人时常在一处玩耍,所以两人的感情自然更为亲厚。
顺治虽然十分喜爱自己的两个皇子,但是,将来继承大统的只能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所以,他开始细细地观察着自己的皇子们,想要看看谁更适合继承自己的万里江山。
有一次,顺治去训练场看皇子们的骑射,他突然问福全,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时的福全年纪很小,并不清楚顺治的用意,随口便说自己想做个王爷,他觉得做个王爷挺好的。
顺治很诧异,福全竟然对皇位不感兴趣。于是,同样的问题,顺治又拿去问康熙,然而小小年纪的康熙却语出惊人,他告诉顺治,自己想像他一样,登上皇位,做皇帝。没想到,最终两个皇子的愿望竟然都实现了。
顺治驾崩以后,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成为了康熙皇帝。皇二子则做了王爷。
一心一意辅佐弟弟
康熙登基后,便封了福全为亲王,并且允许福全参与朝堂之事。尽管康熙坐上了皇位,但他还是把福全当作自己最亲的兄长,还像小时候一样,朝堂之事也会时常和福全讨论。
福全虽然是兄长,却十分恪守君臣之礼,他一心一意的辅佐康熙,凡事都以大清和康熙为重。
康熙亲政后,朝堂并不安稳,虽然有孝庄太后的扶持,却依然难以制衡鳌拜。
当时的鳌拜是朝廷的重臣,居功自傲,风头正盛,压根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他觉得康熙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根本不敢把他怎么样。而且朝堂之上,也无人敢与鳌拜为敌,致使鳌拜更加的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康熙与福全密谋如何除掉鳌拜,因为只有铲除鳌拜这个心腹大患,康熙才可以坐稳皇位,朝廷的大权才可以真正掌握在康熙的手中。
制定周密的计划以后,康熙成功的擒拿了鳌拜,当然,这件事少不了福全的鼎力相助,兄弟二人齐心协力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要不说还是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呢。
顾全大局,牺牲自我
康熙是不可多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平蒙古,平各个民族的叛乱,而且多次御驾亲征,为大清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福全尽心竭力的陪着康熙亲征,多次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平叛葛尔丹的战役中大显身手,将敌军打的落荒而逃。
葛尔丹在兵败后的第二日便递上了降书,表示愿意归顺大清,不曾想,葛尔丹却是假意投诚,实则是在暗中排兵布阵,准备再次向大清发起进攻。
康熙的皇长子急功近利,为了能够追回逃跑的葛尔丹,只带了一路兵马孤军深入,追兵几十里后,陷入了敌军设的陷阱中,为了营救皇长子,国舅爷佟国纲不幸战死。得知消息的福全为了保护皇长子,只能下令让大军撤退。
本来可以打赢的战役,如今却吃了败仗,康熙得知消息后,龙颜震怒,不少朝臣上表启奏要求严惩福全。不仅出师不利,打了败仗,还擅自做主撤军,藐视君上的等等罪状。
康熙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才得知造成兵败的主要原因竟是自己的皇长子造成的。他虽十分生气,却终究不忍心治儿子的罪。一边是与自己十分亲厚的兄长,一边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康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福全不想让康熙左右为难,于是便上了一道密折交予康熙,他告诉康熙此次事件只能由他全力承担。只有惩罚了自己,才可以堵住朝臣的悠悠之口,也可以保住皇长子。所以,他恳请康熙不要顾及自己,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
康熙内心十分感激福全,在次日上朝时,便下令撤去福全议政王的职务,从此不再参与朝政之事。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再次出征为康熙解决心腹大患
时隔很多年后,康熙亲自挂帅出征攻打葛尔丹。虽然福全已经多年不问朝堂之事了,但是,这次攻打葛尔丹,他一再地上书请奏康熙,执意要随康熙出征攻打葛尔丹,康熙无奈只好答允他。
兄弟二人齐心协力,经历了多日的苦战,终于彻底打败了葛尔丹,获得了全胜。福全自从被康熙免职后,一直都赋闲在家,远离朝堂。
就像他小时候说的一样,做个王爷就很好。没想到他真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他这次出征,是想帮助康熙解决多年的心腹大患。也想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
凯旋回京后,福全继续过上了富贵王爷的日子,康熙时不时的会到他府上去看望他,兄弟二人把酒言欢,就像回到小时候一样。康熙十分珍惜与福全相聚的日子。
世上再无兄长
后来福全不幸染上重症后,康熙十分担心,不仅派去宫中所有的太医,还命令他们全力医治自己的兄长。然而,即便是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
康熙时常去看望福全,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兄长,康熙的内心十分悲痛。面对疾病,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康熙,也无能为力。
他在出征前,依然放心不下兄长,特意又去看望福全。两人都紧紧握着彼此的手,诉说着小时候的往事。福全这一次没有称呼康熙为皇上,而是亲切地唤了康熙一声“三弟,此次出征一定要多加保重啊。”
康熙闻言,立时心中一酸,他握着兄长的手,告诉他,自己回来一定先来看他。康熙走后,福全告诉自己的儿子,能在临死之前见康熙一面,他的心愿已了。说完便闭上了双眼。
小结:
康熙听闻噩耗痛不欲生,立刻下令大军返回。当他见到了福全的棺椁时,悲痛万分,痛哭这世上再无兄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