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一代传奇相国吕不韦,本是一介商人,看出秦昭襄王奇货可居,最终投身政治,成为秦国相国,风光一时。而在民国年代,同样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南浔富贾,曾海外经商,后又投身革命洪流,成就一番伟业,他就是被誉为“现代吕不韦”的张静江。
图 | 张静江(左一)于日本东京
出身富贾,年少经商
张静江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张家在南浔可谓鼎鼎有名,是南浔“四象”之一,富甲天下。在南浔素来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谚语,意指江南的富户。张静江自幼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是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像一般的富家公子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有着进取精神。年少在巴黎游历时,他发现巴黎竟没有任何中国产品,有着商人家庭天生的敏锐感的他很快就突发奇想,想要在法国筹建一个中国公司,来推销中国产品。
在父亲财力的帮助下,张静江得以在国内购买了茶、丝绸、瓷器、古董、字画等等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产品,之后张静江便将这些产品运往法国。他在巴黎的繁华地段租下两间门面房,用来摆放商品,由于张静江挑选的地段极佳,再加上运来的商品档次高,很快就受到巴黎上层社会的关注,生意很是红火。之后张静江又在巴黎最繁华的意大利街开设茶店,取名为“开元”,茶店华美雅静,不仅吸引了很多法国民众,同时也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心系革命,慷慨解囊
在法国经商的张静江不久在伦敦旅社结识了孙鸿哲、吴稚晖等一批先进的革命青年,在与他们的交谈之中,张静江萌发出为国尽力,投身革命的想法,29岁的张静江很快就在巴黎和吴稚晖、李石曾等人组织了革命社团——世界社。1905年,张静江在乘船去往法国的途中,认识了孙中山,张静江此时还在清政府任职,因此一开始孙中山对他存有戒心,没想到张静江却在甲板上拦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以为我是反对你的,我却是最赞成你的人。”在船上张静江与孙中山彻夜深谈,这更加加深了他对革命的热情,在船上他还许诺孙中山,如果革命需要资金便给他发电报:A表示1万元,B表示2万元,C表示3万元。也是这次海上偶遇,张静江从此投身革命洪流,积极为革命出力奉献。
在孙中山向张静江发出求助电报的时候,张静江践约汇钱,此后只要孙中山在革命上出现资金问题,张静江都会倾囊相助,从不怠慢。孙中山为此常说道:“自同盟会成立后,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可见张静江对革命的热衷和无私奉献。后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杀清廷官员良弼,关东起义等革命行动,都得到了张静江财力上的资助。为此孙中山称赞他为“革命圣人”,还给他题词——丹心侠骨,对他信任有加。
图 | 孙中山先生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留影 照片赠予张静江
成民国大功臣
张静江不仅在财力上大力帮助革命党人,他自己亦满腔热血。1912年5月,张静江巧设计谋,炸死了由袁世凯扶植的北洋军阀一分子徐宝山。徐宝山是淮徐的盐枭,后由袁世凯扶植成为驻守扬州的第二军军长,是南方革命党讨伐袁世凯的第一阻力。为了替革命扫清障碍,张静江捉住徐宝山嗜好古董的特点,然后模仿徐宝山派往上海寻购古董的亲信的笔迹,写信给徐宝山:觅得一古铜器确为商代古物,所值不赀,先遣人呈阅,如中意然后议价等语……并有专门钥匙,交代非徐本人不可打开。
徐宝山果然中计,兴冲冲地打开箱子,随后便被当场炸死。经由此事,革命党人精神大振,更加坚定了他们推翻袁世凯的信心。
张静江对于民国政府的建立是有突出贡献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他的话,民国政府也许就不在南京了,据史料表明:张静江自己出资600万大洋及上海证券交易所1400万两白银的抵押债券变现,成为建立民国政府的第一笔资金。在他的统协管理下,民国政府利用“庚子赔款教育基金”进行钱生钱的发展模式,大力投入铁路建设,开设水利处、电气处、矿业管理处等等,在短短数年内,张静江就将10万元的资产变成2000余万元资产,为政府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张静江用行动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支持孙文是能人、革命狂人,搞经济建设也是行家!
图 | 张静江与原配夫人姚蕙
不仅如此,正是在张静江的帮助下,蒋介石才得以掌管民国政府,要知道在当时张静江可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而此时的蒋介石不过只是一个低阶将领。正是张静江的提拔,蒋介石才得以发挥才干。蒋介石北伐,是张静江大力支持,并为他筹措军饷;汪精卫和蒋介石闹对立,是张静江从中协调。在张静江的帮助下,蒋介石才逐步站稳脚跟,成为国民党的统帅。由此看来张静江为民国政府的建立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遭忌被下架,晚年念佛为生
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曾经为国民党和民国政府作出突出贡献的张静江很快就遭到了猜忌,他开始被架空权利,成为党内可有可无的存在。看透世事炎凉的张静江就此辞官归隐,回家养病,1932年,“一二八”抗战爆发,得知这一噩耗的张静江从此吃斋念佛,1935年,印光法师到上海,张静江登门拜访,与法师彻夜深谈,离别之际张静江突然放声大哭,自觉大彻大悟,在佛门之中找到自己的归路。
1945年,张静江因痼疾而双目失明,从此每天只能收听广播,吃斋念佛,了度残生。1950年,张静江病逝于纽约,享年74岁,台湾当局为他设灵堂公祭,蒋介石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亲书“痛失导师”,以示怀念。
他确实配得上“丹心侠骨”这四个字,他一生为国为民,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自己追崇的革命与理想,即使他不曾在战场上提枪跃马,但他却是人们心中永远的革命战士。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