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并非被康熙凌迟处死,而是被康熙爷硬生生的“折磨死”,这里说的折磨是指精神上,并不是身体上。王辅臣是吕布的翻版,唯一不同的一点是他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死来保全家人,并不是与吕布一样将全家人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陪自己一起死。
王辅臣被杀的原因
王辅臣与吴三桂相交甚好,并且与兄弟一样亲,不过王辅臣得罪了顺治爷被下野十余年,此时的吴三桂并没有帮助王辅臣,因此导致二人关系破裂,并且王辅臣当着康熙爷的面曾经说过:吴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则同车,寝则同衾。
王辅臣的功劳非常大,是吴三桂入关后的心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帮助吴三桂攻城掠地无人能挡,可惜他只有军事头脑,并没有政治头脑,打下江山后,嚣张跋扈,可顺治帝不管你曾经立了多大的功劳,我只认吴三桂,谁认识你王辅臣。
王辅臣下野后,在家十几年,此期间王辅臣从没有受到过吴三桂的援助,成为后补的他在没有机会上位,要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顺治帝出家后,康熙爷执政,康熙上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平三藩,除鳌拜,正是用人之际,因此表现活跃,屡屡在康熙爷面前敬献忠言,由于是用人之际康熙自然是选择了重新启用王辅臣,赐其甘陕八万兵马,并封甘陕将军,可谓隆恩浩荡。
可见康熙爷把西北的咽喉部位都交给了王辅臣,可王辅臣在吴三桂谋反后犹豫不决,一会帮吴三桂一会帮康熙,最后两头不讨好,他的结局已然成为定局,不论吴三桂是成功,还是康熙爷成功,他的结局都是死。
王辅臣的死与其简单的政治头脑脱不了干系
康熙爷成功平定三藩后,对这位大战之时犹豫不决的甘陕将军进行清算,反而将其封为太子太保,头脑简单的王辅臣认为康熙帝原谅了自己在大战中的犹豫不决,最终才知道这是康熙爷在羞辱自己,是在杀自己前夕给自己的信号。
公元1681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年,王辅臣为了保全全家的性命,选择了自杀,王辅臣自知不久后康熙爷就会对自己下手,由于当时三藩已定,鳌拜已经铲除,康熙随时随地都能收拾王辅臣。
王辅臣在这种阴影下活了将近十年,十年的恐惧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过这是对他最好的结局,毕竟鳌拜的下场他也看到了,康熙动手王家可能被诛杀九族,还不如用自己的生命来救了全家的性命。
如果当初他不交权,反康熙是有胜算的,可惜他的政治头脑太简单的,交出军权,相当于被囚禁在京城。大权在握之时,不谈条件,兵权交了之后,才想自己不应该交出,这时等待的只有康熙的屠刀。
强调一点王辅臣并非被凌迟处死,而是自己自杀。王辅臣的结果不论是归降吴三桂还是康熙爷,不论康熙爷胜利还是吴三桂胜利,他的结局只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