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被朱元璋腰斩的才子,为了寻找他的作品,毛主席一天内发三次电报
创始人
2025-07-26 14:02:37
0

前言:

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毛主席写下一首大气、乐观的《咏梅》,在吟诵梅花傲骨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人的坚定信仰和乐观态度。

不过在创作这首词之前,毛主席大量阅读了古人关于梅花的作品,为了寻找一首词的作者,毛主席甚至曾一天内连发三次电报。

毛主席寻找的人是谁,又是怎样的作品使得毛主席如此感兴趣?

这一切还要从元末明初说起。

明朝才子高启

元朝末年,高启在苏州出生了。不过生逢乱世的他很快失去父母,只留下他存活在世上。

没有了父母的关爱,高启的生活十分寂寞,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读书。时间一长,高启竟发现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逐渐长大后,高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学问,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此时的他,也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或是施展抱负青史留名,或是隐居山林度过此生。

这时的高启生活在张士诚的地盘内,不同于外面的烽火连天,张士诚的治下生活安定,不用每天担惊受怕。而且张士诚虽然读书不多,却对高启这些读书人尊敬有加。

可惜的是,当朱元璋围攻张士诚的时候,往日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城内人人自危,担心末日的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高启的女儿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加上治疗不及时,最终离开人世。这种丧女之痛令高启丧失了建功立业的雄心,一心想着归隐田园。

当朱元璋最终攻入城内后,第一时间邀请高启来到自己身边做官。不过高启将女儿之死与朱元璋联系到一起,直接拒绝这个请求。

等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结束了外族统治时代,重新将主导权收回自己人的手里。这时的高启也逐渐走出亲人离世的阴影,对朱元璋也多了一丝敬佩。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的朱元璋也正在思考着高启的问题。因为高启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即便是隐居也会有作品流传出来。更重要的是,高启在文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若是高启能同意入朝为官,其他文人也就不再排斥新朝廷,对新朝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帮助。

恰好此时朱元璋打算修撰《元史》,正好可以以此为契机拉拢高启。

高启被腰斩

在高启34岁这一年,他接受了朱元璋的邀请,担起修撰《元史》的重任。因为相比于元朝的统治,此时的百姓明显更加幸福。

不过当高启做官后,发现明朝的真正形式与他想象中有着极大差别。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但却太过严苛亦或者说残暴。

尤其是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同时灭绝天下不臣之心,制定极其严格的律法,许多官员因为一点小事就会被处死。而在这些官员中,许多都是高启的朋友。

高启自知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只能眼睁睁看着朋友受难,对朱元璋以及对明朝的态度有了大变化。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心灰意冷,高启又一次萌生归隐之心。

《元史》完成后,高启拒绝了朱元璋升官的好意,谢绝朱元璋的挽留,直接辞官归隐。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并未因此放过他,反而派人日夜监视他的行为。

因为高启属于江南名士,在文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几次三番的推辞已经惹恼朱元璋,让他误以为高启等人太过清高,看不起自己的出身,萌生了杀鸡儆猴的想法。

只不过高启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所以朱元璋一直没有找到借口将其处决,唯一的办法只有派人监视,伺机抓住把柄。

公元1374年,高启在一篇文章中用到了“虎踞龙盘”这个成语,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讲,龙代表着皇权,高启将这个词用在他处明显是犯了大忌。

就这样,朱元璋找到了杀掉高启的机会,在一个街头将高启腰斩,一代才子就此陨落,留下的只有他的作品。

毛主席三封电报寻找高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决定创作一首关于梅花的词,于是遍读相关的作品。不过有一个问题却难住了毛主席,他对“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一句十分赞赏,可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道全文是什么。

为了尽快读到全文,毛主席一天之内给田家英发出三份信件,希望能尽快调查出作者和整首作品。

在田家英的努力下,高启自己的作品全文终于摆到毛主席的面前。

梅花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衣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诗的第一句用的是疑问的语气,先是完美没话应该生长在王母娘娘的瑶台中,是谁将她种在了江南呢?对于这个问题,高启并没有回答,而是继续赞扬了梅花的高贵品格。

令毛主席惊艳的第二句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卧雪”,另一个是“林下美人”。

卧雪的主人公是袁安,在一次大雪中宁愿冒着饿死的风险蜗居在家,也不愿意出门给别人添麻烦,向别人讨要食物。

林下美人则是指赵师雄在当官途中遇到美人,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正在梅树下睡觉。

这两个典故意在赞扬梅花的高贵与廉洁,同时也将梅花温柔、少女的一面显现出来。

最后一句中的“何郎”也是一个典故。相传何逊在扬州做官时种下一棵梅树,经常与好友在树下饮酒谈心。调到洛阳后不习惯没有梅树的日子,于是请求再次回到扬州做官。

也正是如此,诗中才说何逊逝世后,世界上就没出过关于梅花的好作品,因为没有人能够懂得梅花真正的内涵了。

总结:

高启的整首诗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廉洁与高贵,更写出了梅花温柔娇羞的样子。这首诗不仅是在写梅花,或许也是高启在写自己。即便面对腰斩也不退缩,直言将功过留与后人。高启的身上,同样具有梅花般的品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白水县发现蔡伦庙遗址 中新网西安10月17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7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近...
原创 大... 唐武德年间,闽东南沿海一座新的城市正式设县,因为它位于漳水之滨,所以被命名为——漳州。宋元以来,漳州...
原创 中... 所谓的败家,就是挥霍浪费,使家业败落。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在即位时候,拥有的是大好江山和千年一...
原创 有... 去朝鲜玩了一圈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朝鲜,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1、不管是早上,还是夜晚,朝鲜的公交车...
原创 王... 王耀武 作者兰台 如果要评选国民党黄埔系将领中谁最会打仗,王耀武不敢说自己是第一;但是如果要评选黄埔...
延津抗战故事:贾子和掩护陈毅夫... 主角:贾子和 故事: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贾子和从一个民众自卫团团长,成长为我冀鲁豫四分区十四团团长。...
原创 明... 历代的王朝在毁灭之时大多经历过党争,党争是王朝走向灭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明朝为例,晚明时以东林党...
原创 比... 说起苏联短暂而富有传奇性的历史,就不得不提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人均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在政治观...
原创 鲜... 抗战14年,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英雄和名将,除了大名鼎鼎的薛岳、孙立人、张自忠等少数人被世人熟知外,更...
原创 朱... 汉初和明初都有诸侯王,帝王如何处理这些诸侯王呢?我们知道,汉初的汉武帝刘彻采取的方式是推行“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