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贾子和
故事: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贾子和从一个民众自卫团团长,成长为我冀鲁豫四分区十四团团长。他带领队伍打日寇,缴敌粮,多次掩护八路军高级将领顺利过境延津,奔赴延安,其中就包括开国元帅陈毅的夫人张茜。
讲述人:贾文喜(贾子和之子)(内容根据《延津县志》、《延津县党史》、《延津政协文史资料》、《省政协文史》、《我军高级将领在原屯、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主要事迹纪实》等资料讲述。)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延津县城于1938年春沦为敌占区,广大农村一时盗匪四起,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式下,以保家自卫为宗旨的地方武装“民众自卫团”应运而生。其中,贾子和带领的贾团在八路军的影响下日益壮大。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该团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歼敌数千人,缴获各种武器八千多件,为延津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被各方势力争取的“贾团”
贾子和,1903年出生,延津县胙城乡王堤村人,家境富裕。贾子和讲义气,乐善好施,乡邻有难相求,必慷慨解囊。每逢胙城四月四古会,他都命家人烧大锅茶水供应路人。1942年,为保家自卫,贾子和以胙城为基点建立民众自卫团,覆盖小庄、野厂、班枣、魏邱等60多个村庄。凭借个人魅力和一身正气,贾团的力量日益壮大,常备队员由初建时的二三十人增至380多人,预备队员则有3000余人。
一时间,贾团成为各方势力争取的对象。日本人对贾子和封官许愿,软硬兼施,妄图利用贾团阻止八路军从县境北部向太行堤南延伸。八路军地下党名叫孙英的同志也奉命化身棉商,加入贾团,并逐步取得贾子和的信任,从随从到副官,形影不离。
四县边工委书记李先贤、主任姚步霄、七县办事处主任郭省吾、新四路司令李静宜、四分区副司令赵遵康靠孙英牵线,常和贾子和彻夜长谈。
在这些同志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贾子和渐渐坚定了抗日决心。1944年10月,贾子和率300余人在黄塔宣布起义,加入抗战队伍。
及时转移陈毅夫人到安全地带
贾团起义前,就已是八路军干部往返延安根据地的一道屏障。1943年由孙英同志介绍,贾子和家来了八路军文工团的3位女同志,其中叫张茜的是陈毅的夫人。贾子和秘密把她们安排在自家堂屋的二楼,起居由其妻亲自照料。3位女同志整天在楼上编草帽,打草鞋,很少下楼,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天。
一天下午,或许是太闷的缘故,3位女同志就在楼上小声唱起了八路军军歌。这时,正好有几个团兵从楼下经过。听到唱歌,其中一个就问:“什么人在楼上?”贾妻随机应变道:“是我几个表妹。”团兵们没说什么就走了。晚饭期间,贾妻把此事告诉了孙英,立即引起了孙英的警觉,孙英和贾子和连夜把3位同志转移到了苏班枣村。
第二天天还没亮,贾子和夫妇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一群日本便衣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堵住了大门。日伪军闯进堂屋,直接上二楼,搜查一阵子后没什么发现就走了,临走时追问:“楼上黑三七(黑三七乃当时的土匪,日本鬼子误认为我军的三位女同志是土匪)哪里去了?”“太君的,不是,她们是我妻子的几个表妹。”贾子和答道。“黑三七,坏了,坏了的,你的,要多加小心!”日军鬼子队长说完便领着部队走了。3天之后,孙英又将张茜等3位同志护送到余庄,与奔赴延安的其他八路军会合。
解放后的一天,开国元帅陈毅的夫人张茜和两个警卫闲谈,得知其中一个是延津县苏班枣村人后,很有兴趣地说:“抗战时期,我还到过你们延津的小李街(小李街是苏班枣村过去的名字)呢!”
伪军母连长率部投诚
贾团起义后,受编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卫河二支队,以后又升格为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十四团。贾子和同志先后任支队司令、十四团团长职务。贾团军纪严明,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伪四十军与日本鬼子狼狈为奸,到处烧杀抢掠,军政腐败。伪四十军属下有一个连,连长姓母,有爱国心。自从贾团名声大震后,他一直寻机投靠。
1945年农历五月底,母连长带领120多人来到胙城乡,找到贾团。贾子和得到消息后,立即赶了过来。母连长表示:“我们是中国人,不忍心祸害自己的同胞,有子弹要对着日本鬼子干。我们想投靠贾团,真心希望贾团长能接受我们一连兄弟。”
一番沟通后,贾子和答应了,当天就在大韩村举行了欢迎大会。大韩村村民杀了一头猪,准备了粉条、青菜等慰问品,热情招待了母连长一行。会后,贾子和把母连长一连官兵,及其携带的枪支武器,经请示军分区后作了统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