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时期,派郑和六次次西洋,每次去都带有船只一二百艘,最大的船能乘坐上千人,每次出海,除了带去人数最多的除了军队外,带有还有水手、翻译、会计、船工、医生,每次平均都在两万七八千人。
而六十年后,欧洲航海家郑和画像,每次航行不过三四只船,几百人而已。
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打仗,不是抢占地盘,更不是为了统治当地人民,只是做贸易而已。为什么每次出海,郑和还要带去那么多军队?
其实,当时在航海路上不断有海盗出没,海盗经常劫掠来自各国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与当地交往图
永乐五年,郑和自西洋归国,途径旧港(苏门答腊旧港),这里当时被大海盗陈祖义占领,陈祖义假意投降后,被郑和识破,郑和率军队一举歼灭了这股海盗,肃清了东南亚海域,保证了中国海外诸国的正常来往。
郑和每到一个地区,一旦遇到当地人侵害,才动用军队。
船队剧照
到达锡兰国的时候,当地国王亚列苦奈儿看到郑和带去的物资很多,就开始派人抢劫这些物资,郑和带领军队打败了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国王,还把他带到了北京,最后被明成祖朱棣释放,派了船队把他送回去。
所以,尽管郑和的军队很强大,但是军队的主要作用是防卫,每到一处,只是进行贸易,没有侵占当地一片土地。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第一次下西洋时候,在爪哇岛,有近百名船员被当地人无端杀死,郑和了解了当地情况后,了解到这里的人是好斗,并非蓄意杀人,就没有采取武力的方法解决,而是用谈判的方法,让当地的国王赔偿损失。当地国家太穷,国王赔偿不起六万两黄金,只交了一万两,被带回明朝,朱棣知道后,还直接免去了剩余的五万两赔偿金。
在马六甲,当地统治者曾经请求,明朝政府管理他们,成为明朝的州县,但是朱棣坚持让其独立自主。
郑和宝船
西洋的路上,郑和为当地国家排忧解难。在苏门答腊,帮助王后解决了两个王子因继承王位而发生的争执,维护了当地的团结和发展。
直到现在,东南亚还有很多地方供奉着郑和像,当地人把郑和看成保护神,数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
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海权国家以赚钱和占领为目的,开辟新航线性质完全不同,西方是侵略、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