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曾国藩,是朝廷的军政大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在任期间,为清朝四处救火,安抚百姓,并且以身作则,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之上,他有足够的资格称之为榜样。而胡雪岩的名声就要小得多了,为何为商者必须要了解他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和曾国藩同时期的胡雪岩,有着怎样的兴衰故事。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彼时的中国,虽然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但是,国外势力已经是蠢蠢欲动,等到胡雪岩在一家钱庄做起伙计的时候,中国已经陷入国外势力的魔掌中了。胡雪岩虽然是个身份卑微的人,但是,他对于生自己养自己的祖国有着极深的感情,所以,他开始结交权贵,积攒实力,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力。当时,有一个新兴职业的代表人物,说的极是胡雪岩。这个职业就是为晚清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红顶商人。
在洋务运动中,胡雪岩为朝廷聘请国外的工匠,引进先进的设备;在左宗棠西征新疆的时候,空虚的国库无法支持,是胡雪岩咬紧牙关,四处筹借粮食军械,还向国外接入巨款,为左宗棠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几番周折之下,胡雪岩也得到了清政府的回应,他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清政府的钱庄、当铺,建立起来的近代金融网路,和国外商人交流,清政府都委任给了胡雪岩,以显示对他的回报。
然而,胡雪岩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为清政府做事,为国家做事,最终,却因国家而死。事情的起因,还是要从胡雪岩巅峰事业开始说起。
在事业的巅峰,胡雪岩享受了和官府合作的好处,接下来,该轮到坏处上场了。和当时糜烂的官场合作的商场,其实是仅仅是利大于弊的无奈之举,当时的政治情况下,胡雪岩抓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机遇,借助清政府被迫打开市场,和国外势力打经济交道,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著名商人,变得富可敌国了起来。然而,清政府下的商人,如何能逃得过朝廷,逃得过官员?所以,胡雪岩的没落,起于官场的政治斗争。
当时,晚清四大名臣开始了内斗,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更是重头戏。我们看胡雪岩的发家,和谁紧密相关,当初,左宗棠在西征新疆的时候,李鸿章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新疆不过是蛮荒之地,收回来也没什么用处,为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拿回这么块无用之处?然而,这种观点,在左宗棠面前不堪一击,左宗棠说服慈禧,并非依靠爱国论,而是依靠收复新疆的长远利益来说明的,其实,最后让慈禧同意的原因,还是左宗棠不需要耗费慈禧小金库就能够出征。左宗棠没有什么钱财,也没什么点石成金的能力,但是,他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个人,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的帮助,让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也让左宗棠着实在朝廷上出了一把风头,李鸿章的脸面也丢尽了,所以,李鸿章恨透了胡雪岩。在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政治斗争中,胡雪岩就成为了桥头堡,围绕着他,二人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博弈。最终,左宗棠的倒台,也就是以慈禧吵架,这也直接导致胡雪岩的没落开始的。后来,他的产业遭到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最后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等问题,资产渐渐流逝。最终,胡雪岩在慈禧的指示下被李鸿章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为官者和为商者,如果合作,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但是,受到的牵制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新中国到现在,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二者应该如何共存,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更加适合两种职业的合作方式,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又有什么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