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影视行业的火爆,产生了大量的古装剧,其中以清代的古装剧最多,例如《延禧攻略》《如懿传》等,但细心观看清代古装剧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剧中关于对皇帝女儿的称呼有很大的分歧。
比如有些清代古装剧,称呼皇帝的女儿叫公主,有些则称呼皇帝的女儿叫格格,那么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有读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清朝的前身是女真族,在努尔哈赤25岁的时候,统一了女真族,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后,为了提高皇族身份地位,将皇族所有的女性称呼统一改成格格,格格是满语,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小姐,一般被用于形容地位尊贵的女性。
等到后金入关后,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又将国号改为清朝,由于清朝承接明朝的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的统治,格格这个尊称被降格成为了王公贵族女儿的尊称,而皇帝的女儿则被统一尊称为公主。
据《清会典事例(二)宗人府封爵》记载:皇后所生的女儿,封号固伦公主。其余嫔妃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封号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地位是比和硕公主的地位还要高。
据《清史稿职官(四)公主表》载,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1660年),又将格格分为数等:亲王之女封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贝勒之女封郡君,都称“多罗格格”;贝子(爵位名,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格格,在满语的意思是:形容地位尊贵的女性,而清代皇帝的女儿地位尊贵,在非正式的场合可以被称为格格,但在正式的场合只能称为公主,所以说公主一定是格格,但格格不一定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