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的皇城根附近有两条小巷,因为明代大学士毛纪的故居在此,故而称为毛家湾胡同。
毛家湾东邻解放军总政治部,北邻解放军出版社,环境幽静,建国后很多领导人都居住于此,林彪就在毛家湾八号住过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林彪的安全保卫工作是由中央军委办公厅的警卫处来负责的,他的警卫员也都是从各个军区挑选出来的年轻战士,各个本领高强,经验丰富。
在林彪的众多警卫员中,有一个名叫李树煌的贴身警卫员深得他的喜爱,他甚至一度有将李树煌收为养子的想法,不过最后还是没能成真。
那么,李树煌和林彪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在李树煌眼中,林彪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树煌,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生活贫苦。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两省交接地带,也是革命老区,共和国的很多开国将领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46年,13岁的李树煌参加了老家的贫农团,第二年加入了游击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李树煌的姨夫是中共新县的县委书记刘民榜,李树煌加入游击队后,就跟着姨夫在大别山里打游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1947年10月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
刘邓大军的到来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年轻人纷纷踊跃报名加入解放军,李树煌也不例外。
参军后,李树煌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很多场战役和战斗。
很快,时间来到了1950年,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一年了,李树煌也从一个娃娃兵,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了。
一天,李树煌正在部队训练,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去潢川军分区报到,同他一起去的,还有另外15名年轻战士。
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们就被集中起来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有很多,包括射击、格斗、驾驶等项目。
虽然李树煌不知道为什么要训练这些,但是他还是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所有的科目。
半年的训练,使得一米八几的李树煌看上去更加精壮干练,射击弹无虚发,格斗更是一人能抵几个人。
最后,李树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所有的训练科目。
一天傍晚,中南军区一位政治部长突然来到训练基地,将懵懵懂懂的李树煌带到一个密室谈话。
在庄严、神秘的气氛中,政治部长对他说道:
“李树煌同志,上级决定调你到北京去,给林彪首长当警卫员。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要绝对保密,对你的亲属和父母都不能讲....”
走出房间后,李树煌感觉走路都有点飘了,他全身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李树煌从小就在游击队中锻炼,接触过的最大的首长,也就是他姨夫刘民榜。
现在,让他去北京保卫那位传奇而又神秘的“首长”,这对这个只有17岁的山沟里的青年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让李树煌更想不到的是,他以后的命运,都将同那位神秘“首长”捆绑在一起。
这一年11月,李树煌由武汉坐飞机直接飞往北京,当然晚上,他就来到了林彪的住所:北京西四北大街毛家湾八号。
第二天一大早,林彪的秘书赵川就找到李树煌,对他说:
“你的任务就是保卫首长,你刚来,要向老战士多学一学,要多动多看多想,少说话,要勤快。”
李树煌郑重地点了点头。
毛家湾八号有4排平房,第一排是警卫员的住所;第二排是林彪生活、办公和活动的地方;第三排放着一些生活用具和杂物;第四排由林彪夫人叶群居住。
李树煌来到这里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尤其是林彪儿子林立果和女儿林豆豆,每星期回家,他们都要缠着李树煌玩一会。
叶群也对这个眼明手快、聪明伶俐的年轻人青睐有加。
李树煌对叶群的印象则是长相漂亮,气质高雅,但是爱讲虚荣,脾气不太好。
在一次聊天中,叶群得知李树煌的母亲和她同姓,也姓叶,她觉得这是一种缘分,从此更加喜欢这个年轻人,经常在林彪面前夸赞李树煌,甚至有将李树煌收为养子的想法。
林彪本来对这些琐事不太关心,但是听得多了,也慢慢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于是他让李树煌来给自己做贴身警卫。
在叶群的带领下,李树煌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来到了第二排平房,这里是林彪的住处。
走进来后,李树煌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光线昏暗,略带闷热。
林彪正聚精会神地在屋内踱着步,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旁人也听不清。
李树煌偷偷地瞄了瞄这位首长,只见他身材清瘦,面容清秀,毫无血色的脸上透露出一丝病容,丝毫没有大将军的威风。
“林总”
叶群低声叫了一句,随后向他介绍新来的“小李子”。
这时,林彪才仿佛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他“嗯”了一声,停止了踱步,用阴郁、冷峻的目光,在李树煌身上打量了几眼。
这几眼让李树煌顿时感觉,自己仿佛从里到外都被看穿了。
“你是哪里人?”
林彪用沙哑略带低沉的声音问道。
李树煌连忙立正回答道:
“报告首长,我是河南省经扶县(编者注:新县以前叫经扶县)陡山河乡人。”
新县和林彪老家湖北黄冈不远,两地相距仅百十里,口音也很像。
听着李树煌的湖北口音,林彪心中不禁泛起了乡思,对这个年轻人顿感亲切。
林彪少见地开玩笑道:
“中国真大也真小,我身边就有我的老乡。”
随后,林彪伸了伸手,示意李树煌坐到自己身边来,和他拉起了家常,询问他家里有多少人,日子过得怎么样,李树煌一一作了回答。
最后,林彪对李树煌很满意,他说道:
“小李子,你以后就搬来我这里住,我几十年没回家了,我们多拉拉家常。”
林彪性格沉闷不爱说话,这次和李树煌见面,竟然破天荒地聊了不少,这是他一生中不多见的几次例外。
随着在林彪身边朝夕相处,李树煌对林彪有了更深的了解。
林彪身体差,主要是因为他曾经受过伤。
那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林彪率115师在平型关设伏,重创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第一场胜利。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缴获了日军许多物资,团以上的干部都分到了一件日军的黄呢子大衣,林彪也不例外。
一天早晨,林彪骑着缴获的东洋大马,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出去巡视。
一向对地形了然于心的林彪,这一天因为心情大好,策马奔驰,不知不觉走进了阎锡山的辖区。
在晨雾中,一个国民党士兵看见一个日军军官模样的人,骑着马往警戒哨这边奔来,以为是日军,毫不犹豫地开了枪。
子弹打到了林彪的脊椎,伤了神经,虽然后面子弹取了出来,但还是落下了后遗症。
从此以后林彪变得非常怕冷,怕风,甚至听到别人说天冷,也会冷发抖;还听不得水流的声音,一听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等等,这样奇怪的毛病在林彪身上还有很多。
林彪睡觉的时间很少,不是因为他工作繁忙,而是实在睡不着,能睡一个好觉对他来说太难得了。
在吃的方面,林彪也非常简单,他的肠胃受不了荤腥油腻的食物,喜欢青菜、豆腐之类的素食,最喜欢的零食则是炒黄豆。
林彪爱散步,确切讲是踱步,就是在房内来慢走,一边走一边愁眉紧锁,仿佛总是有思考不玩的问题,他思考问题时非常专注,旁若无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沉浸式”思考。
据说在东北时,有一次他正在思考问题,一个警卫战士擦枪不小心走了火,“啪”的一声,子弹从他面前飞过。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但是林彪只是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看了一眼,随后又继续踱步和思考。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林彪在思考时有多“忘我”。
难怪有人说,林彪的大脑就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战争时,这台计算机飞速运转,指挥百万大军如臂指使,得心应手。
除了战争和思考,林彪的生活极为简单,不挑剔,也很少发脾气。
李树煌在林彪身边五年,就见过他冲叶群发过一次脾气,还是因为李树煌的事,文章后面有讲。
由于林彪身体不好,也不擅交际,因此他很少出门,也很少串门。
老总们知道林彪不爱凑热闹,不喜欢出门,所以一般都不会请他出去,都是来他家里。
每次有客人来,都是李树煌负责接待,一来二去,那些老总们和他也熟悉了。
林彪家里来得最多的是高岗,据李树煌回忆,每次高岗一下车,就会大声嚷嚷:“小李子,在林总这里还习惯吗?”
而朱老总每次见到李树煌,都会慈祥的拍拍他的肩膀,关切的问上几句,让他感觉心里暖暖的。
不过,林彪家里来得最多的是汇报工作的。
每当部下汇报工作时,林彪必定端坐在沙发上,非常严肃认真,从不打哈哈,也不插话。
等部下汇报完了,他就起身踱步,一边思考一边布置工作,惜字如金,从不多说一句话,也不留部下吃饭。
在人情世故这方面,林彪似乎很少考虑。
如果说中国有谁没有见过人民币的话,那林彪可算上一个。
当时,林彪每月工资300块,保健费500块,叶群工资200块。
这些钱,林彪从来没有见过,也不会过问,都是由李树煌每月按时去供给处领取,然后存入银行,存着交给叶群保管。
林彪不仅生活朴素,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也都要求严格。
解放后,林彪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住在北京,林彪规定不许他们到毛家湾去看望自己,只是每月让李树煌给他们送点生活费。
女儿林豆豆和儿子林立果平时吃住也都在学校,只有周末才接回家住。
同样,林彪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在五十年代,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即使是关系再亲密的,他都没有给安排工作,都是靠他们自己能力去工作。
虽然林彪不太在意人情世故,但有时候也有例外。
1951年夏,李树煌陪林彪散步,林彪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向李树煌问道:
“小李子,你家里很困难吧?”
不等李树煌回答,林彪就叫来叶群,嘱咐她找一些衣服打包一下,让李树煌寄回家去。
李树煌诚惶诚恐地说道:
“首长,这怎么行。”
林彪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用我的钱寄。”
后来,林彪又送给李树煌一块手表,那是一块进口手表,李树煌非常喜爱,也非常珍惜,轻易不肯示人。
李树煌给林彪做了多年贴身警卫,林彪和叶群也早已把他当做家人了。
那个年代流行互赠相片,一天,叶群把李树煌叫到自己住处,拿出一对相片,亲切地说道:
“小李子,咋们都是一家人了,这里有一些相片,你尽量挑吧,以后留作纪念。”
李树煌就挑了几张林彪和叶群的生活照,还有林立果和林豆豆在莫斯科红场六年的照片作为纪念,不过,这些照片日后都被收走了。
林彪一家对李树煌的厚爱,都被战友们看在眼里,他们经常对李树煌开玩笑说,林总对你就像对自己儿子一样。
这些话不知怎么地传到了林彪的耳中,触动了他某根敏感神经。
一直以来,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都非常严格,从来不动用自己的关系给他们提拔。
他不想李树煌太依附自己,于是,林彪打消了收养李树煌的想法。不仅如此,他还决定,让李树煌离开自己。
1955年6月,林彪把李树煌叫到自己办公室,对他说:
“小李子,你在我身边待了很久了。你还很年轻,应该到下面去锻炼一下。我历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要求严格,不会给你官做的,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叶群知道了林彪要让李树煌走后,非常不舍。
人都是有感情的,经过长期的相处,她早就打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
于是,叶群找到林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让林彪和下面的人打个招呼,给李树煌找个好单位。
林彪听后非常生气,他冲着叶群发脾气道:
“什么思想,什么作风。”
这是在林彪身边的五年时间里,李树煌唯一一次见他发脾气。
叶群见林彪生气了,立即就焉了,灰溜溜地走出去,边走还一边低声辩护道:
“小李子跟了我们这么久,又要感情...”
虽然没有留住李树煌,但是在私下里,叶群还是交代李树煌,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说一声,还把自己的一张单人照送给李树煌,作为纪念。
当时,李树煌已经升为林彪的警卫班长了,临走时,他依依不舍的和大家道了别,离开了毛家湾八号,离开了这个他待了五年的地方。
离开毛家湾后,李树煌被下放到了连队,来到了驻扎在雷州半岛的五十军。
在雷州半岛待了两年后,李树煌向组织递交了转业申请,回到了新县老家。
家里人并不知道李树煌给林彪当过警卫这件事,他也从来没对人说起过,更没有利用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取过什么利益。
回乡后,李树煌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